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辽西古文化区原始雕像艺术为基础,阐述了原始社会时期人像雕刻在材料、生产方式和艺术造型上的发展脉络,针对雕像艺术特有的宗教内涵,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与雕像艺术发展的关系,从雕像制作者的视角出发对雕像艺术的形象发展和复制进行分析与比较,提出原始先民们对于雕像形式的模仿与创造的基本模式以及辽西古文化区雕像艺术对周边其他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研究包含的范围很广,在学术界通常以文明起源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为主要研究对象,而精神层面或意识形态领域方面则涉猎较少。随着研究的深入,"巫"在文明起源中的作用日渐被重视,从史前社会到早期历史时期,作为古代社会精神领域把持者的"巫"在文明起源过程中到底担当了何种角色,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本文拟从民族学和考古学两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辽西地区(旧称热河)是古老华夏文明“红山文化”的发祥地,远在1亿多年前,辽西大地野莽林茂,碧波万顷,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热河生物群”的乐园。后由于火山频发,大量动植物及遗物、遗迹被迅速埋藏而得以保存起来,并在长期的演变中形成化石。20世纪90年代,中国一批古生物学家陆续来到辽西,开始翻阅和解读这本记录着地球生命演化的百科全书。在  相似文献   

4.
经过近40年的共同努力,我们对西方诠释学的引进和研究,已从最初以译介为主逐渐走向译介、研究和反思并重;对中国诠释传统的研究与清理,已从较宏观的整体研究逐渐走向以专题和个案为中心的更加深入和细致的考察;对现代中国诠释学的探索和建构,则从以海外学者为先锋逐渐转变为以我国大陆学者为主体。虽然仍有不少明显不足的方面有待克服,但通过持续努力,我们必将越来越全面而准确地了解中国、西方及其他文明的诠释传统,现代中国诠释学也必将作为中华文明的现代"诠释之道"建立起来,并与其他文明的"诠释之道"共同为文明对话、世界和平、文化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评介由中原宋学研究会12位学者合作撰稿,李保林、杨翰卿、孙玉杰主编的《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一书,是宋学研究的又一新的成果。宋学是中国宋代以哲学为核心的宋代学术思想。宋学的文化成就是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高峰,宋学不仅影响中国文化的发...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东传为契机,中、印两大古老文明第一次在文化思想层面上相遇并展开激烈的交锋。印度文明以宗教出世主义为导向,中国文化则以现世主义为中心,因此,中国人在初次遭遇这种异质文化冲击时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对本土文化全盘矮化的声音。另一方面,中华文明在应对印度文明主动挑战的过程中,对佛教采取的开放、接纳、改造的系列姿态,使得印度佛教为适应中国社会的特殊土壤而做出适度的修改,从而最终造就了极富思想创造性的中国佛教。此后佛教以中国为基地对东亚各国进行全面辐射,最终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公元十二世纪之后,佛教在印度由于种种原因而绝迹,中国反而代之而起成为宣播佛教的主要中心之一。就中国文化来看,佛教及其所承载的印度思想的传入,大大拓展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视域,提高了中国思想的思维抽象能力,弥补了中国文化现世主义导向过于强烈的俗世主义弊端。  相似文献   

7.
将海南文化发展视为中原文化"洗礼"的产物,是以往海南文化史研究中习以为常的认识,这种认识凸显了中原政权对海南文化发展的单向影响,然而,这只是部分学者所建构的海南文化史。冼夫人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历史真实表明,海南文化的发展绝非被动接受中原文化"洗礼"的过程。在与中原政权的互动中,海南先民主动寻求了中原文化地方化的变革。这种历史真实的存在,不仅证明国家认同与区域认同之间完全可以实现和谐统一,也诠释了中华文化形成中民主的"多元"最终形成"一体"的历史过程。对中华文明而言,这恰是海南文化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化交流》2002,(4):32-35
天台,是浙江东部的一座古城,中国的文化名城.它于三国时立县,在1800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天台人民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山水风光,吸摄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周边地区的文明成果,创造出灿烂的天台山文化,使天台成为一座以"佛宗仙源"著称的浙东名邑.  相似文献   

9.
廖晓晴 《文化学刊》2010,(6):146-151
郝浴是清初东北著名文化流人,曾因揭发吴三桂而被流放到辽宁。在流放辽宁的22年中,他自强不息,在铁岭创办了银冈书院,成为辽北地区传播先进中原传统文化的中心,并培育了大批人才,为清代辽宁文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通过翔实的史料,对郝浴本人及其所创办的银冈书院作了比较深入的论述,希望以此来推动清代辽宁流人文化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宋扬 《文化学刊》2010,(5):72-75
"突破辽西北"战略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在提出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之后,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将生态文化建设放在"突破辽西北"战略的首要位置,既是生态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选择。辽西北地区在观念转变、体制创新、教育水平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等方面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也具有自身的发展潜力,这些都为该地区的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正>一"蓄之久远"、"发于天然":走上文化史研究的道路吴成国:冯先生,您好!受《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的委托,我就有关学术问题向您请教。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沉寂多年的文化及文化史研究在中国大陆兴起,您是这场文化研究热潮的参与者、见证人,并从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了像《明清文化史散论》、《中  相似文献   

12.
维吾尔"巴扎"不仅是一个商品交换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维吾尔族人生实践的课堂和娱乐休闲的舞台。自"巴扎"出现至今,不同时期的学者留下了对新疆维吾尔"巴扎"不同风格的记载和论述,其中不乏对"巴扎"的起源、规制、功能及特色等方面研究的论著,本文就维吾尔"巴扎"文化研究的情况进行整理,从"巴扎"的起源、规制、功能等方面归纳维吾尔族"巴扎"的研究状况,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中国文化以开放、自信、丰富多样的姿态,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更加紧密,当今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接受更加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倾听"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以其独特魅力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大放异彩。一、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中国之需、世界之需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历史与现代共生的、丰富而鲜活的文化。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  相似文献   

14.
流传于我国一些民族地区的傩舞,是人类早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它向人们传递着古老的文化信息。这种民间风俗,折射出人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生态的深深眷恋。至今尚存在于青海同仁县年都乎村的"於菟舞",就是这样一种古老而又极富生命力的珍贵古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学术界越来越关注中华文明史研究。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社会近40年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认识到,重新崛起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这一悠久的文明形态,又是以其深厚的文化传统作为"根与魂"的。因而,全面且深入地探讨中国文化传统,不但有助于深化中华文明史、中国思想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领域的研究,而且裨益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化解文明冲突、促进世界和平、营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思想资源。鉴此,本文试以"整体特征、基本精神和理想境界"为着眼点,通过深析近些年来的学术进展,以期推进关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总体思考与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16.
正我作为一名美国问题的研究者,常常被人称作是"中国观察家"。其实,在过去的50多年里,美国问题才是我的主要研究对象,但我对中国也给予了颇多关注。当前,中国在生态文明、全球治理与文明互鉴等很多领域都提出了新的主张,这些方面引起了我的注意。生态文明领域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领导人多次提及生态文明问题,并为此设定了"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关心的问题。且两国都意  相似文献   

17.
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包含多重思想文化基因,其发展经历初创、形成、轴心、定型、式微五个阶段,对20世纪河南小说创作思想、理念和方式都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20世纪河南小说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质,主要表现在:作家对河南人的朴实、勤劳、坚韧的人格力量与保守、消极的精神特质进行艺术还原;多数作品呈现独特的文化风情和风俗;在艺术上则将传统与现代手法融合,形成沉郁而又苍凉、平实而又奇崛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春天,集结了浙江省博物馆新馆区、浙江图书馆新馆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浙江省文学馆的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它将以省内体量最大,集自然、人文、艺术、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复合文化综合体的姿态,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的文化地标。作为浙江省"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文化建设项目,之江文化中心以"国际一流、中国特色、浙江元素"为理念,其目标是打造一个标杆性、聚人气、促消费、有机活态的新型文化综合体。  相似文献   

19.
刘雅君 《文化学刊》2013,(4):123-127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送礼文化,而国家间送礼文化的差异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差异。本文以"内和外"的文化学为中心,对中国、日本、美国三个国家送礼文化进行比较,试图揭示三国送礼文化差异背后的文化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6月29日至7月3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驻芬兰大使馆共同主办、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承办的"感知中国·湖南文化走进芬兰"文化交流活动在芬兰赫尔辛基市成功举办。活动吸引了逾3.3万名芬兰民众前来领略和感受独具湘味、多彩绚烂的湖湘文化,期间50多家中外媒体聚焦现场,数个文化合作项目落地生根。活动在位于"一带一路"西北延长线上被称为"千湖之国"的芬兰掀起了一股湖南文化的热潮,成为推动湖湘文化"走出去"的又一次富有成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