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山壮族世代传承着沙戏、稻作农耕经济、婚姻习俗、祝寿习俗和规避性社会行为规范。如今,市场经济"经济利益至上"价值观,稻作农耕经济"高投入"与"低产出"恶性循环态势,青年男女纷纷外出打工,外界异质文化元素迅猛涌入,引发《五虎平西》壮剧传承中断、传统祭龙仪式与献祭田公地母消失。  相似文献   

2.
歌圩文化是壮族重要的文化瑰宝,歌圩文化对中越边境地区的情感联络和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民间交流,提升边境民众的幸福感,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往。但是中越边境地区歌圩文化同样面临着民众对歌圩文化的认识不足、歌圩文化保护和开发不够、歌圩文化传承人出现断层等问题,需在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培养传承人等方面促进歌圩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壮族是广西古老的土著民族,拥有绚烂多彩的传统文化,但随着当代社会城市化的推进,壮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种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与壮族传统文化大相径庭,因此,壮族文化的传承要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文化传承是民族群体的一种自我完善;其次要大力培养年轻一代民族文化传承人;最后在保护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民族文化创新,使文化开发和传承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丧葬习俗是人生礼仪习俗的最终归结点。人生自出生始,终于死亡,这是人类生理生命历程的周期规律。壮族丧葬习俗内容有择算日子下葬、择选坟地、孝子女守棺、绕棺、请麽公念经超度或念诵《报恩经》等,并承载着标识、寄寓、分割、应对、标示、趋善、惩戒、引导、感恩、追忆、示范、奉劝与劝戒等诸多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应积极担负起传承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当前广西高职院校在传承与发展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宣传力度与宣传广度不足、模式大同小异等困境,在深度宣传、课程设置、教育内容、创新创造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基于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培养人才的定位,结合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特点与当前教育困境,该文提出了探索校本研究课程以建设示范性专业品牌、建设具有壮族元素的校园文化、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融入思政教育、加强科研研究等改革路径,以期促进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及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6.
日前,来自意大利、南非、印尼、加拿大、新西兰、土耳其、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伊朗等国家及地区的21名在甬外籍人士一同来到宁波九龙湖镇的美丽乡村,走进九龙湖国际家园,与中国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来了一次零距离接触.活动现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们兴致勃勃地学习卷粽叶、加食材、系扎带,沉浸在包粽子和做香囊的快乐中;他们学舞狮、学打...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史。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能使相关传统手艺得以延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该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多方协同、立足数字化、塑造文化品牌等,旨在扩大壮族铜鼓文化传播面,增强壮族铜鼓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德保壮族山歌以其优美的曲调、豪放的风格、丰富的内涵等特征深受广大壮族群众喜爱,通过在多重场景中的壮族山歌展演,呈现出德保壮族山歌既优雅又质朴,既通俗又高深的独特魅力。德保壮族山歌较好的在生产生活、集体聚会等情景中进行展演,充分表现出壮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歌颂。该文从集体聚会场景、生活场景、抒发内心情感这3个角度分析德保壮族山歌文化的情景意涵,并描绘了其展演形态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壮族文化典籍犹如璀璨的明珠,记录了壮族各个时代的历史脉络、文史经济、民俗记忆,是一种独有的语言文化现象。因此,对壮族文化典籍的搜集和翻译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关键。该研究分析了壮族文化典籍翻译的现状和对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讲好壮族故事,把更多的优秀壮族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更加了解壮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10.
宁波 《文化学刊》2015,(2):18-22
筷子起源于中国,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圈特有的饮食工具,在古时又被称为箸、筯、櫡、梜等。对于筷子起源,有粒食说、热食说、饭碗说、鸟爪模仿说和鸟喙模仿说等。综合分析,鸟喙说似乎更贴近实际。由"箸"改成"筷",大都遵循明代陆容的讳"住"说。本文以为明代大兴文字狱,箸与朱谐音,故改箸为筷。筷子简单、卫生、实用,在民间文化传承中具有五个主要功能,即文化传承的日用、寓意丰富的餐具、祝福祈愿的祥物、为人处事的教具、对外交流的媒介。在当前越来越重视文化传承创新的大好背景下,我们亟需加强对筷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筷子不仅仅是食具,更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1.
春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老百姓心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传承春节文化在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发展、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外来文化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等原因,春节文化出现了被淡化的现象。新时代,传承和发扬春节文化需要全社会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新闻部门充分发挥宣传和舆论导向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春节相关的知识;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将春节文化融入课堂中;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发扬春节文化离不开父母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无论在乡村还是城镇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精神无处不在,从远古的中国神话到现在的神话中国,从美丽乡村到现代城市。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历史上起过正面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也有合理性,和现代社会相融相通,不仅提升个人品质修养,更能提升社会品质。乡贤文化就是植根于我国乡土社会,积淀了千百  相似文献   

13.
传承与创新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有着全球性的意义。在这90年,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以及领导人的传承。而现在的中国共产党无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共产党,特别是看到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情况,我们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共产主义阵营的唯一‘幸存者’。”恩里克·杜赛尔这样评价建党90周年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发展模式”。恩里克·杜赛尔是常年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任教的法国学者,担任该大学中国—墨西哥研究中心主任,是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曾多次赴中国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成为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内容。随着国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俗话说"百里不同俗",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各族人民受到居住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物质生产民俗活动也显示出各自的差异。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种类丰富,覆盖音乐、舞蹈、建筑、医学、历算、文学等许多方面,以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5.
广西壮族那文化体现了优秀的民族精神品质:勤劳、开拓与团结的优秀品质,善良与热爱世界的美好品质,追求天人和谐的宝贵品质。那文化精神的现代价值提升应以爱国爱民为价值立场,以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价值追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从而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收集1983—2019年关于壮族三月三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通过CiteSpace科学计量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广西壮族三月三研究的主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近40年来壮族三月三研究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以后成为学者们持续关注的热点;陈学璞、任旭彬、蒋慧、张利群、周艳、劳国炜等是壮族三月三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者;对壮族三月三进行研究的主要机构包括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以及广西区委党校等;壮族三月三、歌圩、嘉年华、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刘三姐、歌圩文化、旅游开发、节庆活动等是壮族三月三研究的热点领域,"壮族三月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壮族三月三"文化品牌打造与节庆文化创新发展是该领域研究的前沿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壮族和越南的岱族都拥有悠久的稻作文化历史。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该文从节日食俗和祭俗两方面出发,分析了食俗中的稻作文化象征及特色祭品,阐述了祭俗中的春耕、丰收、祈雨、祭魂、蓄牛魂等稻作仪式,丰富了中国、越南两国跨境民族的节日文化研究内容,对深化中越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原 《职业圈》2013,(13):58-59
派克自来水笔公司创始人乔治·派克是一名电信技术老师,他曾为找不到适手、出水流畅的好笔而发愁。为了增加收入,乔治·派克利用业余时间给一家自来水笔公司当销售经纪,他的学生成为了他的主要客户。后来,由他卖出的笔不断出毛病,乔治·派克只得又当起了义务修理工。1888年,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简斯威尔创办了派克自来水笔公司,决定自己生产优质钢笔。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信息时代下,互联网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不断受到外国艺术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民间艺术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极具研究价值。本文针对八都麻绣展开研究,在分析其历史渊源?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其现代传承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壮族三月三"非物质文化遗产造型元素及漆画语言表现融合角度,通过凝练"壮族三月三"活动中的图案造型、服饰纹样、铜鼓符号,运用传统漆工艺营造画面效果,促进"壮族三月三"自身文化内涵和其他文化资源的融合,升华"壮族三月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审美和造型意蕴,传递出强烈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