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唐代家庭财产继承制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自西周以来在家庭内部提倡同财共居 ,反对祖父母、父母在而别籍异财。但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家庭在经历了由小到大的发展后都走向了分户析财的道路 ,分家析财成为成为必然的趋势。唐代社会沿用了两汉以来“诸子均分”家庭财产的传统 ,并有所变化。唐代法典及正史文献对唐代财产继承的情况记载极为简略 ,敦煌文书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真实资料。  相似文献   

2.
王建刚 《职业圈》2014,(3):49-50
在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形势下,煤炭企业如何进一步抓好宣传思想工作,着力构建大宣教工作格局,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同,提振精气神、传播正能量,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结合具体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3.
行卷是唐代科举的特色现象。科举行卷活动中知举者通过品评举子的诗赋文章从而为之揄扬并向有司荐士,可以看作是古代传统的品评风尚在唐代的延续和发展。从先秦典籍中对历史人物的伦理性评价、《左传》初显规模的人物品评活动,到两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蔚为大观的人物品题发展而为唐人凭藉考察卷贽以荐士,是一脉相承的文化现象,表现了古代知识分子通过被品评以体现自我价值、立身扬名的心理诉求及评价者"知人则哲"的文化自足心理。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我国古代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国力强盛、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空前发展,官方与非官方图书馆大量涌现,为当时的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本文通过探索研究唐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和与之有密切关系的诗人,以期古为今用,为当代图书馆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各项建设活动对古城遗址的威胁已经进入到一个规模更大、矛盾更趋尖锐、次数更趋频繁、一旦毁坏更趋彻底的阶段。通过对遗址保护和城市化发展趋势的研究,寻求在上京龙泉府遗址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其周边地区城市发展之间的平衡,实现"保护带动发展、发展促进保护"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同化作用,佛教在唐代呈现出明显的民众化倾向。本文首先分析了唐代长安寺院的发展和分布情况,然后从建筑设计、佛塔、佛像等三个不同角度探讨了唐代佛教的民众化和世俗化转变在长安佛寺上的体现,其对丰富佛教文化和佛教建筑的研究内容,以及向世人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唐代科举与文学》重印题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第一部关于唐代文学研究的著作《唐代诗人丛考》 ,完成于一九七八年底 ,后于一九八○年一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对唐初至肃宗、代宗时期的一些诗人事迹作了考索 ,重点则在大历时期。在这以后 ,我想把研究延伸于中晚唐 ,但鉴于中晚唐的史事较为复杂 ,不少文献资料又真伪难辨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考察了唐代文士在封禅活动各个步骤中的主要任务,揭示唐代封禅是以儒生、文学之士为主角;唐代封禅给文士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和竞技的平台,大量文士因为封禅得到升迁,封禅也成为文士写干谒作品的题材。本文还梳理了唐代文士封禅观的演变过程,指出唐代文士的封禅观在当时是与主流思想一致的,后人基于不同的封禅观,对他们劝帝王封禅的行为横加訾议,这是有所偏颇的。  相似文献   

9.
唐代丝绸文化在我国文化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发掘研究唐诗这一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献形式,分析唐代桑蚕纺织业的发展和唐代丝织品的种类、纹饰及功能、地位,从而研究唐代丝绸纺织业的发展对唐代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沈娴 《文化交流》2017,(2):69-72
正王寒不寒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曲,当今有段子。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浙江有意思》就是一本由段子组成的书。除却长篇累牍,这些段子少则几十字,多则百余字,机趣滔滔,把浙江十一城的风土人情、城市性格和市民特色描绘得活色生香、热气腾腾。作者王寒这个地道浙江人,有滋有味地写家乡的犄角旮旯,写出了母亲做的饭菜才有的好滋味。她笔下的浙江,够有  相似文献   

11.
王老吉商标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广药集团终于抱得美女归,加多宝含辛茹苦拱手让.各种利益纠纷、是非曲直,任由评说,也许只有当事人心知肚明.我们更关心的是,王老吉、加多宝未来之争会形成什么格局?10年,20年后的中国凉茶产业会是什么样? 拥有品牌就拥有消费者,品牌是企业竞争最大的资源.可口可乐总裁曾说,如果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的厂房被一把大火烧光,只要可口可乐的品牌还在,一夜之间就能恢复.这就是品牌的价值所在,而王老吉,正是这样的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12.
序关于风土记与中国的图经 ,早在战前就有青山定雄氏和坂本太郎氏指出 ,① 两者基本相同 ,具有密切的关系。稍晚些的森鹿三氏也就风土记中的图经影响做过论述。② 但此后有关这方面的新研究成果未见问世 ,直至今日。与中国地志较难进行比较研究的原因 ,在于难以发现像律令法那样的显著影响 ,而且唐代地志现存极少 ,缺乏比较的材料。但是也并非史料皆无 ,考虑到日本古代的律令国家在基本点上以中国制度为范式 ,风土记恐怕也很难例外。如果首先提出结论 ,笔者认为 :风土记是以图经为中心 ,基于唐代地志的影响而计划、编纂的。这一点尽管已被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文居住、健康生活"的基本理念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居住建筑设计.文章结合作者在合肥市南郡-明珠住宅小区的规划中的实际,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唐代前期的驸马主要出自功臣勋贵与外戚亲族之家,中期驸马主要出自武臣节将之家,晚期则转移到士卿之家。本文通过对唐代驸马选尚特点的剖析得出唐代公主的婚姻与驸马的甄选主要是为政治服务,并且驸马选尚标准的转变也是与当时政治局势的特点和统治者内外政策调整联系在一起,这彼此之间的互动既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也展现了大环境对皇家婚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竞争说到底是城市文化的较量。岭南文化是穗港澳三城城市文化的灵魂,是湾区人民文化认同的根基。穗港澳三城发展了岭南文化,并展现出其独特的新面貌、精神特质与文化格局。搭建独具岭南特色的城市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提升穗港澳三城城市文化影响力的理论研究基础。该文探讨了如何借助岭南文化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创新,为穗港澳三城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持久的内生动力。梳理粤港澳大湾区内起文化引领作用的广州、香港和澳门三座城市突出的岭南文化特质,并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理论来探讨港澳文化加快融入湾区文化的方法,领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推进岭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建设人文湾区、魅力湾区。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媒体时代,城市形象的传播主要是政府通过引导传统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在这样的格局下,传播是由政府主导的主流媒体"单向"的传播给受众;政府可以通过"议程设置"引导受众的关注点;可以通过履行"把关人"角色,消除传播中的"杂音",城市形象的正面传播居于主要地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中心地位被罢黜。本文基于传播学理论,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传播格局的变化,并站在政府的角度上,围绕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媒介等要素,提出了一些城市形象传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海南文化的发展与大陆中原文化的第一次碰撞发生于中原政权从遥领海南向委托冼夫人为代言人治理海南的政治格局的转变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海南文化发展逐渐形成了实用主义思想与民本思想的有机整合,从而奠定了此后海南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本文先介绍了隋唐之前国家的遥领与海南文化的缓慢发展,然后分析冼夫人作为代理人的政治新格局与中原文化向海南的快速传播,最后阐述海南文化特征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8.
产城融合是促进工业与城镇空间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途径。结合新城新区发展的最新形态,回顾其发展历程,以系统的视角剖析产城融合内涵、要素关系和演变机理。研究发现,我国新城新区演进过程与西方存在不同,可大致划分为初创探索、单一功能、综合新城、功能整合和特色发展4个阶段;经过40余年城市化发展,我国新城新区在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存在发展不充分、结构不平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距甚远;以经济开发区为例,对新城新区产城关系演变进行分析,认为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能够促进开发区向着产城融合科学化方向持续推进。最后,针对我国新城新区产城融合面临的发展难题,提出产城融合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化与全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Z世代”正在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国际格局变迁的中坚力量。在消费主义逻辑和意识形态涵化逻辑双重驱动下,多国政府、媒体和企业已经从内容、机构、平台着手,全面展开面向“Z世代”的国际传播布局。同时,“Z世代”群体对国际传播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显现,包括对传统媒体机构的改变、在互联网平台影响力的聚集、媒体和社交平台的自主建设等。从长期来看,更加多元化、更具包容性的“Z世代”将以独有的代际世界观和数字化生存逻辑带来国际传播格局的系统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低碳城市正成为我国大城市绿色发展转型的治理策略之一。从家庭总碳排放(生活碳排放和出行碳排放)的视角,利用1054份上海家庭碳排放调查样本问卷,探讨上海家庭总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及低碳治理策略。研究表明,上海家庭总碳排放呈现如下规律:生活碳排放空间差异不明显、出行碳排放有较大差异、家庭碳排放呈倒"U"型空间格局、家庭碳排放全局相关性不强、家庭碳排放存在局部自相关、家庭碳排放存在冷热点。计量分析显示,住房类型、是否有汽车等因素,是影响上海家庭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典型片区分析显示,居住区位公共资源配置状况深刻影响家庭碳排放。从家庭低碳减排视角研究发现,上海低碳城市建设应在空间上合理地配置医疗、教育、轨道交通等公共资源,从而降低上海家庭出行碳排放和总碳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