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寅恪先生晚年以惊人的毅力撰写《论〈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后来许多人对此不理解,有的学者则从他表明对大陆政权的政治态度、对美女的投射之恋等角度进行阐释,存在种种曲解和误解。实际上陈寅恪先生的主要动机和根本旨趣,就是要挖掘《再生缘》的重大思想价值,表彰柳如是的高尚人格,以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中《论〈再生缘〉》偏重于倡导自由之思想,《柳如是别传》偏重于倡导独立之精神,两部著作互相呼应,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陈寅恪先生看来,无论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角度着眼,《再生缘》都是非常杰出的作品;无论从个人人格还是从民族气节上看,柳如是都是一个高尚美好、令人尊敬的人物。陈寅恪先生选择这两个人物及其著作生平作为自己晚年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根据他的文学观念和思想宗旨作出的慎重选择。他早年提出的关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主张,贯穿于他的整个学术研究工作之始终。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的最大魅力所在便是美感,同时也是检验文学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尺。如果把美感从文学作品中抽离,那么文学作品便失去了生长的根基。本文从作家现实生活背景和作家个人性格与体验两方面入手,讨论小说美感与作家生活经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杜文博  许飞  庞小艳  申锋 《职业圈》2008,(15):130-131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也被后人奉为婉约词之宗。在她的大部分词作中都或多或少地渗透着或表现出愁苦忧郁的情调。文章将按照其创作的分期来探究其词产生忧郁情节的原因以及具体表现,并最终分析了由这种特殊的忧郁所产生的关感。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观照现实,反哺现实,阅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在于引人深思,给人启迪。英国当代文学家多丽丝·莱辛作为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之一,在其《裂缝》《玛拉和丹恩历险记》《幸存者回忆录》等系列科幻小说中,以寓言式手法讲述了人类所面临的种种生态危机。这既是对当前全球生态状况的真实写照,又展现了她对人类社会面临生态危机的深忧之情,而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法,即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我国正大力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西双方应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人类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早期西方哲学中关于崇高感的论述和考察,着重结合康德关于优美感与崇高感的理论,试图分析巴洛克风格中所展现的崇高感,及其具体的实现形式。本文从两个方面:关于崇高感的一些描述与界定,巴洛克风格中的崇高感展开论述,简要描述巴洛克风格所带给人的崇高的审美体验,力图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崇高与优美这一对审美范畴,体会其在巴洛克风格中的体现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镜像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一个角度,其既可以体现为文本层面的叙述或者描述,也可以体现为文学作品阅读中的一种思想或者理论体验。受历史上“东学西渐”的影响,法国部分文学作品中早已出现了中国镜像,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邂逅和碰撞融合的产物。对法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镜像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对法国思想界、文学界产生的影响,进而丰富中法文学交融的相关依据支撑。该文在介绍镜像理论的基础上,就法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镜像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并结合分析对法国文学作品中中国镜像运用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为从中国镜像角度研究鉴赏法国文学作品提供新的角度参考。  相似文献   

7.
"物哀"理论产生于日本江户时代,被认为是较少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本土性文论,本居宣长在相关著作中对"物哀"作出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解释。叶广芩是我国当代少数民族女作家,个人经历十分丰富,这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日本故事》记录了她在日本学习期间研究"二战"题材的所闻所感,在叙事上与"物哀论"有契合之处。本文从"感物之心"与"感事之心"两方面分析叶广芩的"日本叙事"。  相似文献   

8.
邱茂莎 《文化学刊》2022,(9):196-199
汉语言文学是深层剖析我国语言应用之美的重要参照内容。古往今来,人们将基础行事思想融入到语言交流之中,又将上下求索、历史沉淀后的精要思想渗透至文学作品中。汉语言文学作品之魅力,在于运用语言之精妙,意境营造之独特。无论叙事或抒情,其都有引人着目之“皮相”及令人读后感触颇深之“骨魂”。展开汉语言文学语言运用与意境营造的分析,可有效地增强当代学子文学素养及文学审美鉴赏能力。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中语言运用的特点及意境营造的作用;其次,进一步探索了汉语言文学中语言意境创建的内涵;最后,以部分经典文学作品为分析实例,进一步延展分析汉语言文学中语言意境创建的具体情况,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姝 《文化交流》2014,(12):63-66
日前,由海飞独立编剧的电视连续剧《花红花火》正在进行后期制作.这是他的又一部传奇大戏.《花红花火》讲述了绍兴一个女酿酒师花红在乱世中波澜起伏的传奇人生.她性烈如酒,从不向命运低头,想靠自己双手酿出世间美酒,却被命运一次次卷入仇恨漩涡.  相似文献   

10.
《故乡飘已远》,又名《那么多的酸模(野菜)都被谁吃了》以自画像的方式描绘了战争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同时也是朴婉绪自传小说三部曲的开篇之作,因此十分重要。作者朴婉绪是韩国现代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一生经历了日本殖民统治和朝鲜南北战争,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所撰写。修辞是交际活动中的一种言语现象,在小说《故乡飘已远》中,朴婉绪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交际理论以译入语读者为中心,注重读者感受。该文结合实例从修辞翻译角度探析李丽秋译本,研究在文学作品的韩译过程中如何使用修辞翻译策略,准确表达作者意图,引起读者共鸣。  相似文献   

11.
王思懿从台湾到北京不知不觉间竟有十几年了!今天的她对北京是那样的熟悉,尽管她早已在北京买了房,有了自己非常舒适的香巢,可她还是自称为“京漂”。这几年里,王思懿多次来过横店影视城,她扮演过电视剧《水浒》里的潘金莲,也扮演过《倚天钦差《》大染坊《》白门柳》等电视剧主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学作品因产生背景的特殊性,蕴含的政治色彩比较浓厚,不仅具有文学的一般功能,还具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功能,对读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深远影响。当前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红色文学作品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并没有建立紧密的联系。首先,介绍红色文学作品的概念和特征;其次,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现存问题和原因;再次,就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究和分析;最后,以《青春之歌》这部经典红色文学作品为例,展开说明红色文学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3.
曾因《草木篇》被打入“另类”的著名作家流沙河,近年来创作颇丰,声誉日隆。金秋时节,流沙河先生和几位学者有一次南京之行,笔者曾陪同其间,所见所录,有处处皆学问之感,印象深刻,受益匪浅。流沙河夫妇虽是初次东下,但他在书中多次读到过古都南京的兴衰。因此,他的南京之旅是那样的似曾相识,并有一种浓浓的亲近和亲切之感。  相似文献   

14.
闲堂说诗     
中国古典诗歌之所以具有其他艺术种类所无法取代的强大生命力,重要因素在于它以非常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体验,揭示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这种哲理的阐释,不同于哲学中的理念(那是可以通过教科书来传授的普遍之理,是以陈述命题的方式加以表达的)。诗中之理的内涵,要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15.
自诞生之初,同人文学作品便处于争议之中,作为原作的衍生,这类文学作品具有天然的依附性,却也不乏作者独具的匠心。在著作权法上,同人文学作品因其"独创性"表达受到保护的同时,也相应地因其对原作品元素的借用而受到规制。同人文学作品本身不构成著作权法的例外,其对原作品元素的公开引用仍然有可能构成著作权意义的侵权。  相似文献   

16.
感应是物事人心变化的原因、发展的环节,亦是其存在的状态和交往的方式。本文从"感之动""感以正"和"感而通"三方面分析程颐咸卦阐释中的感应论,涉及其在本体论、工夫论和境界论等方面的内涵。"感之动"是天地化生万物、圣人感化人心得以可能的条件,亦是吉凶祸福之源;"感以正"是具有价值指向和现实关怀的感应原则,感者须识其时势、高尚其志、克制偏私狭浅并以诚相感;"感而通"是"感以正"之结果,亦是其目标,包括理一分殊、虚中无我和穷神知化三方面,涉及感通之道的发生原理、工夫进路与通之境界。"感"与"应"在本体论层面是一过程体之两面,程颐侧重论述"感"的三个理论面向,意在强调感者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应慎其言行以成就物我。  相似文献   

17.
东汉大儒郑玄逢汉末乱世而终身不仕,他的志向在他的《戒子书》中说得十分清楚:“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表明要以著述为务,而不事仕进。他所从事的乃是与孔子(即郑玄所说的“先圣”)同样的事业。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试图对尧、舜、文、武、周公等先王和圣人的典籍进行整理,以此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见解。郑玄“述先圣之元意”,落实到行动上就是遍注群经,这可以看作是对孔子所从事的事业的继续。所谓“主不稽古,无以承天;臣不述旧,无以奉君”1。事实上,郑玄弟子亦是将郑玄目为孔子,并仿《论语》作《郑志》。郑玄预测到自己…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于20世纪40年代达到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巅峰,并且在一夜之间红遍整个上海。《传奇》作为她的成名之作,是由多篇短篇小说所构成。由于张爱玲的家庭成长环境,以及父母一系列的变故给她带来的影响,使她的人生经历较为丰富,这些都与她能够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是分不开的,因此,她所写作的内容也是其生活经历的一种侧映。  相似文献   

19.
当代作家迟子建已经成为全国的著名作家.她的文学作品,以其思想的深刻磅礴、主题的厚晕博大、笔触的细腻精当而闻名中外,频频获得国内和国际大奖.不久前,她再次凭其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了茅盾文学大奖.  相似文献   

20.
唐赋承自六朝,古赋与律赋分流,以古赋之体为尊。唐赋之复古不及唐诗,中唐继盛唐复古未完之业,文体上有向更古老的文体取法的表现。柳宗元、刘禹锡的力复古赋之体,正属这一文学脉流。柳宗元深于骚体,其辞赋以屈原、贾谊为宗,多为愤悱之辞,幽怨之思;其语体也力效楚辞,兼取汉赋之体。唐人遭遇之境与屈贾最近者为柳、刘。柳宗元更是有意识地效法屈原的人格,同情其人生遭遇。刘禹锡的古赋之体,主要取法贾谊以下,及魏晋南朝阮籍、江淹诸家。柳、刘两家赋体创作,反映了中晚唐辞赋乃至于其他文学进一步摆脱初盛唐辞赋润饰鸿业的作风,向个体抒情转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