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出入宫廷的腰牌有金牌、金字银牌、铜质及象牙质等,明代的铜腰牌资料发现及见于著录的较多,本文主要记述了御马监驾牌、随驾养豹官军勇士豹纹牌、厨子双鱼牌等明代铜牌,并根据《明史》等有关史料,对明代的铜牌种类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记述。  相似文献   

2.
王公山 《文化学刊》2014,(2):161-170
从文学文献的角度来看,《礼记》有其独到的价值,首先,该书保存了大量的人物形象与故事素材,为后世文学再创造提供了历史真实的依据;其次,该书保存了很多上古文学思想、文体范式,为后世文学创作与研究提供了厚实的理论依据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后,该书所援引的《诗》《书》、古歌谣等资料,为后世文学文献的整理提供了史料真实的依据。质言之,《礼记》有着独到的文学文献价值,值得后人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王圻《续文献通考》的史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王考在基本继承马端临《文献通考》的体例的同时,又新增节义、谥法、六书、道统、氏族、方外等六考及黄河、太湖、三江、河渠等若干子目,从而扩大了《续文献通考》的取材范围,反映了时代特点;其二,由于王圻在书中采用了很多清人所不见的明代官方档案材料,同时书中有的事件他本人曾参与其中,有的内容是在他亲身实地考察或通过访问一些亲历者或知情者的基础上写下的,因而使王考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其三,王考蕴含着著者丰富的史学思想。如在书中王圻多次声称自己编撰该书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重视儒家的伦理纲常对世道人心的教化作用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对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持肯定态度等等。  相似文献   

4.
《辽东志》始成稿于永乐年间;此后,又经历了四次重修,其中,尤以第三、四次成果最著,分别修成任洛《辽东志》九卷和李辅《全辽志》六卷。二书各具特色和显著价值,成为今人研究明代辽东历史所依据的首选和主要史籍。但目前学术界对两《志》的研究还很薄弱,不仅对其成书的过程和刊刻次数尚有疑问,而且对其独特的史料价值还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这直接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乃至明代辽东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刘家佶 《文化学刊》2008,(4):103-108
《目前集》是明代名人笔记,该书收录670余个条目,具有珍贵的民俗语言学研究价值。笔者对其进行民俗语言学研究,稽考民俗语汇的百科性及修辞心理的运用。《目前集》的存在为研究明代以及明代以前的历史和民众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虽然《目前集》是名人笔记体的准辞书,并且体例结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对于同时代的辞书编纂,尤其是对后代辞书的编纂体例及词源考辨上都有内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韩佳琦 《文化学刊》2008,(4):109-114
《俚言解》为明代陈士元所著,该书收录了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条目二百八十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俚言解》尤以考证俗语词源为首要,同时从民俗形态、民俗事象或民俗要素来追溯语源,考释其语义生衍流变和所相关联的文化内涵、文化背景,这是一种具有比较广泛应用前景的民俗语源方法。本文通过对其进行民俗语言学研究,同时把条目本身与生活背景紧密联系起来,力图对辞书的民俗语言学视角研究抛砖引玉,做了一些筚路蓝缕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明中叶以后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趋势,为通俗小说的产生和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其中阳明心学与小说《西游记》渊源深厚。《西游记》主旨是求放心,宣扬明心见性,心猿归正是全书的总体叙事框架,而求放心正是心学最核心的理念。小说所蕴含着的热爱自由、自尊和自珍的精神和与此相联系的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明代中期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倾向之一,从中可见它和明代中期心学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旧《唐书》对颜师古的名、字记载不同,学界沿袭两书,至今歧异。明代朱由镐、清代顾炎武均曾注意到这一问题,然持论相反。现笔者据颜师古本人奏表及其子颜扬庭的奏表、颜氏墓碑等史料记载,结合古代礼制及颜氏三兄弟的命名规律,论定颜师古名师古字籀。《旧唐书》盖因袭旧史未加考辨致误。  相似文献   

9.
《元韵谱》,明代万历年问乔中和撰。该书是一部既有韵书,又有韵图的等韵化韵书,其编撰不受传统韵书影响,而是根据自己的语音感觉归纳出来的。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活生生的语音材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语言面貌,对河北方言及明清语音研究很有价值。关于其版本情况,学术界也有简要论述,但不全面。因此,本文从文献方面入手,对《元韵谱》的版本情况进行梳理,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境外涉华经济报道实例点评》一书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策划编辑,是"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第八本专著。该书从对外宣传的需要出发,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对外经济报道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从近年《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十余家境外主流媒体中,选取了二十多篇典型报道作为案例,分特写和评论两大部分,约请新华社、中国日报社、外文局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十多位资深专家和学者,从报道选题、可读性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点评。新华社对外部主任严文斌和《今日中国》杂志社原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沈兴大为该书撰写了导读文章。对外传播的资深专家沈苏儒先生在序言中写道:"本书对正在从事对外传播实际工作的读者,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导性参考书,对于正在学习和研究对外传播的青年读者,是一本十分有助于提高水平的教科书。"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摘编该书的精华文章,供从事对外经济报道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陈奇猷校注的《韩非子新校注》,是《韩非子集释》(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出版)的修订本。该书与《韩非子集释》一样,不但没有“选择精良的版本加以校勘”,而且在校勘与注释方面均有抄袭之嫌,以致错误百出。研究《韩非子》者在引用时,不可迷信该书,以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2.
《增订雅俗稽言》是一部"稽考与诠释常言俗语"的辞书,该辞典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五花八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俗语辞书。"尽管编纂《四库全书》的馆臣们对此书颇有微辞",但该书的应用参考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增订雅俗稽言》中包含了大量的民俗语汇、谚语、俗语,这些俗语对古代民俗风情的研究有重要价值。本文试从《增订雅俗稽言》作者、其书、民俗语汇分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简要地对《增订雅俗稽言》中民俗语汇进行分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在人们的视野中,苏轼是文学大家,但不是哲学大家,也正基于此,其哲学思想研究往往被学界所忽略。河北大学刘燕飞的专著《苏轼哲学思想研究》正是找准了这样一个空缺,从哲学的角度对苏轼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该书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苏轼的哲学思想,形而上内容分为天道和心性两部分;形而下内容分为人生、艺术和政治三部分。该书认为苏轼的侧重点在思考个人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如何解脱,并且苏轼思想体系完整,能自  相似文献   

14.
《洪武正韵》在明代的传播及其效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文化政策的角度来解读《洪武正韵》,着眼于国家对《洪武正韵》的传播及社会回应,探讨此书在明代的实际表现与传播效果。研究表明,《洪武正韵》在明代有着广泛的传播,基本上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作为规范字音的官韵,其功用在很大程度上却体现在行政文书的文字规范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从文献传播学视野进行古代小说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小说文献及其载体的文本信息源、写作者、文献传递者、传播渠道、传播手段及传播环境等方面对古代小说传播与诠解的影响。据此探究《水浒传》的作者时,可以发现在明代《水浒传》版本题署、目录学著述、相关族谱与家谱、明人札记等《水浒传》早期流传的文献载体中,或作施耐庵,或作罗贯中,或署施、罗二氏,众说纷纭。然而,上述文献载体的记录者与《水浒传》之间均非直接相关,所言的信息来源多系"听""闻"或阅读"故老传闻",研判结论多属感性认识,甚至存在互抄与随意发挥等现象。从《百川书志》等明代目录学著述到郎瑛、李贽、冯梦龙、"笑花主人"等涵盖彼时社会各阶层的时人札记,再到现存《水浒传》早期刊本的版刻题署,多将施耐庵与罗贯中二人并举。通过这些多重证据可知,施耐庵与罗贯中对《水浒传》最终定型的作用甚大,两人皆是作品的重要编纂者,不可随意抹杀其中任何一人。而《施耐庵墓志》《故处士施公墓志铭》《施氏长门谱》等文献所提及的施彦端与写作《水浒传》的施耐庵二者是否为同一人,仍缺乏有效勾连的证据,有待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冕是古代帝王及其他贵族所戴的礼冠。所谓"冕旒",又叫作"玉藻",就是冕板之下所悬挂的以彩色丝绳贯穿起来的玉串。汉唐时期的郑玄、贾公彦、孔颖达等经学家均认为冕板前后皆垂有十二旒。而明儒王应电、清儒江永等则据《大戴礼记》"冕而前旒,所以蔽明"而断定冕无后旒。此后,"冕无后旒"说为后世众多学者所信从,几成定谳。考诸文献,揆诸情理,便可发现"冕无后旒"说并不可信据。首先,《大戴礼记》所谓"冕而前旒,所以蔽明",只是说冕之前旒有"蔽明"的功能,而并非说"冕无后旒"。其次,西汉初年叔孙通《汉礼器制度》和东汉刘熙《释名》等明确讲冕前后均有旒;而且唐代阎立本所绘《历代帝王图》中的冕及宋代聂崇义《新定三礼图》等所绘制的冕图也前、后都有旒;1971年山东邹城明代鲁荒王墓出土的一顶王冕也有后旒。复次,从制作工艺与穿戴角度来看,规格最高的冕前旒最多可达144颗玉珠,重量相当大,如果没有后旒,那么冕板后端的重量几乎为零,冕板前后重量失衡,整个冕势必会倾覆,很难稳定地戴在头部。因此,"冕无后旒"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7.
由彭光玺编著的《中外文化交流博览》一书已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它是一部兼工具书和有趣读物两种功能的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该书以轻松的笔触和丰富的史料,翔实介绍了我国有史以来中外文化交流的丰硕成果,众多的中外文化交流遗迹和国内外享有  相似文献   

18.
王姝  梅重 《文化交流》2010,(5):68-71
孙席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学者。他1906年出生在浙江绍兴平水乡红墙下村一户小康之家。 此稿选自王姝、梅重两位作者新近脱稿的《孙席珍评传》。该书稿的撰写中采访了传主的家人、友人、学生等,史料翔实,传评相长。本刊发表时对所选章节有删节并稍有改动。  相似文献   

19.
郭江龙 《文化学刊》2012,(6):181-183
中国古代史学发展演变至明代,到了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宋代士人好谈心性,讲究义理之学;清代学者则黜虚崇实,重考据之学。明代处于学术理念全然不同的两个时代中间,在学术发展理路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明代史学的研习可探清自唐宋以来学术史的内在发展脉络,可达“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功用。谢国桢云,“有明一代,史学最盛,若焦骇之《献征录》、王世贞之《四部稿》、何乔远之《名山藏》、郑晓之《吾学编》,恢弘典则,蔚为巨观。”而清代以降,学者对明代史学甚为贬低,尤以四库馆臣之流。厚诬明人,多有訾议,但闻明人史著,多有“明人恣纵之习,多涉疏舛”之语,诸如此议不可谓持平之论。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纽约玛丽拉比塔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作者安东尼奥·格里斯弗(Antonio Graceffo),曾在多家中外合作大学担任讲师和商业教育研究项目主任,研究方向为中美贸易,著有《中国经济简史》《中国和西方的格斗术》等多部关于中国和东南亚的书籍。该书从八个方面对中国经济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首先该书认为,中国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成长为世界强国的国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自1949年以来已经增长了45番,使8亿人成功实现脱贫。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是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