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充满信心和自豪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接受和信任。海外华裔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着无法抹去的中华文化烙印,展示着传承民族历史和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美国华裔文学既有西方文化的元素,更有中华文化的显现,其中所反映的中华传统文化无疑是海外华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追求和在异域文化下对自身中华文化的自信、坚守和传承。该文从新历史主义理论出发,关注文本与历史的互文性,以文本细读的方式研究《中国佬》和《接骨师之女》两部著名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从戏仿的写作方式和“小历史”的叙事手法入手,聚焦文本中的华裔历史重构和中华文化传承,以此建构中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有学者指出,身份问题对于文化研究而言至关重要.文化身份包含个人主体的自我身份追寻,是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的共同构建.该文以两位美国华裔女作家水仙花和黄玉雪的文学文本为切入点,在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视域下,探究她们的文化身份内涵与特性,文化身份的建构路径与策略及其在作品中的表征,以及美国华裔文学建设工程中女作家的身份超越...  相似文献   

3.
从整个人类发展史看,人类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与其中个体的解放及自由程度有密切联系。个体的自由程度越高,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就越快,发展程度也就越高。这一理论用在近现代中国女性身上更是恰到好处。本文拟结合《蔡畅传》蕴含的女性解放和自由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女性的社会状况及现实地位,重新认识和解读女性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伊斯兰妇女杂志》为文献基础,研究民国时期上海回族知识女性批判封建礼教,争取女性教育平等与人格独立的女权思想以及广大回族女性投身宗教与国家发展事业的热情。通过研究文献得出,回族知识女性作为回族新知识群体的一部分,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积极构建宗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了她们与时俱进的近代宗教思想和对民族与国家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5.
从《诗经》婚恋诗看女性的爱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佳 《文化学刊》2015,(4):79-8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多个层次的歌颂,婚恋就是歌颂的对象之一。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诗经》中的婚恋诗进行简单的阐述,将纯真与质朴的感情展示出来,表达古代女性对幸福生活和自由恋爱的渴望,映射出当时社会女性的爱情观以及对现代女性在爱情观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说文解字》看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一部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同样折射出许多历史文化内涵,如其中的女部字就反映了先民时代的女性审美意识,由于当时的文字话语权掌握在男性手中,因此这种审美意识必然是出于男性的视角。本文即探求部分女部字中所折射出的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7.
英语世界对《荀子》译介活动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然而以往的研究多是聚焦于某个时期或某部译本,尚未有研究从翻译史角度对其进行整体关照。本文选取四个具有代表性的译者和其译本,试图连缀成线,勾勒出百年来《荀子》英译史的脉络。本文还以信函访谈的方式,钩沉史料,丰富关于译者的文化身份的信息,旨在探求在北美汉学发展的历程中社会历史因素、学术思潮和译者个人学术旨趣三个因素之间的关联与互动。  相似文献   

8.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凯瑟琳·安妮·波特的一部意识流小说力作。主人公韦瑟罗尔奶奶被遗弃后仍努力在失衡的世界里寻找平衡,完成在世俗生活里对自己的救赎。本文主要分析韦瑟罗尔奶奶的精神世界及其世俗生活,探讨一个女性是怎么完成对自己的救赎的。  相似文献   

9.
田沁鑫导演的话剧《青蛇》从两个方面体现了当代中国女性所遇到的精神困境:经过了漫长的"失语"时代,女性的自我意识有了初步的觉醒,但在实际选择中,她们的自我定位仍然在传统社会价值观和新时代社会思潮之间艰难摇摆;在一些不成熟的婚恋关系中,男性社会角色的部分缺失,迫使女性承担了更多了的情感压力和社会责任。因此,探讨中国女性在自我定位、异性婚恋等社会关系中面临的困境,有助于促进广大女性的自我成长,促进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唐文方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美国大学生看中国》是美国匹兹堡大学1998年以来在中国暑期考察教学项目的学生文集。该书所收集的短文,都是美国大学生们对中国原汁原味的印象和感悟。很多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小事,  相似文献   

11.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诗人罗伯特·勃朗宁早期戏剧独白诗代表作《我的前公爵夫人》鲜明而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既高雅又冷酷,且占有欲和等级观念极强的公爵人物,与此同时作为其对立面的前公爵夫人形象也跃然纸上。本文基于对前公爵夫人的文本分析,探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社会境遇。  相似文献   

12.
《采菽堂古诗选》选入了先秦至隋代的各类诗歌,是一部清朝颇有影响力的诗选集。《采菽堂古诗选》诗歌的选录体现了陈祚明与其他诗选作者与众不同的思想观念。本文拟借由《采菽堂古诗选》选录的女性创作的诗篇和表达女性情感的诗作,聚焦探究陈祚明对女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史记·外戚世家》中记载了西汉前期从高祖到武帝众后妃的事迹,通过阅读史料可以了解上层贵族妇女的身份地位。西汉前期上层妇女身份地位主要体现在家庭生活与政治影响中,通过研究《史记·外戚世家》中涉及的后妃及相关人物,可以发现西汉前期上层妇女有较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通过对"王娇蕊"这一形象的描画,肯定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女性意识在"社会层面""自然层面"和"文化层面"这三个维度的觉醒,突显出张爱玲本人的女性意识。但与此同时,也较为冷静地审视了当时女性意识的局限性,即在男权社会下女人依附男人的劣根性尚存,女性的心理痼疾并没有根本祛除,女性自身观念和行为仍需再定义、再提升,这对于中国女性意识研究尤其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女性意识的研究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葛浩文、林丽君所译的中国当代小说家毕飞宇的中篇小说《青衣》英译本为例,聚焦译者对原著中叙事方式的处理,对比分析中、英版叙述者视角的异同,说明译文在叙述者视角处理上的忠实或改变对小说主题的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着小说所要传达的价值取向。文章指出,译者的隐现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受着不同性质的两种语言表现形式(表意和表形)的影响,但同时它也是译者本人的自主选择,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这种选择在有意与无意间导致了原文作者的意图在译文中发生了变化。这是译者与作者、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对话的结果,是译文对原文的干预,体现出的是译者在隐现中传达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直接影响翻译的传播效果,需引起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16.
喀耳刻作为西方神话的经典意象长期在后来的文学艺术领域中反复出现。通过对该意象的嬗变进行梳理,发现其在产生之初实则具有亦正亦邪的双重特质,却在历史进程中不断被巫化和妖魔化,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大约20世纪才逐渐改善。这一意象变化的背后实则鲜明地体现了女性话语权由缺失到建构的历史进程,其形象的恶化及该种女性类型的存在实则是男性话语权取得支配地位的必然结果。同时,在当代女性主义浪潮风起云涌之际,对该意象的重述也体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对男性权威的消解。  相似文献   

17.
《藻海无边》是英国女作家简·里斯的代表作,是著名文学作品《简·爱》的前篇。本文以安托瓦内特为研究对象,首先描述其因特殊的血统种族而被社会排斥与孤立的遭遇,然后分析了她在不同文化视角下难以得到身份认同的困境与原因,揭示了特殊历史时期对人们身心的摧残和身份认同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性报纸,以及见证了美国报业发展历程的百年老报,《纽约时报》在报头的左侧印有它的办报格言:"刊载所有值得印刷的新闻(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而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下,最值得付之于纸上的无疑是高质量的深度报道,尤其是自主策划的深度报道,这也是目前已经很难在《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印刷媒体上找到浅尝辄止的日常新闻报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该文将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华裔女性移民置于当时的社会语境中进行考察,认为既有研究将之定义为传统中国母亲,固守中国传统文化,是忽略了“持家”在华裔族裔文化身份重构中的影响。该文以《喜福会》中的母亲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融合角度辨析母亲在华裔族裔文化身份重构实践中何以被定义成社会的“理性”因素,指出她们利用沉默持家参与到族裔文化身份重构进程之中,成功地将“偏执专制”的母亲负面形象转化成正面的“族裔母亲”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她们非但不是消极保守派,反而是重构华裔族裔文化身份的积极力量,有助于延续和发展华人族裔文化、重构族裔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20.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在同一时期分别在中国和英国创作了《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这两部作品讲述了16世纪中国和希腊妇女因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而反抗道德和制度束缚的冲突故事。作为中英两国的伟大剧作家,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作品比较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共同课题。汤显祖所处的中国晚明时期与莎士比亚所处的詹姆斯一世时代,因为历史、传统、地缘、社会经济状况等的不同,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该文从社会价值观的角度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写作背景、主人公的性格、抗争历程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以揭示两部同时代作品所体现的16世纪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