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亡(Exil)作为一个话语符号,它是人类个体或群体最悲惨的命运之一,处于一种生命断裂的状态。对于处在流亡生存体验中的流亡者而言,其终极目的即是寻求对自我的"认同",以便在隐喻的意义上获得一种"在家"的感觉。本文主要论述作家萧红的流亡及流亡在萧红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世纪20年代《申报》广告为视点,从社会审美和女性的社会参与角度分析了女性形象的转变、社会对女性的关注与关怀及女性自身的追求与进步,认为女性对时尚的追求与表现,日益体现出女性的个体意识,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则是个体意识张扬后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折射出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鄂伦春族人的姓名由姓氏和名字两部分组成,姓在前名在后,是其民族记忆和历史文化的载体,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特征,反映不同文化内涵,体现其社会、文化、民族关系等特征。对鄂伦春族姓名的研究,史禄国、凌纯声等人在20世纪上半叶研究中国北方民族时有所涉猎。近些年来,学者们也对鄂伦春族的姓氏发展历史、命名原则、名字含义等进行了研究。本文重点从国内研究现状出发,梳理学界研究鄂伦春族姓名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兴起过一场读书运动。读书运动时常有之,而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这场读书运动,是在"民族复兴"的话语下兴起的。发起这场读书运动的是成立于1934年的中国文化建设协会,这是一个具有浓厚官方背景的文化团体,其主要负责人陈立夫、吴铁城都是国民党的党政要员。因此,为配合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和控制,中国文化建设协会也积极投入到了民族复兴的宣传之中,认为要实现民族复兴,必先实现文化复兴,从事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提高国民的知识和文化的水平,而读书则是提高国民知识和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于是他们打着民族复兴的旗号,发起了读书运动。然而读书运动避开了"独立"与"民主"这"两件"对实现民族复兴最为关键的"东西",没有关注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关注人民对民主和自由权利的要求,得不到广大青年尤其是充满热血的大学生们的认同和支持,最后只能草草收场而已。  相似文献   

5.
高小弘 《文化学刊》2009,(3):144-146
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小说创作,是整个20世纪乡土小说现代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小说中大量存在的风俗描写,不仅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生动的历史场景,而且深刻地反映出20年代乡土作家在都市与乡村之间二律悖反式的情感矛盾,折射出他们在疏离与回归的精神迁徙中艰难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6.
尹湛纳希是蒙古族近代作家、思想家,被誉为"蒙古族的曹雪芹"。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尹湛纳希的研究还在继续,但是研究者们的研究更加深入而且角度新颖。特别是被很多研究者认可的扎拉嘎研究员的专著《尹湛纳希年谱》、《尹湛纳希评传》的出版发行,更是反映了尹湛纳希研究的一个领先水平。尹湛纳希的评价,对尹湛纳希哲学思想、启蒙思想和人生观的研究,尹湛纳希文学创作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研究,尹湛纳希文学创作与蒙古族文学传统、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尹湛纳希文学作品文本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1910年日本吞并韩国后,为恢复国权而在中国境内开展独立运动的韩人和中国人一起探寻相互合作的革命道路。中国国民革命一打响,中韩两国的联合意识更为强烈。本文主要通过当时中国关内地区媒体对韩国"三一"运动、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等的报道,探讨20世纪20年代中国关内地区言论媒体对韩国独立运动的认识变化。  相似文献   

8.
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包含多重思想文化基因,其发展经历初创、形成、轴心、定型、式微五个阶段,对20世纪河南小说创作思想、理念和方式都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20世纪河南小说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质,主要表现在:作家对河南人的朴实、勤劳、坚韧的人格力量与保守、消极的精神特质进行艺术还原;多数作品呈现独特的文化风情和风俗;在艺术上则将传统与现代手法融合,形成沉郁而又苍凉、平实而又奇崛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在二战英美需要了解中国的特殊背景下,英美出版商出版了13种中国现代小说译作。这一时期的译作虽数量不多,但在短短几年间,绝大多数译者或译作均获得了专业评论人在政治、艺术、翻译等多维审美层面的评论与关注。这些译作中,有3种被教育机构遴选为课堂用书,5种印刷次数达2次以上,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专业受众局限,走向了大众读者。从受众广度和关注程度看,这一时期的现代小说英译接受效果较为理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国家间政治关系的亲疏远近、目标语社会的阅读需求在中国文学海外接受中有着重要作用。这一时期的译者作为中国早期现当代文学走出去的拓荒者,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同时,社会学在考察文学接受时的应用价值也应该被更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高,中国主题的出版物也开始成为海外图书市场的热点话题。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统计,自2014年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版权贸易量年均增幅20%,2016年中国与沿线各国版权贸易总量近5000种,比2014年增加2300种。~(1)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的论著已出版过几种,但多从纵的史的发展线索展开论述,最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黎山峣的新著《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论》,则从理论高度横向论述本世纪我国文学思潮中一些贯穿性的问题,颇多新见,这是作者经过长期思索,殚精竭虑写成的一部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2.
研究20世纪意大利文学中电影表现的目的,在于从二者相互影响的关系中,找到这一段历史时期中意大利文学和电影彼此交流融合的规律性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鉴赏。本文主要沿时代发展顺序,分析20世纪意大利文学中电影表现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匡祎 《文化学刊》2009,(3):73-7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许多老歌,之所以被人们广为流传和喜爱,与当时上海的特殊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社会历史背景的研究,来进一步分析其对当时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通过对二三十年代唱法与当代民族唱法的比较研究,为今后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党史已成为海外中国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其中,以美国对中共党史的研究最为领先。本文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中共党史研究的主要成果,并总结了其研究特点,以期为我国中共党史学科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散文是热闹的,也是繁荣的,但其背后存在的危机也十分明显。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女性散文写作本身存在困惑,受到商业文化操作的影响,女性散文写作者反思意识极度匮乏。但是,女性散文有其值得认可的地方,我们不能一味指责。笔者在论述上述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未来女性散文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西德侨报》(1972-2004),是德国20世纪后半叶的华文刊物先驱,其内容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在德华侨的生活和文化特点。本文以20世纪70-80年代的《西德侨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刊物类别、受众定位、办报宗旨、刊载内容等方面的细致考察和对比研究,进一步总结该刊的媒体特征,尤其强调其服务于华人社会的宗旨以及沟通中欧思想文化交流的跨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7.
学界通常认为,扎米亚京写于1920年的《我们》是20世纪第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其实应是勃留索夫写于1905年的《南方十字架共和国》。其主旨乃是揭示乌托邦国家的荒谬性和溃败的必然性。作品表明:乌托邦的理想虽然美妙,但真正地实践起来却问题多多;在乌托邦国家,所谓平等、民主等均是美好的词汇,实际上往往倒是其反面;乌托邦社会对人的个性的高度强制压抑,使得人们普遍地陷于"矛盾躁狂症",从而引发社会动乱乃至溃败。乌托邦国家社会危机很难化解。正确之途应是通过建立真正的自由、民主、平等社会,建立一个如马克思所说的使得人的个性能够充分得到发展的社会,从而减少和逐渐消弭社会普遍存在的"躁狂症"和暴戾气,社会才会真正趋于稳定,才会从根本上避免溃败。《南方十字架共和国》在今日仍有着极为深刻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肖江虹是近年来创作成就较为突出的青年作家,源于肖江虹对底层的独特感悟,他的小说写的几乎都是农村,写底层人民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虽然偶尔也会写到城市,但人物都是城市边缘人,肖江虹的小说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并形成了独特的底层叙事话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代底层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与法律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即是探讨文学作品中涉及法律的问题。唐代小说以传奇为主,内容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法律问题也是屡见不鲜。本文从唐传奇小说中涉及的诉讼、婚姻、复仇、继承等法律问题出发,认为这些法律问题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分在文本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或推动剧情往另一个方向发展,或显示出深厚的意蕴内涵,或表现出某种特定的人文心态。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16,(9):69-69
中国东北部唐山曾发生过20世纪最严重的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四十周年之际,中国举行了纪念活动。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格林尼治时间19时42分当地时间周三),唐山一些地方聚集了蜡烛和鲜花,以纪念地震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时刻。孩子、父母和家庭的受害者也聚集在大地震黑色纪念墙,墙在南湖公园附近,长300米,上面有遇难者的名字。公园里有一个大的白色横幅,上面红色的字表现了对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