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话语研究方兴未艾,是学术语篇中重要的语言资源。该文以俄罗斯语言学权威期刊《语言学问题》刊载的学术论文为语料,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对俄语学术语篇中元话语的使用理据和功能进行探讨,旨在揭示学术语篇中元话语使用的语用本质。研究表明,学术语篇中元话语的使用可以明示作者的交际意图,减少读者寻求最大关联时所付出的处理努力,从而确保学术交际获得最大语境效果。因此,学术写作时作者应有意识地使用元话语引导读者正确理解话语,以达到更好劝说读者接受观点的目的。以期该文能够为俄语学术写作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进而促进中俄两国学术思想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学,集中概括该时期赋学的特点,并分析阐述该时期赋学论者对赋家及其赋作品的评论与批评,文章特别对在文学批评史和赋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影响的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等篇对于赋学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戴圣生平和《礼记》的编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圣是汉代著名的礼学家,治学、从政主要在汉元帝、成帝时期。先后两次为《礼》经学博士,官至九江太守。他于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至汉成帝阳朔四年(前21)的三十年中,以《记》百三十一篇等文献为依据,编选《礼记》四十九篇,配合今文《礼》教授弟子,传授礼学。  相似文献   

4.
艾珺 《文化学刊》2014,(2):185-187
<正>清石成金《传家宝》篆刻"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印文语出明代哲学家王艮《乐学歌》:"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或言之,快乐是由于学习,学习在于学习之乐;不快乐则非学习,不学习谈何快乐。与古人对话,学习古人智慧,是人生一大快乐。故而,曾国藩的"君子三乐",首为"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其次是"宏奖人才,诱人日进"和"勤劳而后憩息"。  相似文献   

5.
"定势"说在刘勰的风格论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现观定势理论,其原则仍能为我们为一篇创作做具体的体裁定位,体现其现世价值与意义。本篇所论重点在于论证其"体势相须"的观点并将《定势》放入刘勰整体文学思想中究其要义及其对现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2007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23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会议由中国屈原学会与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浙江省委常委、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及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崔富章教授、方铭教授等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位学者参加了这次大会。会议以“21世纪楚辞学的拓展与创新”为主题,共收到论文140余篇,涉及到屈原及楚辞研究的各个方面。在20世纪的楚辞学研究中,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著名学者,这次大会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回顾这些学者对21世纪屈原及楚辞学研究的贡献。安徽师范大学潘…  相似文献   

7.
2004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届年会于2004年10月15日至 18 日在成都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屈原学会和四川师范大学的共同主办,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在内的一百余位海内外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共提交论文70余篇。从代表们的大会发言及论文成果可以很明晰地看到,楚辞学研究在楚辞学人的共同努力下已趋向专门化和细致化,显示了楚辞学研究在新世纪里的新发展。根据此次大会所提交的论文来看,近两年的楚辞学研究成果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四大领域,而在每一大领域内又具体地分为若干细致研究方向。这四大领域大致可以…  相似文献   

8.
正人物篇南宋永嘉学派学者周勉,自小求学于大儒陈傅良,而同时期的永嘉学派著名学者叶适与他们均有往来。南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春,周勉与从父周茂良,兄弟周励、周劼及乡人等应省试,同科登进士第。"一门四进士,叔侄同登科",被传为一时美谈,实属史所罕见。  相似文献   

9.
大学之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大学》篇开宗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何为大学?显然此大学非彼大学也。自古以来人们对大学的解释不外乎为两种:一是大学即是博学。如汉代郑玄所言,大学就是"博学可以为政也"。二是大学即大人之学。如宋代朱熹所言,大学是相对于"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仪以外的"大人之学",即伦  相似文献   

10.
焦竑认为孔孟之“学”是尽性至命之学,是对天道性命的体会,而他之所以重视对“学”的问题的讨论,则在于他要从根本上去把握儒学的精神。而把握儒学精神同时也出于三教会通的需要,因为须对三教各自的精神有所把握,才可找到三教内在一致的理论依据。本文认为,儒家心性之学成为焦的着眼点。此心性之学在焦那里即为“尽性至命”之学,是他力图在一个平等的、深刻的立场上去解决三教会通问题的一个可能依据。在焦看来,三教都是尽性至命的体道之学,佛、老并非只作为孔孟的补充或者必须依附于儒家才能存在。儒者之人生理想是要学以知性复性、尽性至命,这同样也是佛道之根本追求。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学视域下,中文和英文在文体学、语篇、句法学以及词汇学等方面展现出明显的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直接影响了中、英语言的表达,从礼貌用语、语言禁忌两方面可以看到这种差异及表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职业圈》2004,(9):28-29
中国已经进入电脑时代.然而,电脑对于中国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无法轻易完全掌握.其根本原因是学电脑就得学电脑打字,而目前的电脑打字还以"五笔"为主,字根难记难背.有没有一种简单实用、容易上手的软件产品呢?这个产品的市场有多大呢?可以规模经营吗?看看下面几篇分销商的文章,所有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3.
《荀子·赋篇》不作于齐国,而是荀子居楚多年以后浸染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从语体上看,它是庄重典雅的仪式性话语,不同于文献记载中君臣之间实际进行的说隐。《赋篇》带有明显的问卜遗迹,很可能是巫觋以时下流行的娱乐活动说隐对先王、先师举行的娱神祭祀。篇末《佹诗》和《小歌》相当于楚辞乱曰,是祭祀仪式的赋诵结束语。荀子虽是旗帜鲜明的唯物论者,但他并不一味反对巫卜,而是将祭祀、占卜等宗教活动纳入其礼学体系的构建当中。荀子居老兰陵讲学多年,将当时发生在楚国的某一次娱神祭祀仪式笔录下来,即为《赋篇》。  相似文献   

14.
正史学篇"浙学"肇始于南宋,连绵不绝,直至明、清依然大放光彩。其时间跨度之久、涉及学术种类之广、参与学者之众,在几千年的中国学术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浙东学派"最重要的成就是史学。本文针对"浙学"渐变"浙东史学"这一现象,对"浙东史学"尤其是其开创者黄宗羲的学术传统、治学方法及学术环境等方面进行多视角剖析,追溯其渊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研究的意义、基础和内容这三个层面上,对人类学东北研究如何展开做出初步的总体性思考,认为人类学东北研究的意义在于完善人类学中国研究的理论建构,为东北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养分与实践策略;人类学东北研究的基础是在总体上对以往研究进行回顾与批评,具备对田野工作和历史文献加以结合的意识与能力;人类学东北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民族志研究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的地域文化观——读《货殖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历来为品评《史记》者视为足以奠定这部伟大史著的“瑰玮奇变”的大文章,近现代论者,多认为《货殖列传》可作为一篇“经济史概论读”(周容语),谓其功“开《汉书》以下《食货志》之先河”(杨启高语)。其实,《货殖列传》亦开《汉书》以下《地理志》之先河,还可以将其作为一篇“文化地理学概论”来读,盖其所写地理,不仅如潘吟阁先生所说,是“北至燕、代,南至儋耳。……各地有各地的环境”,而更在于形而上地思考了地理与人文的相互生发及其沿革关系,其  相似文献   

17.
《庄子》内篇《因其固然·养生主》中庖丁解牛、薪尽火传等寓言家喻户晓,该篇主旨、寓意却多有岐解,庄子创作寓言的真正蕴涵及其生存状态未能得到透彻理解。本文对前人相关注疏论述进行较全面深入的梳理,作出全新的辨析阐释:该篇主旨在于表达庄子中年与晚年时对于人生的不同体悟,中年时期倾向于积极高超地领悟对象的客观自然特征,由此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而游刃有余。晚年更倾向于恬淡退隐地应对环境,故而安时处顺,委运任化。并联系《庄子》其他相关篇目作出较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8.
《楚辞》是《文心雕龙·物色》篇论述的重要文本参考及依据,作为典范文本,其对该篇的理论建构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基于该篇所论,由《楚辞》之"触类而长"入手,分析了其感物入兴的心理转向、文辞表现的亦繁亦简,从而彰显其在山水文学创作传统中的突出成就与地位;通过对《楚辞》特点与"贵闲"、"尚简"结论的内在理路分析,亦确证其对"物色论"总结的潜在作用力。《楚辞》写景成就的"被发现",大大助益、深化了《文心雕龙》对物色理论的思考与认识,也是"楚辞学"研究史上的重大推进。  相似文献   

19.
单少杰 《文化学刊》2008,(2):162-162
孔子整个学说的核心概念就是"仁",而"仁"的根本点就在于"孝"和"悌"(《论语》第一篇第二章),即孝顺父母和敬爱兄弟,属家庭伦理范畴;而"孝"和"悌"又可衍生出其他伦理范畴,如可衍生出"忠"和"义"来,即敬忠上司和行义友人,  相似文献   

20.
维特根斯坦将意义问题与理解问题联系在一起考察,认为句子的意义在于能够被理解。本文主要通过《哲学研究》考察类似实指教学的简单命题中的理解问题,即沟通双方如何理解语言,不涉及通过语言理解了什么。这类命题通常与行动相联系,建立在生活形式上,与生活形式密切相联,因而是最基本的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