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过程中,生活生产需求逐渐完善满足的背景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满足人民对文化的需求,提升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自信,增加文化自豪感,各国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推动,而社会力量包含着多样的、多元的、各方面的力量,是当代社会各方面力量的集合体,能够推动公共文化的服务建设,社会力量的参与成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王现忠 《文化学刊》2023,(12):143-146
笔者以石家庄市属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共享理念在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打造个性化服务模式、加强合作与联动、推动图书馆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融合发展等对策建议。最后,展望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志愿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作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力量,其重要性也日渐彰显。本文基于延边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通过对延边大学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及其活动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现状、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趋势,继续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丰富公共文化的供给主体是公共文化具有多种表现形态的必然要求。公共文化的发展具有多形态性,其中既包括以政府为供给主体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也包括来自民间的各种社会文化团体、行业协会和文化志愿队伍等组织形式的公共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进服务内容创新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该文深入阐述了数字赋能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价值,从服务内容、参与主体、服务形式与文化发展整体性角度进行了探讨,农村公共文化需要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实现新的发展,在供需匹配与精准定位中发挥真正价值。多元主体共存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供新的内容与功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实现,应通过强化数据要素、加大资金支持、协同资源供给,为数字技术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度融合提供稳定良好的环境,为农村文化现代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文化科技融合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趋势和导向,技术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是我省公共文化服务努力的重要方向。本文论述了辽宁省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科技融入的现状与发展情况,以及目前公共文化服务科技融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阐述了文化科技融合如何有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进步,探讨"互联网+公共文化"的新模式,如何成为我省文化发展的新动力,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对于在未来五年的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具体规划,进行了大量的可行性研究,并提出了实践当中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金涛 《文化学刊》2012,(4):152-155
立足国内公共文化服务现状,根据现有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方面的成果.阐释了在公众文化服务中,公共图书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重点论述了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公共图书馆为了承担公众文化服务的社会责任,宜采取的一些基本策略和工作落点。  相似文献   

8.
如今,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客观上要求博物馆与图书馆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本文从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是未来社会的信息中心,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博物馆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及途径四个方面对城市博物馆与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合作进行了探索,以期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作用,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发展,农村文化的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文化扶贫政策应用而生。其主要是在政府主导下,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建立和谐的新农村社会。目前,建立公共服务完善、均等的新农村已经成为一项急迫的任务,必须探索文化扶贫的途径,以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真正落实。本文在介绍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四川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状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措施,以期提升四川省农村文化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突发公共事件,或称重大危机事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而严峻的问题。英美俄日等国家的新闻媒体在报道本国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承担了多样化的社会角色,媒体既是事实报道者,又是参与处置者,还是舆论的影响者,各国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报道原则、方法和策略上,也形成了一般性共识,媒体已经成为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政府认可、公众信赖的社会公共力量。国内发生的"8·12天津港爆炸案"就给政府处置和媒体报道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机遇,文化资源整合已成为新时期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介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文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从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机制、资金投入、文化载体、文化产品和人才队伍方面阐述文化资源整合的具体内容,提出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资源整合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政府购买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的重要制度创新。构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有利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购买程序规范化、购买全过程监管常态化。本文将基于“三维约束模型”视角,初步构建贯穿“计划”“实施”“验收”三个阶段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并详细分析各子体系的标准化要素,旨在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促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最佳秩序与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3.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提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消除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城乡差距,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总结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经费、设施、人才等方面的不足,并从建全保障机制、协调机制、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社会共建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周利荣 《文化学刊》2010,(5):98-103
媒介的根本功能是交往,女性获得媒介话语权是实现交往的首要条件,但它并不是实现妇女解放的决定性力量。从历史视野来看,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是妇女解放的根本动力,如果生产方式适合女性的自然生理条件,女性对社会生产的参与程度就高,社会地位也相应提高。女性主义媒介批评致力于妇女解放的深层诉求,其文化意义在于对男权文化显示出颠覆性倾向,但妇女解放只能通过女性对社会生产和文化创造的参与程度来实现,通过提高自身生产能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梁茼 《文化学刊》2015,(2):85-87
青年志愿服务有助于增强民众联系,促进社会和谐。培育和引导青年中积极的"第三方力量";深入群众,带动群众参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带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青年志愿服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迈入新阶段。公共文化场馆是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于促进文旅融合有着重要意义。该文立足于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以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作为研究对象,沿着时间和空间脉络梳理其发展过程,明晰文旅融合后公共文化场馆的职能变化,分析概括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如“文旅融合”意识不到位,多元参与机制不健全,融合要素支撑力量弱。最后,从深化文旅融合理念、优化管理工作机制、强化融合要素支撑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华书店作为国有文化企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针。新时期,在互联网、数字出版、智能阅读终端掀起的技术革命大潮冲击下,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生存步履维艰,压力山大,在民营书店纷纷撤退、放弃图书市场的情况下,新华书店以承担社会责任为首要政治任务,始终坚守文化阵地,捍卫公共文化场所、地域文化标志、社会文化"软实力"载体和推动全民阅读重要渠道的存在。毋庸置疑,新华书店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承担者和主力军。  相似文献   

18.
童九红 《文化学刊》2023,(3):153-156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正积极寻求新的融合发展模式,延伸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将图书馆的功能植入到校园、企业、社区、公园、城市驿站等各类功能区域。本文通过研究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图书馆“图书馆+社区”“图书馆+景点”“图书馆+企业”等多种创新模式,全方位探讨公共图书馆与不同文化产业、社会力量融合发展的需求及效果,总结成功经验,为武汉建设“十二分钟文化圈”提供参考,使公共图书馆事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衣海平 《文化学刊》2023,(1):144-147
公共服务的优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农村公共服务优化中的重中之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农村社会定分止争、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从明确概念厘清范围、增强主导部门力量、提高服务有效性、加大财政支持等角度接入,建设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农村的有效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社会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现有的自媒体与大学生公共参与的研究中,以自媒体技术对人们个体心理与需求影响的研究居多,认为自媒体技术发展是关键因素。本文从"社会结构"视角出发,认为大学生公共参与在使用自媒体技术时受社会结构约束,而表现出数字能力结构特征、社交建构的个性化特征及公共参与的线上替代特征。进而线上的公共空间逐渐超越线下的公共空间,形成一种相互背离的困境。因此,本文提出从线上和线下公共融合和降低大学生线下公共参与成本两个方面来加强大学生公共参与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