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心铭 《文化学刊》2012,(2):163-169
立足于中国实践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已被实践证明的、适用范围包括中国而又不限于中国的普遍真理,都是"基本原理"的某种构成因素。邓小平关于"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的重要论断,同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在新的历史下的生动体现。应该运用这一思想来审视我们的理论研究,端正学风。离开中国实际谈论马克思主义,就离开了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没有意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90年来理论和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那些一边批判辩证唯物主义,一边离开中国实践去谈论马克思主义而提出的种种哲学理论,是经院哲学的问题,讨论这样的问题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是在近代中国民族与文化双重危机的背景下展开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仅对中国革命,也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文化终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反贫困理论是在深刻揭示异化劳动及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过程中产生和确立起来的,其核心是消除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马克思反贫困理论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进入新时代,精准扶贫方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公平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成果,力图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同时马克思反贫困理论也为中国精准扶贫提供可行性支撑,是贫困治理和国家治理的科学指南,为指导中国实践、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及世界减贫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际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声音,也出现了一些否定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思潮,对于这个问题分析和回答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认真剖析中国和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实践的成败两方面经验,领会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本色及实践价值,可使我们更好地运用"无产阶级专政"武器,早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共产主义的"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人民至上原则取得的成就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的阐释,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内在关联、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内在关联和人民至上原则与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6.
谢巍 《职业圈》2014,(27):128-128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工会要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走过百年,取得了辉煌成就。一百多年来,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从未停止,对外传播党的声音的探索也从未停止。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成为国际社会关切的重大理论问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党的创新理论国际传播工作的历史节点、逻辑起点、推进基点均在发生变化,需要以我为主更新国际传播理念,探索创新国际传播的新路径、新方法,积极构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的对外话语体系,统筹运用外宣资源平台,全面提升国际传播质效,为塑造中国共产党形象、提升中国话语说服力、推进全球治理作出卓越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是它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理应应对"以人为本"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诠释。首先,应明白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新的执政理念。其次,应懂得以人为本是本体论和价值论的统一。再次,更重要的是应理解马克思的以现实的个人及其历史发展为本的基本理论,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就是中国共产党应以中国每个公民及其历史发展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公民人权。从马克思的以现实的个人及其历史发展为本,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或以中国每个公民及其历史发展)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公民人权,这既清楚地表明马克思的以现实的个人及其历史发展为本的基本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或以中国每个公民及其历史发展)为本的理论源泉、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更加清楚地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的以现实的个人及其历史发展为本的基本理论的理解的创新、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领袖,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经验和革命道路的理论概括,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的艰辛探索不仅改变了世人对中共自身的扭曲认知,更是通过多条路径将毛泽东思想传播出去,并为外国革命者所学习和接受,推动了当地民族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0.
1938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中,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开启。在这次会议中,中国共产党纠正了长期存在的错误,正式确定了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并为进行延安整风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讲话及相关活动中,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重大意义,要求全党全国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红色基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且承载爱国主义精髓,构建起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在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汇聚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中国共产党着眼于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战略的思维和世界的眼光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生态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在这一重要理论的指引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可以有效增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融合,更好地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就必须推动立足于中国文化向度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海外中共研究与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密切关联,从海外中共研究理论发展亦能看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演变逻辑。海外中共研究理论经历了几个阶段,包括从个体形象研究走向整体形象研究、从文化领域形象研究走向微观治理的形象研究。其理论发展背后是海外学者头脑中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演变,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从苏联式政党转向中国式政党、从学习型政党转向创新型政党等。该形象演变源于我们党的自我改革和创新、中国之治日益成功,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联系愈发紧密。对海外中共形象研究的反思可以让国内学者有针对性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让世界各国眼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愈发客观化、清晰化、立体化。  相似文献   

15.
杨陆林 《职业圈》2012,(24):93-93
九十一年前,中国共产党从游船上开始建立了红色政党,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孕育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孕育了今天正蓬勃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中指出,“到二O二O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改革开放激发了强大的经济活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步伐持续加快,其发展更为贴近中国经济实践,面对新时期的全新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变革,总结经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研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其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合理性、主要历程以及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内涵、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机制创新等。  相似文献   

18.
正7月20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外文局和复旦大学联合主办,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海外中共学研究中心、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联部世界政党研究所承办的"中共百年华诞世界百年变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启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沪举办。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重要倡议,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9.
大量历史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观点能够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变得灵活和更具有魅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执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能够让中国的发展更加具有精神实质,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础也将推动实践的发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期的价值为研究核心,分析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以及在中国的发展。通过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明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化学刊》2010,(4):149-149
张雷声、王炳权在《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第7期撰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来所创立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所创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有的学者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