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尔斯泰三个不同时期的经典女性形象的改变集中体现了作者妇女观的转变。托尔斯泰妇女观的转变与他内心长久的精神探索和思想矛盾相联,也与当时将瓦解崩溃的农奴制有关。资本主义在俄罗斯势如破竹般迅猛发展,遍及欧洲的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思潮也影响了俄罗斯,深深触动了伟大的托尔斯泰。从托尔斯泰早期保守的妇女观、托尔斯泰中期矛盾的妇女观、托尔斯泰晚年进步的妇女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托尔斯泰妇女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托尔斯泰留给人类巨大的精神遗产——托尔斯泰主义,属于东方文化体系。 东方始终吸引着托尔斯泰。1844年在喀山大学开始读书时,他就选定研究阿拉伯土耳其的东方语言文学系;1847年在喀山医院住院期间,他从邻床的一位喇嘛身上,平生第一次受到“不抵抗主义”的启示,……在东方文化中,对托尔斯泰最具吸引力的是中国文化。他自1877年开始阅读研究老子、孔子、孟子、墨子……并且一直到暮年,兴趣有增无减。其间写过大量的评注和介绍,还曾一度从事过老子《道德经》的由法、德文到俄文的翻译工作,只因精力不及和语义上的障碍才未得完成。他曾经说过:“我被中国圣贤极大地吸引住了,……这些书给了我合乎道德的教益。”他认为:孔子和孟子对他的影响“非常深”,老子对他的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3.
1910年,82岁的列夫·托尔斯泰默默地死在偏僻的阿斯塔堡火车站。他身上仍穿着一件素色半长袍子,腰间系一根皮带,两只手斜插在皮带上。这是他的经典形象,也是最后的形象。很快,列夫·托尔斯泰死于肺炎的消息成为西方各国报纸的头条新闻。当时,他已是全世界瞩目的伟大的作家。为他奠定声誉的自然是他的作品,尤其是  相似文献   

4.
马一浮的新儒学思想主要由文化思想和哲学思想构成。在文化方面,提出“六艺论”,认为在所有的学术中,惟有儒学真正圆满地体现和代表了人类学术和文化的根本目的和方向,其他学术不过儒家六艺的流失而已。故此他主张以儒家六艺赅摄一切学术,其中包括西学。在哲学方面,提出“义理名相论”,于本体论主张理气一元,心性一元,于认识论主张知行合一,性修不二。马一浮是民国史上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一生不图名,不图利,默默无闻地为阐发儒学精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出了毕生精力。其新儒学思想在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雨露 《文化交流》2016,(1):50-53
正作为中华民族和俄罗斯这两个伟大民族的杰出代表,鲁迅与列夫·托尔斯泰都是蜚声世界的文学大师。他们的人生有着将近30年的同时代岁月。两位文学大师的心灵、思想和作品,紧紧地连接着中俄两个民族的精神和命运。世界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我还年轻的话,我一定要去中国",可惜他未能成行。2015年10月13日,这位大文豪的心愿终于由他的玄孙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托尔  相似文献   

6.
朱熹与王阳明均对“格物致知”思想作了全面细致的阐释,朱熹主张格物为致知起作用,王阳明则提出致知为格物起作用。首先,从“格物致知”的对象而言,朱熹主张格尽外界事物之理,王阳明则强调必须寻求个体内心的善;其次,从“格物致知”的过程而言,朱熹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王阳明则提出“格物”的过程就是格个体内心意念的过程;最后,从“格物致知”的结果而言,朱熹追求穷尽事物之理,王阳明则希望通过良知为善去恶。  相似文献   

7.
草婴译作一瞥Books translated by Cao Ying走进各大中城市的书店,都可以看到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托尔斯泰小说全集》。这部皇皇巨著共12卷,400万字,是年届八旬的草婴翻译的。他耗时20年,呕心沥血,把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6  相似文献   

8.
文豪的婚事     
杜然 《文化博览》2005,(9):26-27
托尔斯泰年轻那会儿,吃喝嫖赌,样样都来.放荡到34岁的时候,他遇见了18岁的小姑娘索非亚·别尔斯.  相似文献   

9.
阿伦特将"恶"作为毕生的研究对象。阿伦特作为纽约客的记者,在参加艾希曼的审判时发现了"恶之平庸"这一事实。"恶之平庸"特指艾希曼身上所体现的超越"作恶"本身的与具体的人、事、景相脱节的无思想,这是阿伦特对恶的问题不断深入研究和反思得出的对恶不同层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平庸的恶"是人们研究犹太裔女性汉娜·阿伦特思想的一个热点。这个理论是从人性的层面思考道德和政治领域中的集体与个人的责任。阿伦特认为恶并不是人性本身所与生俱来的或者是固有的一种品质,它的出现是人们不思考的结果,所以恶没有深度,与它相反的善才是有深度的。阿伦特说恶是平庸的,这里的"平庸"二字仅仅是在说恶的性质,并没有同时默认这种恶的危害是轻微的;相反,看似简单直接地产生的恶,它的后果却很可怕,危害很大,甚至极具毁灭性。阿伦特"平庸的恶"这个思想的提出,给当时世界思考德国纳粹罪行提出了一个耳目一新的角度,应该是震撼人心的。直到现在,这一理论仍然为我们看待集体罪恶、集体暴力等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思维方式。大多数人作恶其实是无意识的,是不曾思考的结果,只是盲从于某些东西。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与托尔斯泰郑万鹏梁漱溟与托尔斯泰在个人意识、社会观念、思想体系以及对各自民族所起的作用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对此加以整理、研究,具有切实意义。忧患意识与独立精神首先,梁漱溟和托尔斯泰在自己所属的民族危机到来之际,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托尔斯泰...  相似文献   

12.
颜元是清初"颜李学派"的创始人,主张"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并将实学理念灌输其中。在主持漳南书院期间,颜元敢于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其主张带有浓厚的经世致用的实学色彩。本文主要从改革办学宗旨、设计课程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颜元对漳南书院的教育实践改革。  相似文献   

13.
阮籍是魏晋之际著名的文学家、玄学家,他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用玄学——审美——文学的全新理念,对阮籍作品中的审美理想给予单独的、完整关照,探讨阮籍的玄学思想对其诗歌作品审美理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思想敏锐深刻,坚持唯物主义历史哲学观,反对唯心主义天命观,主张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具有进步意义。《天说》和《贞符》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代表。《贞符》的创作更能说明柳宗元坚持唯物思想的战斗精神和坚决主张仁政爱民的宝贵品格。  相似文献   

15.
在荀子革命论研究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荀子主张人民拥有打倒暴君的革命权利,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荀子反对人民拥有革命的权利。前一种观点的确误解了荀子的思想,但后一种观点也有不足之处。主张后一种观点的学者没有全面解释荀子反对人民拥有革命权利的原因。历史经验使荀子相信只有像汤武那样的圣人才能担当起革命的重任。荀子深信人民是个无德无知的群体,他们根本无法合理地利用暴力完成用仁政取代暴政的任务。荀子固然不主张赋予人民革命的权利,但是他主张人民可以利用移民等非暴力的方式反抗暴政。荀子将人民反抗暴政的权利限制在非暴力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齐太公(姜尚)是先秦政治史上一个真实而重要的历史人物,但其关于政治法律的思想主张,往往被其军事或权谋思想所掩盖。他认为天下惟有道者居之,提倡贤明君主制,顺应天命,选贤与能,爱民牧民,贵法重利而不废礼义,与周公以及后世儒家主流思想在天命观念、治国理念、刑罚观念等方面既有相同,也有不同。尽管他在兴周灭商过程中功勋卓著,但因其缺少学派传承,兼之贵法重利潜存一定的道德和政治风险,注定了重周公而轻太公的历史结果。  相似文献   

17.
王重阳建立全真道后,收授弟子,制定教规教义,对全真道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制定的《重阳立教十五论》要求道士回归质朴,主张性命双修,提倡三教合一,对全真道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即主要探析《重阳立教十五论》的主要思想和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小五 《文化交流》2014,(4):46-49
中国读者知道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的早期创作《塞瓦斯托波尔纪事》,大都是从罗曼·罗兰(1866-1944)的《托尔斯泰传》得来.  相似文献   

19.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的出土面世,更清楚地看出老聃对学者、智者是取怀疑、批评乃至某种否定态度的,他主张抑制。这也是他“亡为”思想的一部分。从楚简老子看,愚民思想还没有最后形成,但正在孕育中。到了出自太史儋的帛、今本《老子》1,在继承老聃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不尚贤”,“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使夫智者不敢弗为”,愚民思想配套成形,终于诞生。可见随着楚简《老子》的问世,有必要重写《老子》的愚民反智思想。一 楚简老子抑制智者、学者的思想简本老子首篇首句竟然是“绝智弃辩,民利百倍”,这不是偶然的。竹简出土时尽管已经混乱,…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几年前曾做过一次关于图书发行量的调查,结果表明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当数《圣经》,其次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被翻译成各种文字的托尔斯泰作品的总发行量超过5亿册。前苏联也曾做这方面的统计,托尔斯泰的小说在苏联的发行量约为2亿册。这两个统计表明,真正的艺术是超越国界和历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