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陷入经营以及改革的困局之中。学校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文化教学而言不得不说构成了一定的冲击,英美文化教学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跨文化交际视野下更加注重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发展,而学生的学业层次也在随之变化,这说明英美文化教学改革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而本文选取了案例学校,针对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英美文化教学的改革方向进行论述,进一步探讨跨文化交际视野下英美文化教学改革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0,(8):63-63
万万不要让法国年轻人觉得中国文化只局限于杂技、熊猫这类很肤浅的东西。年轻人想要了解的是当代中国文化,应该推广中国的流行音乐和电影,我想法国年轻人会喜欢的。  相似文献   

3.
张伟 《文化学刊》2012,(2):98-107
新时期以来,曾经受到冷落的文化学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得到了接续和特别的关注,形成了所谓的"文化热"。本文梳理了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兴起与发展的过程,对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兴起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化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是中国学者试图超越意识形态,通过建立起文化研究的平台与国际学术界平等对话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时代所展现出的交互性、便捷性、普适性和个性化特征使得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媒介业态发生巨大转变,加速了各种网络多元文化的传播,在这种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极易出现文化自信缺失的问题,如何提升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文化建设就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主要课题。基于此,该文对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价值及发展现状,从内容、目标、原则及策略等角度,系统论述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文化建设的开展路径,以期为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南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广博的内涵体系,同时也存在着听赏难、学习难等问题,还遭受着流行音乐与新兴社会文化的冲击,种种因素造成了南音不容乐观的传承境况。该文基于福建高校,面向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分析南音在高校中传承、发扬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发掘南音的文学性特质与当代思想教育价值,从而提出南音在高校中的传承思路。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文化视野下的美术教育重点在人文素质、美术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加强对艺术人才的培养。转换过去某种轻人文教育重技术教育的模式,建立以审美教育优先、把培养人的优秀品格放在第一位、技术第二位的人才培养的美术教育模式,构筑应用性服务社会与学术研究并重、继承传统艺术文化与艺术创新互动的美术教育新模式,并以先进的大学文化美术教育领引和带动全社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7.
曹洋 《文化学刊》2009,(2):59-62
流行音乐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变异,已经形成自己生存、成长、繁衍的体系和独特的教育规律,再用其他体系、理念来约束是行不通的。我们需要适合流行音乐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来保证流行音乐人才的培养,因此就要在流行音乐教育导向、教学方法、教材建设上加大改革力度,保证流行音乐高等教育科学、系统、规范、实用,真正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具有新思维、新观念、与本土音乐结合紧密的音乐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文化认同首先是一种价值认同,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内聚力量催生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引领。文章从梳理我国文化自信的历史脉络出发,从文化的国际视野、文化的功能定位、文化自信的价值驱动等不同维度深入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文化自信的基础、养成和意义,提出当前文化自信的不足,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文化自信的内生路径和外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海归群体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广阔的国际化视野,逐渐被社会所认可,成为我国国民思维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海归能充分利用国内外双重资源,这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海归正在引领中国科技走向世界,不断推动我国公益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促进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在当前社会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将其应用于教育领域和思政德育环节,有助于减少功利主义、物质主义对大学生思想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分析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旨在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流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迎合大众心理的发展需求、体现影响着大众心理,并在大众心理反作用的基础上寻求发展.文章以流行音乐为对象,分析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音乐记录下的社会心理及成因.  相似文献   

12.
张祝平 《职业圈》2007,1(20):94-96
精神文化消费是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现状,提出了当前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引导大学生走出精神文化消费误区从社会、学校、学生等几个层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祝平 《职业圈》2007,(10X):94-96
精神文化消费是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现状,提出了当前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引导大学生走出精神文化消费误区从社会、学校、学生等几个层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西方的交流日益频繁,对英语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当今我国中高校在英语教育方面大多倾向于语言技巧,疏忽在英语教学中加入文化教学。但是,中西方文化有明显差异,仅学习英语语言远远不够,还必须要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本文基于当前英语教育改革现状,以语言和文化的紧密关系为理论指导,就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进行研究,以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英语学习效率,培养符合现代化社会需求的英语专业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应对西方学术话语和现代社会转型的双重挑战过程中,迫切需要传统文论、美学精神的支持。传统文论、美学资源有效地参与当代中国文论思想和话语体系建构,关键点在于对传统文论与美学精神的当代价值之发现与重视,传统文论与美学精神是我们永远无法割断、不应忘记的文化"乡愁"。因而,在当下的传统文论研究之中,充分尊重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文史哲合一的学术传统,在重新认识传统文论"原初性"事实本体与"整体性"真实面目的基础上,以当代眼光、大文论观、国学视野和文化通识意识对传统文论进行"现代阐释"与"当代选择",发现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性"价值和可能的理论生长点,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学观念与儒家文学思想精华之会通,便成为当代中国文论实现文化身份认同和核心价值话语体系建构、重建民族美学自信过程中的一个需要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文化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与内在动力,大学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促成有良好综合素养又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的成长。本文试图在大学文化的视野下审视当前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内容体系存在的弊端并提出改革构想,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为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化因素是第二语言教学的灵魂。为提高汉语学习者的汉语习得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就"汉语热"语境下的中外文化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中外文化差异对语言教学的影响,第二语言教学应该导入哪些文化因素,怎样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以期使汉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克服中外语言语义和语用失误,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而文化理念是语言文字的内在属性。语言文字创造本身蕴含了一定的思维方式及文化内涵。文章在阐述语言文字和文化关系的基础上,就历史文化环境下我国语言文字的应用特点展开分析,并基于视野融合背景,指出现代多元文化背景下语言文字创新发展的策略,期望能实现语言文字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继而在丰富语言文字艺术形式的同时,为教育、艺术等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学转型问题困扰着当代美学研究。我们从哲学文化视野中愈来愈凸显的整合趋向得到了启示 ,在方法论的关注中看到了希望。东西方平等的“对话”关系的确立是前提 ;比较研究是美学转型必经的炼狱 ;辨证思维在主体内在心灵上的运思是理论重构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已经发展到一个进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阶段,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亟待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和教学模式改革。我们呼唤汉语国际教育课程革命,提倡完成从"中国文化教学必须为汉语教学服务"到"中国文化视域下的汉语国际教学"的战略转型,这一战略目标首先必须具体可操作地落实于汉语文化教材的编写之中。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但目前适合孔子学院中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使用的中国文化教材却十分匮乏,开发出注重中外道德文化的比较与汇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文化教材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应在当今中外人文交流大潮中得到创新发展,应在中外文明的冲突融合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以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新话语体系的形成,并由此通向更为广阔的实践路径,使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竞争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