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品""悟"是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是指导学生"读""品""悟"的一个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品读关键词句可以以点带面,以句带篇,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精彩的亮点,通过揣摩文字、品味语言,从而领会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和思想内涵,构筑起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情感的有效平台,让学生在品读语言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2.
品读是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 ,以读代讲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式。品读能使学生读出意境 ,读出情味。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和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品读 ,达到以读悟情 ,以读悟语 ,情感体验 ,提高感情朗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品读是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式.品读能使学生读出意境,读出情味.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和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品读,达到以读悟情,以读悟语,情感体验,提高感情朗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洪晓 《广西教育》2011,(13):19-19
所谓品读,是指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品味性阅读,体会文本的语言特点和情感内涵。但一些教师对"品读"理解存在误区,导致课堂上出现了"急于求成"式的读悟、"夸夸其谈"式的读悟和"空中楼阁"式的读悟等现象。为避免走入误区,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适合学生品读的“发生点”,让阅读教学更高效。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情感体验学习文本,有利于以情促学,增强文本体验。只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情感体验学习文本,无论是以境促情、以情养情、读中悟情还是角色激情,都一定能带领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深入细致地学习文本,真正实现以情促学这一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情感体验学习文本,有利于以情促学,增强文本体验。只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情感体验学习文本,无论是以境促情、以情养情、读中悟情还是角色激情,都一定能带领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深入细致地学习文本,真正实现以情促学这一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可采用"读悟法",变讲为导,化繁为简,自主质疑,以读带研,读中悟情,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创设文本情境,以。品读”悟情悟理;借助问题探究,以“辨读”欣赏评价;开展合作学习,以“创读”拓展思维。  相似文献   

9.
情感的获得,必须立足于语言的品味。随着品味语言的渐进,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共鸣也不断升华内化。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我们的课堂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获得情感体验呢?一、读中品味,品中悟情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资料,潜心品读、吟诵、想象拓展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围绕“好雨”这一文眼,诵读感悟,品读文本,读中悟美,读中悟情。古今对比,感受古诗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一、训练"读"的方法1.读中入境,读中悟情。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地读文本,学生才能读得充分,悟得深刻,说得到位。同时,教师更应该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方能更深层次地做到"读中悟情"。  相似文献   

12.
这节课抓住了辛词多用典故这一特色,以典故为切入点,以读为媒介,通过初读、品读、悟读一步步走进文本,充分发挥诵读在理解鉴赏中的作用;借助主问题“你认为本词多用典故是掉书袋,还是恰到好处”引领赏析,通过范例引领和自主赏析,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注重点拨和情感渗透,引导学生领会和习得诗词鉴赏方法,品读词人一腔深沉的爱国之情,进而走向人生的大境界.  相似文献   

13.
散文教学可从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整体把握,理清结构;知人论世,巧进文本;细读品读,感悟情感;贵在有我,尊重多元。总之,在散文教学中,曲径通幽处,要引导学生多深思,老师多提问;深奥难懂处,要引导学生苦思冥思,老师多讲解;文质兼美处,要引导学生情读、品读、悟读,老师要管住自己的嘴;情节复杂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求同存异。一言以蔽之,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有效地指导学生反复品读感悟,在读中悟知、悟情、悟理,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是一种智慧,它是文字与情感的完美结合,蕴藏着精神的无限自由和生命的无限美妙。学生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情,将心契心,在文字的感染中得到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可以说,语文教育就是给学生的精神生命着色的一个过程。1.以读悟情,荡激德育活力。语言文字是“情”的载体。教师要积极发挥语文“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功能,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品读文字的过程中得到心灵与人格的感化。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指导学生理解和感悟中朝人民“不  相似文献   

16.
学生对文本阅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兴趣的激发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通过营造气氛使学生品读,获得独特情感共鸣;给予方法指导引领学生悟读,享受思中有悟的愉悦;模拟场景鼓励学生悦读,产生如同亲历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品读深悟是解读文本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本解读,关注深度阅读,抓实品读深悟,引导学生潜心探究文本,深刻体会文本的内涵意蕴,把握文本的思想情感,品味文本独特的艺术美感,进而增强学生文本解读和品鉴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 以情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  相似文献   

19.
在品读、悟读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可以使其领悟文本语言的美感。教师可通过示范引领,在揣摩模仿中使学生觉悟文本语言的音律美;通过感知辨析,在深度思考中使学生领悟文本语言的意蕴美;通过形象再现,在肢体语言中使学生体悟文本语言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20.
陈涛 《广西教育》2013,(29):51-51
《斗笠》是一首感情细腻、真挚的现代诗,全诗以斗笠为载体,写了儿子离乡之时,母亲没有好礼相送,只是吩咐儿子戴上一顶斗笠,将浓浓乡情与深深母爱融为一体,既体现了母亲善良与真挚的情怀,又展现了母亲崇高而伟大的胸怀。在执教本课时,笔者以"情"为线,以"读"为本,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情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以及诗歌中所蕴涵的情感。教学片段一:课堂导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