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其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主题,即对人的现实生存境遇的一种文化批判,然后提出了"大众文化批判说"。他的批判理论核心对象是文化生活中具有欺骗性和虚伪性的大众文化以及这种文化对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其目的是希望人民大众能够清醒并且摆脱束缚和控制,重获自由。当今我国社会大众文化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所以他的这一理论对我国当前大众文化建设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在大众文化建设进程中要批判接受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以更好的促进我国大众文化的先进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文化研究中,伯明翰学派与法兰克福学派是重要领军力量,他们的理论研究为大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式与途径,他们是新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流。文化工业的提出让法兰克福学派有了理论指向,伯明翰学派则开辟了文化研究的先声。这两个学派对大众文化的认知代表了西方学界的基本立场,两个学派的研究既有共通之处,又在大众文化的价值、意义研究、理论视角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之处。比较两个学派的异同可以进一步进行大众文化的理论范式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化学刊》2011,(5):190-191
文化生产不可失去底线坚守肖鹰在2011年8月22日发表的《文化生产不可失去底线坚守》的博文中指出,我们的文化生态还没有建立起一种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良性互动的环境.这就造成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敌对与恶性循环,对两种文化模式的发展都是不利的。现在中国的问题是,只有大众文化在一曲高歌,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在我国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全新的文化生态。当代中国大众社会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呈应然与实然背离倾向,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或然与必然的统一性。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众文化的价值引领和功能控制,在大众文化语境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策略上要实现理论内容生活化、理论形式商品化、传播手段电子化、大众文化本土化。  相似文献   

5.
电视传媒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一族,不可推卸地要承担起大众文化的积极引导者的角色,从文化的角度对大众文化作出合理的意识阐释和价值定位,在一定程序上实现"教化"功能,逐步提高受众的文化格调和品位,为构造和谐社会起以媒体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韩流"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新型城市大众文化,以韩国文化的独特方式影响着世界。"韩流"自诞生起,就面临着诸多困境,韩国大众文化从业者为此进行了十分艰巨的探索和奋斗。韩国政府在促进本国大众文化流行发展,策划和推动文化产业的振兴及输出等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对"韩流"十几年来如何避免止步于一时的流行,而成为一种不断散发出新时代魅力的大众文化潮流,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探讨。同时剖析"韩流"发展过程中暴露的一些不足及问题,这些皆可作为促进中国大众文化以及公共传媒娱乐业健康发展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7.
嘻哈音乐作为一种起源于美国黑人的文化形式,在传入中国之后,这种音乐形式与其紧密联系的潮牌形成了不一样的青年亚文化。作为当今流行文化中备受年轻人欢迎的两种亚文化,它们的诞生和发展体现了新时代年轻人的审美和生活态度。研究这两种亚文化,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还有助于探讨当代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该文采用基于扎根理论的深度访谈法、文本分析法,以及观察法,对12位嘻哈音乐人的文化实践进行系列分析,发现:这个亚文化样本在总体上是平等与包容、多元与对话、表达与自由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的文化实践超越了传统亚文化“抵抗—收编”的范式,为当下文化语境中的青年亚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张猛 《文化学刊》2012,(5):36-40
最近一段时间,"屌丝"一词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青年人交际话语中的热门词汇。作为一个贬损意味极强的俗文化词汇,却受到了众多网民的追捧,其中的文化内涵引人深思。借助大众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可以推知,"屌丝"一词的流行是一场消除差异的网络狂欢,它与目前青年人面临的社会压力息息相关。对于"屌丝"这一后现代符号的消费满足了年轻人叛逆和自嘲的需要,也部分实现了与精英文化的对抗;而"屌丝"所暗含的生殖崇拜文化的异化也符合青年亚文化的新奇性特征,反映出青年一代娱乐至上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9.
当下,大众文化对大学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大学生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甚至制造的最活跃的因素,另一方面大众文化从多方面影响到大学文化的独立发展。大众文化对大学文化的影响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作用。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更多的重视,以便及时采取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王爱玲 《文化学刊》2009,(2):97-101
当电子技术不断以自己的生产力价值渗透到大众媒介运营格局中时,媒介文化逐渐从稀缺神圣的“人文理性”走向批量化生产的“技术理性”。在这种技术理性的主导下,大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观照最多的必然是利益机制所驱动的文化形态,即大众文化。这种大众文化的运作范式直接导致批判与反批判的文化生成与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化是精神观念文化范畴里一种文化,这应是狭义"文化"概念。政治文明是文明范畴里的一种。"价值"概念定义,当前争议较大。价值在形式上是现实人的历史存在方式,价值内容就在现实的人日常的现实的历史发展的实践生活过程之中,价值的本质就是现实历史的发展,一切价值都是现实价值。"价值"概念与"文化"和"文明"两个概念关系很密切。当前,学术理论界在谈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时,有不少人显得很浮躁,只是自发盲目自信,缺少理性自觉的价值分析和文化自立。要克服自发盲目自信,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理性自觉性自信,真正实现理性自觉的坚实自信,自为自强,就得自觉积极地推进政治文化建设和文化自立,对现实进行价值理性分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当代中国人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2021年3月以来,以所谓的"强迫劳动"等借口为由,"新疆棉花"成为一个裹挟着经济利益和政治目的的针对中国的国际舆论运动。在这场国际舆论中,我们应重视舆情形成的价值链建设,增强链主的自主话语权,即争夺关键技术、产业价值链关键节点的权威规则、规范、知识的定义权。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只有短期的应对和声讨,还必须培植一种清算殖民主义的文化力量。只有建设自己一以贯之的文化自信,才能从容回应。但文化支配力从来不是自发生成的,而是一种强大的战略协调机制促成的,是从教育体系到媒体体系再到大众文化体系的一个庞大工程。这是对国家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政治智慧的考验。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多样性     
正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不同文化间需要有创建的交流。费孝通先生曾强调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不仅适合世界各民族,同样适用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的终极作用是提升人类自身。文化的民族性、多样性是整个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能够代表国家民族、彰显文化特性、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身份",进而达成一种基于文化自信之上的文化间的相互欣赏与赞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是"蓝色文库"现象发展的高峰期,这是一种官方扶植以满足大众需求的"人工大众文化"。此类图书的推广在适应民众的阅读水平及习惯的同时,逐步普及官方的语言规范,达到教化民众进而推行统治阶层意识形态,建立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的目的。本文在分析"蓝色文库"发展状况的同时,深入剖析其具备的社会和政治功能,从而揭示该时期鲜明的文化发展脉络,即举国家之力,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协调文化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全面浸润与同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赵玉 《文化学刊》2008,(4):52-56
本文试图从人类学的视角,探索大众文化的本质。通过追溯文化的源头——神话与巫术,寻找它们的共同特征兼其变异性,从而使陷入大众文化包围中的现代人有所规避。文章选取了主要的大众文化现象,就大众文化的各类文本,从巫术的施行者、施行方式和功能三方面剖析了大众文化的拟巫术特征,即由明星和大众共同发动的、用情绪化的动作和语言满足理性无法触及的心灵愿望的、一种类似于巫术的抚慰方式。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是媒介文化(大众文化)和传统文化整合的产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愈加丰富,且通过电视剧可以看到"新儒家文化"对剧中人物角色形象塑造的重要影响。"新儒家文化"与传统儒家文化相比,具有"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兼容并蓄、合作双赢"内涵特质。本文主要分析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热播电视剧中主角形象塑造所展现的"新儒家文化"特征及"新儒家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性和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性和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挑战王宁后现代主义于八十年代后期进入中国以来,已经在中国文化和文学中产生了种种不同的变体,其中之一就是大众文化的崛起以及其对精英文化的挑战,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当代文化格局的多元共存之景观。毫无疑问,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合流...  相似文献   

18.
《文化学刊》2011,(3):143-143
蒋原伦、郑建丽在《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10期撰文指出大众文化是在多重因素结合下出现的新型文化,特别是其与新媒介结缘,人们常常称之为媒介文化;由于其经济因,人们也称之为消费文化;又因为其社会因,人们还称之为流行文化。  相似文献   

19.
当下,我国的审美文化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状态,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共同构成了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图谱。其中,大众文化逐渐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传统审美价值体系与文艺创作批评体系因而被逐渐消解,突出地体现在批评精神和批评经验上。在大众艺术市场背景下,如何从艺术生产的角度分析维持批评自主性所遇到的困境,是文艺批评工作者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广告文化批判研究者的身份立场是精英主义的,理论立场是西方文化理论,而在批判的逻辑上,则是单一的、先验式的批判思维。此三者与批判对象形成的三大矛盾,即精英主义与大众文化、西方理论与本土语境、批判有余与阐释不足。这些矛盾必须从改变批判研究的方法上得以解决,即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相结合,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