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文化背景下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对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有重要意义。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被挤压、话语权威弱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遭遇挑战等一系列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转换话语方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网络话语结合,优化话语环境,力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的作用 政治思想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称,亦称思想工作或思想教育。它是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3.
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的作用 政治思想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称。亦称思想工作或思想教育。它是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人民,启发人们的觉悟。  相似文献   

4.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各派、各界的最大公约数,但各派、各界对民族复兴的话语表达有着不同形式,呈现为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公共话语等重要形态。民国时期的政治人物分属进步、中立与保守三大阵营,他们对民国政治秩序有着不同的设计与考量,相应地其民族复兴政治话语也承载了不同的政治诉求:国民党将中华民族复兴论"塑造成带有国家意识形态性质的霸权话语",形塑对现有政治秩序认同的政治意图鲜明,共产党人对民族复兴话语的使用一度有所批判、后作了调整,国社党最为热衷于使用"中华民族复兴话语"且有自身的特色。在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趋深重的背景之下,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怀、救国关怀的学人们,自觉地把民族复兴议题纳入到各学科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民族复兴学术话语,对提升近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学理性、科学性,对夯实该话语的学术根基并引领民国学者的学术关怀,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民族复兴"话语体现了中华儿女的共同的期盼,易在公共领域引发社会公众的情感共鸣、心理共鸣,以《复兴月刊》为代表的民族复兴公共话语,带有公共话语的一般特点,如多元性、互动性、开放性、即时性。民族复兴的三类话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议题相同,取向有别;目标同向,途径不相互交织,相对区隔。  相似文献   

5.
女性话语权     
<正>女性话语指的是以女性的立场关注女性的存在和发展的话语,许多人称之为对男性话语霸权的反叛力量。虽然许多人认为这一提法不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大众传媒中,女性话语由于其在主流叙事的覆盖之下还有男性叙事的覆盖(这二者有时候是重叠的),因此女性话语在大众传媒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女性话语就面临着双重的困境:既要以一种有别于男性的立场和方式表达个体差异,又要承受来自意识形态语境的指责和非难。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  相似文献   

6.
美国女作家维拉·凯瑟因其在作品中对拓荒者和边疆年代的赞誉而备受推崇,但其作品中的种族主义思想、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却被人习焉不察。凯瑟作为一个积极介入政治的作家,很难挣破社会主导话语编织的权力大网。凯瑟小说通过帝国主义意识形态过滤,表面颂扬了个人的乐观、坚毅,家庭的同甘共苦、相濡以沫,邻里之间的项背相望、雪中送炭,本质上却掩盖了帝国野心,遮蔽了殖民者的罪行。  相似文献   

7.
民族议题的国际传播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场域,对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持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具有关键意义。理解国际传播中的民族议题和民族话语,一方面需要结合现代国际格局变迁逻辑,理清在不同的政治传统中民族与国家的相互构建关系;另一方面需要超越西方民族国家的认知结构,从共同体的视角探索多元共存、平等包容乃至多元一体的国际传播民族议题新叙事体系。对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外推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两者有机结合应是民族议题国际传播的中国话语框架。除此之外,应紧密关注以人权为代表的政治议题通过挪用民族议题所引发的国际舆论博弈,直面意识形态争锋,参与国际舆论斗争。在上述多个方面,“道中华”等新媒体平台作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中国的文化影响力、话语传播力与其经济、政治地位还不相称,对外传播的"量"很大,但"质"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如意识形态的偏见、文化隔阂、技术水平等,但自身理念则是重要原因。理念决定着话语与实践,话语与实践是对理念的表述。要实现融入国际传播体系的目标,首先要明确如何融入的理念。在此背景下,2010年成立的央视国际视通开辟了新的国际传播样式,从视频发稿入手介入国际新闻市场竞争,传播中国  相似文献   

9.
权力话语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所处文化环境下隐形权力话语的操控,译语所传达的意识形态上的信息要符合源语意识形态的要求。因此翻译活动不仅是不同文本之间的信息交换,更是在权力操控下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政论文翻译是以传达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传递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为主要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它具有权威性、政治性和严肃性。翻译质量关系到对外传播的效果和国家形象的建构。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借助权力话语理论,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翻译成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该文以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为例,在权力话语理论视域下分析译文中如何使用直译法、意译法、增译法和加注法等多种方法,增加译文话语权,全面展示政论文本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0.
当前,构建中国政治话语体系、掌握国际政治话语权是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际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的研究和理论不断涌现,学者也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国际政治话语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中国政治话语研究的方向及切入点、理论、研究方法等有待继续改进。同时,目前的研究理论以国外的理论为基础,需要进一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自己的话语理论和体系。本文将主要从身份、语境、和对话行为来看政治话语,为话语分类和政治话语分析提供几个切入点,也为今后研究中国政治话语提供研究方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洞头“海洋动物故事”名列其中。海洋动物故事是以海洋动物为主人公的民间故事。动物的拟人化,动物之间关系的社会化,是这类故事的主要特点。它是海洋文化的一朵奇葩,是渔区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集体创作,长期以来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浙江是沿海各省这类故事传播的重点省份。  相似文献   

12.
不同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和思维习惯千差万别,为减少不必要的交流障碍,省略是政治话语翻译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以《今日中国》杂志为例,其中政治类通稿的英译存在五大类别的省略现象,即省略形象化表达、重复性内容、文化负载词、不必要数字和针对性表述.结合勒菲弗尔提出的操纵理论进行分析,发现省略现象主要受系统内诗学因素及系统外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文章的研究领域为商业广告标语的英汉互译.文章通过对翻译目的论中目的性法则的介绍和广告标语翻译的深入分析,证明了目的性法则能够很好地解决中英文广告翻译过程中由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差异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发挥了良好的理论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尝试在目的性法则的指导下提出三种交际翻译策略,以期有助于改进广告标语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托亚 《职业圈》2012,(23):52-52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对广大企业职工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前,对思想政治工作内涵的界定,可谓众说纷纭,概括地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众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胡全权 《职业圈》2013,(25):86-86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传播活动,而且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活动。区别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个人,是个体对个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属于人际传播的范畴;区别于新闻、广告和宗教传播活动,思想政治工作传播的信息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属于政治传播的一种。传播学研究的领域包括传播的内容一信息、传播的主体、客体、传播的过程和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的研究成为热点话题之一。官方话语具有表达政治观点、宣传政治理念、形成舆论导向、建构民众心理的重要作用。提高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效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一、概念界定"所谓官方话语,是指国家领导人、官方文献或官方发言人发表的正式观点,是一种包含具体目的的、受制于一定政治文化的语言的具体使用。……官方话语具有政治话语和机构话语的双重性,是政治人物或官方机构的话语。"①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中国制度、中国理念、中国道路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关注。中国政治话语的对外传播急需改变以往重内宣、轻外宣的状况,因此探索如何融入世界主流媒体渠道进行中国政治话语传播就要研究媒体特点,找到突破路径。本文以维基百科为例,试图分析中国政治话语传播开拓"维基模式"的可行性。一、维基百科的影响及特点维基百科由非营利性质的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管理。历经15年的积累和运营,维基百科共收录了超过  相似文献   

18.
当下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面临的外部环境的显著特征是全球政治全方位角力,西方以意识形态划线,将中国标签化,推行价值观外交。因此,进一步做好当代中国价值观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尤为重要。其路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跨文化阐释和跨文化传播的相关创新理论为依托,从国家形象、话语生成和可持续发展等维度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9.
话语是保障和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资源,大众传媒在话语的生产与传播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冷战结束后,西方凭借政治、经济和文化优势获得了话语霸权,在这套话语体系所构建的意义指涉网络中,诸多非西方国家处于被审视和评判的客体地位。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世界百年变局之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中国必须和亟需破解的课题。中国新闻社立足自身定位推出的大型学理型融媒体报道特稿专栏“东西问”,致力于通过陈情与说理相结合,对西方话语霸权体系进行修正,将被西方话语所歪曲和遮蔽的事与理还以本真面目,在话语创新实践方面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话语”、“核心政治话语”、“核心政治话语的传播”,在这个递进的语素排列中,每一项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而在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下,这个递进排列要激发出对外传播创新,客观上必然是系统而非单维度推进的形态。在中国对外传播的实践中,政治传播无疑比文化和经济的传播更富挑战性。问题最迫切之处在于中国核心政治话语在对外传播中面临预设障碍。促进政治话语传播创新,既需一学科、一部门纵深推进,更需跨学科、跨部门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