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第世家是中国科举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江西是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大省,是科第世家集中的省区之一。明代,铅山费氏凭藉科场上的不断成功,而成为“西江甲族”、“科第世家”,在明中叶持续兴盛了近百年。本文旨在通过对铅山费氏的个案研究,就明代江西科第世家崛起的原因、过程及其在江西地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谈些粗浅认识,以期深化对明代科举制度史及当时地方政权基础状况的研究。一铅山县隶属江西广信府,地当闽浙吴楚之交,为东南巨屏,“自永嘉东迁,衣冠避地,风气渐开,历唐而宋,文学士间出,而南渡以后,遂为要区,人知敦本积学,日趋于盛…  相似文献   

2.
明代"博杂"之学术特色根源于当时的博学思潮,而博学思潮之所以在明代发生又绝非偶然,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思想文化渊源、科举制度和明代的政治思想现实及风气.其中,学术传统中的博学思想为博学思潮的发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明代的科举制度和政治思想现实及风气在为空疏不学之风的滋长提供条件和制度保障的同时,也为博学思潮的发生准备了批判、反思的目标和对象,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以及学者群体上的保障,而这两个方面又是促成博学思潮在明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清代科举世家与地方教育--以北方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明清时期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科举世家。文中利用近年出版的新史料 ,以一向研究薄弱的清代北方地区为例 ,通过大量事实说明 ,形成科举世家的根本原因在于重视教育。以读书为“世业”的科举世家 ,不仅本家族在科举中人才辈出 ,而且成为地方教育中重要的师资来源。他们充分运用家族社会声誉、行政权力和人才优势 ,积极参与地方教育 ,填补了清代地方学校的匮乏也满足广大民众的教育需要。  相似文献   

4.
敦煌写本《杂抄》内有"论经史何人修撰制注"一条,这部分内容包含二十余种书籍,在形式上看其应为一个简单的阅读书目。而通过《杂抄》自身的性质以及书目所录书与书之间的联系,加上当时科举应试风气的影响,推测其为当时具有推荐性的学习书目。联系科举考试制度及内容,探索书目编纂人的编目意图,可以看出其所列书目内容对当时科举考试的迎合。本文以其对科举考试的迎合作为连接点,将书目内容与科举应试学习联系,以此窥探科举士子们当时科举应试学习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倪丽萍 《文化学刊》2008,(4):181-183
科举制度自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诞生之后,与中国传统社会相生共存了1300年之久。其影响所及,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教育、社会风尚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形成了深远且巨大的影响,造就了一个科举社会。甚至在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朝两国文化交流角度,论证了清代文化是建构朝鲜实学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朝鲜实学的各派代表人物根据朝鲜社会由虚转实的实际需要,从四方面吸取了清代文化中大量的思想资源一是坚持顾炎武、魏源等人的经世实学思想;二是学习清代的"利用厚生之学";三是高扬清代考据实学;四是继承清代学者的气实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7.
通草水彩画是清代外销商品之一,因内容写实、题材广泛、色彩鲜艳、价格便宜等诸多优势受到西方社会的青睐。本文以民俗节庆题材通草水彩画为内容基础,介绍清代广州人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三个传统节日中的习俗活动,进而管窥清代广府地区民俗节庆文化。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科举制度的改革阶段,受理学蓬勃发展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科举制度显示出鲜明的理学化特色。一方面,宋代科举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与唐代有所不同,考试内容上更加注重义理的阐释,形式上偏重议论,在考试评判标准上也以涉理、论理为基准评判文章优劣。另一方面,宋代科举制度与理学的融合促进了隐逸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文学形式的多样化。由此可以看出,宋代科举与理学及文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诏安县地处福建省南端闽粤交界处,素有“福建南大门”之称。这里历史悠久,至今已历470个春秋。历代人文荟萃、文风炽盛。诏安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唐开元年间“以书画之凤阁”始开诏安书画风气之先河,从明末的沈起津、徐登弟、方映辰到清代的康瑞、刘国餐、谢棺樵、沈瑶池到当代的林林、沈福文、沈柔坚、沈耀初等先后出了一大批书画名家,形成“诏安画派”,活跃在全国各地、海外各地,在群艺中独领风骚。1993年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诏安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10.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重要人才选拔制度,对官僚政治的运行发挥着巨大的调整和补充新成员的作用。科举考试以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与《聊斋志异》是明清时期的优秀作品之一。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是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中,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小说。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作,两部作品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批判,但看问题全面,既要看到科举制度不好的一面,社会黑暗,考场昏聩,到处都有不公平的现象;但同时也要看到好的一面,科举制度让许多寒门子弟有机会改变自己甚至是家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宋代各类史书对科举制度的记载具有形式简略、笔法抽象和缺乏个案记载的特点,而文言小说的作者经历、创作目的、写作风格,都决定宋代文言小说涉及的科举史料,具有较高的补史价值。本文主要从官私史书记载科举制度的特点、是史书所载科举史料的缺陷、三是宋代科举题材文言小说的史学价值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宋代科举题材文言小说的补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伊江汇览》详载清代伊犁地区之疆域、风俗、屯政、坛庙(附祠祭)、水利等26项内容,是现存的伊犁地区首部方志,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史料价值高。该志书对于老君庙的记述,乍看起来是文献记载之讹误,然考诸史实,情况并非如此简单。细究其因,应是清代中华传统文化在边疆地区传播和发展过程中特殊的历史现象。本文将以志书记述为出发点,从"三清"的历史演变脉络及"三教"历史格局的演进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考察和探讨清代伊犁三清殿并置"三教"塑像的坛庙祭祀现象及其深层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人的存在有三个层次:谋生、荣生和乐生,其中"乐生"为最高层次,既是审美目的之所在,又是休闲追求之所至,更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重要内容。人们实现"乐生"的过程,正是获得自由、愉悦并实现自我满足的过程,而这也正是休闲的过程。文章从清代李渔的审美理想切入,梳理李渔审美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征,总结其审美理想,试从存在的层次分析审美理想的生活回归,并总结其中体现出的休闲学意义,对现代休闲的研究和发展提出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颜氏家训》中的学习观主要包括学习价值观、终身学习观、学习内容观、学习方法观等方面,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阐明了学习的目的和价值、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方法与途径。这对于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并通过学习掌握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曾华 《文化学刊》2009,(2):122-126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考试制度,存在时间达1300多年,为古代选官与选才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西方公务员制度则是在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的经验基础之上形成的选官制度,它与科举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己独特之处。借鉴科举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对我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幕友源自战国时期并从汉代的幕府制度发展到清代,成为一种特殊的人事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清代幕友的种类众多,分工详细,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幕府中或为主官出谋划策、参与机要,或起草文告、代拟奏疏,或处理案卷、裁行批复,或奉命出使、联络官场。是主官的得力助手,在衙门中地位仅次于主官。本文通过对幕友的介绍,从幕友的涵义、特点、执掌等方面,阐述了幕友的职业特点以及生存状况,最后着重阐述了幕友与文书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18.
社会风习与社会风尚、风气、价值观、习俗、风俗等紧密相联。国内外学界对此有很多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风习现象、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习、不同地区的社会风习、不同行业及群体的社会风习、影响社会风习的因素、社会风习与社会变迁、现代社会风习的演变等。对社会风习的研究涉及社会学、文化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心理学、民俗学、系统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管子》研究自唐以来渐为流行,至清达到研究的鼎盛时期。清代的《管子》研究以考据与义理研究为主要特色,形成一系列颇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后世的研究者多受清代管学成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形成了近现代管学的新高峰。本文从清代管学的考据、文献、义理三个方面出发,探讨其对后世管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光庭的《乡言解颐》记录京津地区的乡言俗语,同时涉及到了清乾隆、道光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民俗风情,对研究清代京津地区的方言俗语、社会生活史、风俗史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