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日报》是境外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中国英文报纸,也是国际受众解读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重要信息来源。"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涉外项目,是媒体对外传播的重要议题。本文以《中国日报》2013年至2019年"一带一路"报道为样本,探讨媒体参与国家战略传播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2011年底,一场由深圳卫视《年代秀》引发的怀旧混搭型风格的综艺节目引起大众的关注《年代秀》的成功是因为其注重节目主题和谐氛围,但更深入而言,它是对分众时代下狭隘的受众分析观的一次成功反驳。本文从分众时代——大众传媒的分众之势;主题为王,年龄不是娱乐节目分众的唯一标准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年代秀》的怀旧风,提出"怀旧"是分众时代下综艺娱乐节目的一次进步。  相似文献   

3.
赵亚平 《文化学刊》2013,(1):2-F0002
春夏秋冬是我们永远不停的脚步风雨雷电是我们创造未来的誓言日月星辰是我们自强不息的笑容苍穹大地是我们厚德载物的胸膛——《光荣和梦想》作为治国行政理念的"民生文化"和作为大众"精神生命"的"文化民生",均须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本,仰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创造适应现代文明要求的新文化,共  相似文献   

4.
言论集纳     
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刊发的《"一带一路"下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几个面向》一文中认为,要学会用国际表达讲中国故事。想让外国读者了解电视剧、电影、漫画等文化产品背后的中国元素,就需要多一些具体的说明,少一些抽象的概念;多一些人文色彩,少一些生硬说教;既准确鲜明,让外国受众看得懂、听得进,又亲切自然,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国的事情,大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镇发展,小到柴米油盐、婚丧嫁娶都有吸引国外受众的故事,文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大众音乐的内涵和特征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论证了大众音乐是社会时代变化的反映,是社会文化心理变化的反映,对都市文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外语频道于2013年大胆尝试,重点打造了一部双语中国功夫教学系列片《拳心拳意》,以包括海外第二、第三代移民在内的国外受众为主要收视群,是首个以中英双语播出、系统地拆分讲解"24式太极拳"的中国功夫教学电视片。第一季从太极拳切入,借"功夫"这个具有标志性中国特征的文化符号,向世界观众传递传统中国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音乐的情感特质和舞蹈的“表情动作”功能,使现代音乐舞蹈剧在对《红楼梦》情感世界的揭示及其文化传播上,显示了比传统表现、传播方式更明显的优势。同时,它也对受众的文本解读程度和艺术鉴赏水平等自身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在海外传播中,文化符号给受众留下直观印象,传播文化内涵给受众带来中国文化认知上的改变。现阶段借助海外栏目的品牌效应,制作、传播符合中国文化内涵的电视节目,是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受众从了解文化符号上升到理解文化内涵的过程是认同中国文化的前提。本文通过对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制作的一档美国真人秀节目《极速前进》(The Amazing Race)及上海外语频道ICS改编版《极速前进:冲刺中  相似文献   

9.
《文化学刊》2012,(2):4
<正>无论是作为一种治国行政理念的"民生文化",还是作为大众"精神生命"的"文化民生",都是要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本,仰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创造适应现代文明要求的新文化、共享新文化和新文化下的生活。为此,既需要执政者的文化自觉,亦需人民大众的文化自觉。就此,官与民都需要发挥各自的创造力。为此,从本刊下期开始开辟《"民生文化"与"文化民生"》专题栏目,提供一个专题学术研讨的平  相似文献   

10.
正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刘月宁在2016年3月7日《中国艺术报》刊发的《加大对中国音乐文化国际传播新模式的支持力度》一文中认为:融合中外,和而不同。在传播音乐内容方面,要选择真实反映历史与当代中国人生活的优秀经典作品,特别是那些既充分融合吸收优秀的外国文化,又坚守保存中国核心的文化和精神内涵的作品,做到"融合中外,和而不同",方能真正用中国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好声音》是近期一档娱乐人民群众、影响广泛的节目,同时也是民间草根歌手展示才华的舞台。她的成功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我刊特组织本文以飨读者。似乎在一夜之间,从歌曲到故事、从节目到模式,都成为了热门话题。中秋之夜,全家人在一起观看"好声音巅峰之夜"一定会成为2012年中国人特别的记忆。《中国好声音》象征着精英阶层回归电视和大众审美趣味在电视中得到真正的尊重。定位准机会佳形式奇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定位为"大型励志音乐评论节目"。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评价道:"我觉得《中国好声音》正在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4月5日,澎湃团队出品的一份讲述中国故事的全新英文产品《第六声》开始上线测试,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第六声》从出生起就带着新媒体基因,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新闻、利用社交媒体传播新闻。与受众大多是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的上海本地英语媒体《上海日报》、上海外语频道等不同的是,《第六声》把受众定位在全世界的"中国观察家"们,或者说是"中国粉丝"  相似文献   

13.
从1997年到2007年,韩剧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产品在我国风靡了10余载,使很多中国观众产生了情感共鸣、文化与价值认同。该研究以我国观众对《大长今》的解读为切入点,通过定量研究方法对我国《大长今》受众进行考察,研究以社会心理学中的个体感知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语义差异量表、三维空间图并辅以文本分析考察观众对角色的意义建构。希望通过观众对《大长今》的解读,考察观众对韩剧的解码特征,研究韩剧在我国的受众群,分析受众对韩剧的解码方式、偏好及解读差异,进而为我国受众研究积累基础性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4.
学术文摘     
《文化学刊》2012,(3):29+43+60+72+80+85+91+101+138+149+190
文学"大众化"问题的现代性境遇罗立桂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撰文指出,由于紧密配合社会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使得文学"大众化"难以避免地存在着功利和审美纠结、精英和大众的身份矛盾以及文学主体性缺失的困境。这些困境是文学"大众化"不得不面对的现代性境遇。要想突破困境,需要社会为各个文化领域的自治发展提供条件,使文学获得充分的自律,也要依赖大众教育程度的普及和鉴赏水平的提高,使其能够真正从精神上享受文学。当社会能够为各个文化领域的自治发展提供条件,社会分  相似文献   

15.
音乐作为特殊的文化符号,以独特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美国乡村音乐因其朴实、叙述性的歌词及贴近现实的主题而著称,与吸引大众的乐器和音乐家结合常常引发听众的共鸣,从而激起大众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探索美国乡村音乐文化对于丰富我国音乐文化的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浙江绍兴是瓷器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越窑青瓷是先贤群体生活的精神体现,表现了当时生活的思维方式、艺术审美和精神意蕴,是祖先智慧的结晶,也建构了人们的精神家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众物质生活水平提升,越窑青瓷出现的受众区域化、传承队伍老龄化、保护方式单一化等问题,严重限制青瓷文化活态传承与发展。融媒体具有模糊场域、宽广受众等优势,为青瓷文化在信息化时代所遇到的发展瓶颈开拓了全新的传承空间与发展环境,有助于青瓷文化的活态传承发展,使青瓷文化能够多维度、创新性地重归大众视野。  相似文献   

17.
西子湖畔有了韩美林美术馆,最近又冒出一家面向普通大众的民办音乐图书馆,这是一座集音乐文献、图书资料、器材试音、唱片出售、室内乐和咖啡馆为一体的高雅音乐推广欣赏会所。创办者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副教授张铭,初衷是让音乐图书馆能够成为“市民音乐沙龙”,通过向大众开放,陶冶人们的艺术灵魂,培育、普及高雅艺术,让杭州更文化、西湖更优美。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周六晚上,夜幕下的西子湖人群熙攘。经人指点,我走进了背靠西湖、绿树掩映下的张铭音乐图书馆。进得门来,只见这座全木结构、蓝色天棚的音乐图书馆十分舒适、典雅:楼上楼下…  相似文献   

18.
2020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英国广播公司(BBC)和央视纪录片中心联合推出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首次向世界介绍中国"诗圣"杜甫,然而,这部纪录片在国内外遭到的评价褒贬不一。本研究对该片的豆瓣影评进行了量化和质化分析,发现中国受众在解读这部由"他者"参与讲述的中国题材纪录片时,多数采取了对抗和协商的立场,其中原因既有语言的壁垒和文化观念的差异,也有社会背景、受众心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杜甫》在中国的多元、分化的接受情况对于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策略具有颇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为底本,探讨《情史》与《妒妾成狱》中"玉堂春"形象与其的相异之处,从而分析三部小说文本的动因和机制,即单纯记叙与话本性质的区别。这是由故事的主体受众决定的,也受到当时社会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网络综艺《乐队的夏天》将摇滚乐再度引入大众视野,通过转换摇滚乐呈现的空间,实现乐队的荧屏景观化转型;与此同时,节目邀请圈外名人作为嘉宾,提升节目知名度和传播力,并在微博、抖音、豆瓣等平台设置了大量与节目相关的讨论话题,为乐手吸引更多受众;《乐队的夏天》邀请的参赛乐队风格迥异,但节目将其无差别地呈现在舞台上,接受大众审美的评判,弱化了摇滚乐原本的对抗性政治话语,剥除了作为亚文化的摇滚乐中的攻击性元素,而将其打磨为现代观众乐于接受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