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恋爱中的女人》以人与自然、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主要讲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提出对父权制社会的否定意见,批判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希望构建人与自然、男性和女性和谐相处的社会。本文通过解读劳伦斯的长篇小说《恋爱中的女人》,分析研究劳伦斯是如何对歧视女性的父权制社会进行批判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2.
《人世间》在广阔的时间背景和空间背景下展开叙述。作者塑造了"革命女性""贤妻良母""知识女性"三类经典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构成小说文本的独特风景。其中,以曲秀贞、金月姬为代表的"红一代"革命女性的"不悔"与"忏悔"显示了女性与革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郑娟为代表的"贤妻良母"的"自觉"与"自足"体现出作者对"民间的天使"一类女性的审美偏好,对女性恪守"美德"的期许;以周蓉、周玥母女为代表的追逐"自由"的"知识女性",则显示出作者对女性叛逆精神和独立品格的认同。总体而言,《人世间》中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寄托了作家对"永恒的女性"的赞美,体现了作家朴素的现实主义叙事方式背后高度的"理想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最早起源于西方社会,这也是西方作家们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对女性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种思想启蒙,促使女性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在《恋爱中的女人》中,作者劳伦斯表达了他对女性的看法和思维变化。基于此,笔者简要说明女性主义,说明现代女性所处的困境,并就现代女性的未来之路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宠儿》是由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书写的一部关于黑人女性在奴隶制度社会中一生的遭遇,是文学史上的一部著作,讲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制度、人性、种族等众多因素对一个女性的影响。本文基于生态女性的视角,分析和解读《宠儿》这本小说,探讨女性与自然的关系,探索黑人女性在遭受悲惨命运的同时,如何追求独立的人格、解放的意愿以及自由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对《海的女儿》已有多角度观照,然并未穷尽对这篇经典童话作品内涵的诠释。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来重读这部经典,尝试从自然和女性的双重视角,来分析女性和自然之间独特的联系,揭示童话中深刻的生态意识和女性关怀,即作者意在重构一个男性与女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芭拉迪·穆克吉是美国少数族裔文坛上颇具影响力的印度裔女作家,小说《茉莉花》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女主人公茉莉花(Jasmine)从印度到美国的移民历程。《茉莉花》表面是一个关于主人公名字的故事,实际上隐藏着关于女性主义旅行话语的书写,折射女主人公在新环境中重塑自我的信念。该文从旅行书写中时间、地域空间的转换和由此引发的精神体验两个层面,讨论旅行书写中的女性主义,分析主人公在时空流动转换中的女性身份建构,以及探讨主人公流动身份建构在其名字改变中的体现,阐述旅行书写视域下《茉莉花》主人公实现女性主体建构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莎士比亚对她的塑造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女性思想的解放,并促进了女性主义的觉醒。本文将首先介绍《威尼斯商人》及鲍西亚,随后介绍女性主义的内涵,最后从她在剧中精彩的三段表现分析她身上体现的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8.
《所罗门之歌》是托尼·莫里森的伟大著作。本文从黑人女性与自然、融入自然和远离自然三部分展开论述,探讨生态女性主义是如何在父权话语和种族歧视的前提下,在不同族裔、性别、人与自然之间建构和谐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虎妞和小福子是老舍《骆驼祥子》中主要的女性角色,她们付出的"情"与劳动人民骆驼祥子被命运所"擒"有密切关联。虎妞由"悍女"与"痴女"联结产生,小福子则同时扮演了"悲剧者"和"逃亡者"的双重角色,本文逐次分析两位女性角色,最后对祥子、虎妞和小福子的三角结构关系进行审美分析,意在解读三者之间的互释性关联,增强读者的感受性。  相似文献   

10.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于1929年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描写没落的康普生家族悲剧为主要内容,以多角度描写的方法重点深入刻画了三位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以女性视角对"喧哗与骚动"进行了独特诠释,不仅反映出美国旧南方的历史风貌,也为文学界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本文围绕康普生夫人、凯蒂与迪尔西这三位女性形象着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作为英国当代知名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在其作品《时间之间》中将弃儿的爱与家的回归作为主题。基于女性主义的关怀,作者将具有"救世主"角色性质的女性人物安插在男权的婚姻与家庭关系中,使其成为大团圆结局的重要人物,以此彰显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马年岁末,合肥的街头再一次被一个不同凡响的 “女人”占尽了风光——《徽州女人》。天格外不好,连绵不断的凄风冷雨几乎要逼退大家出门的食头。然而,《徽州女人》的重新到来却再次勾起了许多人刘“她”的想念。这想念的结果是一场又一场的票房痛快快地被团体订了去,或零散售了出去。等到一些有面子的、有位子的或熟识的人回过神来,再找韩再芬或相关的人要票时,得到的却是为难而又无奈的回答:“真的没有了。”  相似文献   

13.
赛博女性主义最具影响力的是唐纳·哈拉维的研究成果《赛博格宣言:20世纪晚期的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该文选取了一篇含有赛博格形象的小说并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试图证明该科幻小说的创作印证了赛博格宣言中的论断。该文认为,虽然威廉·吉布森没有完全跳出传统的父权写作框架,但是小说中对赛博格形象的塑造以及作品中关于赛博格形象的描述,很大程度上挑战了传统的二元对立结构,这对于女性主义未来的发展、挑战传统的写作模式有极大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自《关雎》诞生以来,无论是古代儒学的经学附会,还是现代文学语境下的解读,都是对《关雎》“诗人始意”或远或近的“离”。遵循“若即若离”的文学解读原则,解读《关雎》主旨的维度一般有三个,该文从文学文本出发,通过训诂和考据的分析把诗歌文本视为一个艺术整体,进而把握古典文献还原解读与现代阐释之间的恰当距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详细解析西蒙·波伏娃撰写的《第二性》一书上、下两册的内容,指出波伏娃如何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得出女性是"他者"的观念,以及女性如何在社会环境下被塑造成"他者"。同时,分析本书哲学思想的来源,点明黑格尔与萨特对本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术界对李劼人长篇小说中的女性书写研究主要集中于《死水微澜》,如研究蔡大嫂的人物形象、女性意识等,或将整个“大河小说”系列的女性书写进行整体的比较研究。相较而言,单独针对《暴风雨前》这部小说的女性的研究较少。《暴风雨前》中,无论是女性人物形象还是地域文化都存在可挖掘的空间。随着李劼人在文学史上重要意义的凸显,对李劼人研究的不断深入,《暴风雨前》中的各色女性人物都应得到关注,李劼人在《暴风雨前》中的女性书写的价值也应得相应的认可。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暴风雨前》中的女性书写和深入细致地分析人物形象,能够更为深刻地体会到巴蜀女性的独特美,进一步挖掘李劼人女性书写的价值,对今后的女性书写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20年代至1940年代,以"林兰女士"为名,赵景深、李晓峰等新文学阵营的青年学者,大力提倡民间文学重新整理,借以提高民众素质。他们系统地收集整理各种民间故事,以主题形式出版,在事实上形成中国传统民间传说故事的汇总,成为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史上非常特殊的一页。这些故事的文学化表达及其运用,有力推动了新文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地震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是阿来十年伤痛积淀的一部关于生命和大爱的厚重之作,其中对自然灾害与生态关切、物质生存与心灵挣扎、生存与死亡等的辩证认识都体现了阿来作为藏文化传播者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特感悟与使命感。本文将从天人合一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本真挽歌、大爱至上之责任与信仰并行的生命赞歌、家园无价之经济与真情相撞的伤痕悲歌三方面进行剖析,以此解读阿来在《云中记》灾难书写背后所蕴含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与大爱情怀,并期望能合理阐释阿来所铺叙的生命安魂曲。  相似文献   

19.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牵小狗的女人》被美国女性主义作家欧茨于1972年以同名小说形式进行改编。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比分析这两篇同名小说的女主人公形象安娜,阐释契诃夫笔下的女性是处于失语状态,而欧茨改写后的安娜,则呈现出女性对独立的自我意识的寻求。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女性宝琳曾经勇于挑战男性与白人的主导地位,对婚姻与爱情充满憧憬。但后来身为布里德洛夫家中的母亲却厌恶自己的丈夫与孩子,最终沦为白人家庭中贪图虚荣、自我欺骗的附属品。本文采用女性主义叙事学,从女性视角与叙述声音两个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小说中的宝琳。宝琳通过凝视与评价他人构建了不同性别与种族之间的平等地位,在个人型叙事声音中结合自由间接引语塑造了自己面对白人时自信、独立的女性形象,并在作者型叙述声音下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两种叙事声音的冲突共同构建了宝琳这一悲剧形象,反映了受到种族、性别、叙事等话语桎梏的边缘群体的存在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