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语言的变化有两种来源,一种是语言自身的演变,另一种是语言接触而产生的语言变化,这两种语言变化都具有渐变性和不平衡性。东乡和丹阳处在江淮官话和北部吴语交界带,是典型的混杂型方言。本文将考察丹阳方言和东乡方言中人称代词类复数标记"-们[mn55]"的使用,并结合社会语言学研究说明影响词汇扩散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半个多世纪前,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ward Sapir)论证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时,提出一个令人心悦诚服的论点,即语言很少是“自给自足”的。萨丕尔说:“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交际可以是友好的或敌对的。可以在平凡的事务和交易关系的平面上进行,也可以是精神价值——艺术、科学、宗教——的借贷或交换。” 很难想象一种语言或方言,始终是“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就好像封闭型的自然经济形态的封建社会一样。就以我国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然经济形态的封建社会而论,语言之间的接触也是经常发生的。一方面是域外语言与汉语相互的借贷,一方面是域内各兄弟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包括方言)之间的接触;不管是那一种形式,语言与语言之间,方言与方言之间都增加了互借的机会,于是就产生了语言的“借贷”。 语言的“借贷”实质上反映了文化的交流。在语言接触过程中,只要有文化交流,就可能把有关的词引进或贷出。因为语言中的三大要素,只有词汇最为敏感,也是容易洞察到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3.
波多黎各作为美国的自治区,其西班牙语呈现出区别于美洲其他国家的独特性。本文从语言接触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波多黎各历史及社会文化的梳理,发现印第安语、西班牙各地方言、非洲语言、英语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波多黎各西班牙语有过语言接触,并进一步总结了其对波多黎各西班牙语的语音、词汇和句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黑龙江方言岛与站话1.黑龙江方言岛历史上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因素,导致移民数目庞大。以东北地区来说,清代以后移居至此的移民数量之多、规模之庞大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特别是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物质载体,语言濒危对人类文化的保存与传承会造成巨大影响;文化是语言的精神家园,文化的缺失对一种语言或方言走向濒危极具内部杀伤力,会加快濒危的语言走向消亡的步伐。本文在对黑龙江站人及站话考察过程中发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站人源于站丁,清以后驻守在黑龙江各驿站的站丁的主体是由清政府发配而来的吴三桂手下的降兵,这些被烙上了“红字”的站丁后来不仅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群—站人,而且形成了由职业变体演变而成的通行于社群内部的交际工具—站话,久而久之站话变成了黑龙江方言中的一个特殊的方言岛。通过查阅大量历史文献以及对几个站人集中居住区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站话目前正处于濒危状态,而站人社群文化的缺失是导致站话濒危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运用应用语言学、文化地理学、民俗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调查分析桂林城市语言生活的实际状况,全面系统地了解桂林城市语言生活的基本面貌,考察在推广普通话和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时代背景下桂林语言生活和城市发展共生共变的动态过程。计划将调查所得的语言事实材料用于桂林话和普通话接触变异研究,进而分析桂林普通话、新桂林话的特质及其发展变化趋势,最终就正确处理普通话推广和桂林方言文化传承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建设性的应对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吴姗姗 《文化学刊》2023,(4):186-188
语言是社会文化信息的载体,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所有语言也都是一种方言,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用各自的语言可以顺畅沟通,他们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可以理解为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或者是同种语言下不同分支之间的差异。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沈阳地区的三十余个民间流行习语来研究方言这一语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现今产生速度快却又不太规范的一些汉英交汇语言,进而探寻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研究就此展开,并在过程中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语言实验.该文主要讨论了在汉语方言的背景下汉英新语的产生和发展,既列举了中国方言地区特有的语言思维和习惯,也包含了近年来汉语方言的迁移趋势;既分析了汉英新语的常见产生情境,也有其传播途径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1889—1978)不仅是本世纪以来瑞典最杰出的学者,也是西方世界最优秀的汉学家。高本汉以毕生精力研治中国文化,尤其致力于汉语音韵训诂的探究,他花费数十年时间,根据古代韵书、韵图和现代汉语方言,以及日本、越南、朝鲜诸国语言中汉语借词的译音,重新构拟了以唐代长安方言为基础的中古汉语语音系统。此外,他以不倦的热情,涉猎了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大部分领域,在青铜器研究、古籍整理与译介、古代文献辨伪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科学方法和思想观念对同时代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民族的特征,也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在语言的保护和传承中,不能仅将目光局限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要放眼于全世界,用全球化的视野来保护和传承。海陆丰福佬方言作为闽方言的次方言,既有闽方言的许多共同特点,又因为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等因素有着自己鲜明的地域特征,这些特点在方言语音和词义中均有突出体现。该文通过海陆丰福佬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进行对比,分析其语音系统、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特点。同时对海陆丰福佬方言的词义特点进行研究,旨在引起人们对古老海陆丰福佬方言保护和传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方言是一个族群的社会符号和文化载体。然而,目前长岛方言已处于濒危状态,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亦面临着失去传承的载体,因此加强对濒危的长岛方言或长岛渔家方言的研究和拯救已刻不容缓。本研究采取实证研究和文献考证并重,以期提升研究结果的信度与效度。研究结果认为:在现实生活中,长岛方言与普通话有着很大的互补性,人们的语言态度与语言使用具有正相关性,保护方言其实就是保护地域文化,放弃方言就意味着放弃一个族群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因此抓紧对长岛方言的收集、记录和整理,有利于拯救濒危的长岛渔家方言,维护其文化生态平衡,传承其颇具特色的渔家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2.
汉文训读是古代东亚的一种文本注释现象,不仅流行于我国各民族文献解读中,还被朝鲜、越南、日本等周边国家广泛认同和使用。东亚各语言的母语者以本国文字对汉文读音和语法加以注释做本土化解读,这一过程在当今"泛语言接触"的视域下可以被视作一种远距离、跨时空、文本型的语言接触现象。汉文训读在东亚语言接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这一语言接触的历史实例进行分析,语言接触现象的理论内涵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13.
伴随普通话普及率的提高,方言使用频率有所下降。我国的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研究教育教学主要语言也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课题。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出发,对吕梁方言和普通话的语法特点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吕梁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异同点,在为其他方言区提供研究蓝本的同时,促进普通话和方言互补优势的发挥,为我国教育教学语言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青年是语言发展和传承的中坚力量。“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历来是客家文化传承的核心要义。然而,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环境的不断变化,河源籍客家青年的方言表达能力却不断降低,方言传承现状堪忧。为有效提升青年的客家方言传承力,参照非官方语言传承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下建议:将以方言为载体的客家文化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加强基层社区文化建设及家庭语言规划,保留方言教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多元语言文化并存的现象。语言接触是民族间交往、交融的体现。语际间的交流和接触能够不断融合多种文化,为语言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也为塑造中华文化认同观、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基于语言、文化的相关性,对语言接触及其相关的语言文化生态进行深入研究,从语言生态伦理建构、民族三语教育建设等途径能够增强中华民族认同观,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地方剧种武安平调、落子为研究对象,以武安方言为切入点,从文化新环境的角度对其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具体阐述了武安平调、落子戏曲语言现代化的策略,以及传承者在寻求突破与创新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方言是剧种的基础,通过地域方言手段,能够助力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地方剧种要很好地运用方言,以保持剧种的个性。同时,发展保护地方戏曲,需要化解方言在沟通上的障碍,让观众通过方言走近各地文化。加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其中蕴含的语言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进行认真梳理,丰富它的表现和传播形式,有益于增强武安平调、落子为代表的地方戏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相似文献   

17.
依托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现代国际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就会不断产生语言方面的接触和相互渗入,外来词的流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的注意,该文以汉语和俄语的语言接触为研究对象,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讨汉俄语言接触的背景、外来词的特点、在本国基本演变情况以及对国家本土语言文化的影响等,进而提出汉俄语言接触的相关思考,对当前相关的学术研究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台山市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之一,其深厚的华侨历史铸就了台山人民最宝贵的侨乡文化。端芬是台山市著名的侨乡地区之一,不仅有众多的海外华侨,而且端芬人出洋历史久远,有大量的端芬人出洋谋生,因而其素有“台山第一侨乡”的美誉。海外华侨的外来语渗透融入端芬方言之中,“半唐番”也成为端芬方言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反映出海外华侨与原乡民众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语言互动。该研究小组通过田野调查和查阅文献的方法,在端芬方言词汇中发掘出海外华侨与原乡民众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语言互动,探讨侨乡文化对端芬的经济、文化和民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民间秘密语是相对地域方言而言的又一语言变体,即社会方言之一。在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看来,它是一种亚文化群体的语言代码,一种非主流文化现象。从民俗语言学视点来考察,民间秘密语则是一种属于非主流语言文化的特定民俗语言现象,一个非常值得探讨而又十分有趣的重要分支领域。  相似文献   

20.
民间秘密语是相对地域方言而言的又一语言变体,即社会方言之一。在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看来,它是一种亚文化群体的语言代码,一种非主流文化现象。从民俗语言学视点来考察,民间秘密语则是一种属于非主流语言文化的特定民俗语言现象,一个非常值得探讨而又十分有趣的重要分支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