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西西弗神话》是阿贝尔·加缪早期思考荒诞问题的三部代表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集中体现了他的存在主义和荒诞哲学思想。该书以"荒诞的人"为核心,主要借助对"西西弗"这一人物形象意义的阐发,通过对自杀、自由、希望等一系列问题的分析,给予了"荒诞"全新的内涵,并将其对人类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人类普遍面临的生存处境的思考,从形象描述的文学层面提升到了逻辑思辨的哲学层面,并为人类如何面对荒诞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引领。  相似文献   

2.
新历史小说是中国20世纪末期出现的最重要的小说思潮之一。新历史小说作家吸取萨特的处境戏剧理论的精髓,采取了处境的两极化、处境的荒诞化和处境的感性象征这三种处境建构策略,表现人的欲望和生存困境之间的激烈冲突,暴露人性的本相,反思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梦娟 《文教资料》2014,(31):160-162
在多种西方戏剧创作理念的影响中,以存在主义为哲学根基的荒诞派戏剧影响了高行健如何通过戏剧手段的革新而表现不同的人生,以此审视人类荒诞的生存状态。《等待戈多》对高行健实验戏剧的影响尤为突出,不但直接促成了《车站》的产生,并在生存与等待的本质上对其加以观照;而高行健却又以乐观的戏剧态度重建了人对自身处境的新认知,以此超越了这种存在的荒诞。  相似文献   

4.
小说中的"父亲"想逃离现实的困境却在无意中陷入了更加残酷的困境,最后却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主人公宿命的人生悲剧正如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加谬所言:荒诞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基本生存处境,现代人被抛在这种处境中无处可逃,他唯一可做的是如何面对荒诞并在荒诞中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5.
小说中的“父亲”想逃离现实的困境却在无意中陷入了更加残酷的困境,最后却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主人公宿命的人生悲剧正如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加谬所言:荒诞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基本生存处境,现代人被抛在这种处境中无处可逃,他唯一可做的是如何面对荒诞并在荒诞中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6.
一、何为荒诞所谓“荒诞”( absurd) ,源于拉丁文字 ( absur-dus) ,意思是“悖理”和“刺耳”。在一般的字典中 ,荒诞被解释为不合逻辑、不合情理、荒谬、无意义和不可理喻。荒诞一词进入到二十世纪时 ,则由一般的日常生活语义上升到指述人类生存处境的荒诞 ,即一种无意义的生存状态。这是本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家在彻悟之后的发现。[1] 而作家把这种“彻悟发现”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反映了出来 ,这样的文学作品就被称为荒诞文学。荒诞文学大概历经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作品大都揭示世界和人生的荒诞 ,即人与环境的隔膜和人与人之间的无法交…  相似文献   

7.
奥尼尔的悲剧《送冰的人来了》与贝克特的荒诞剧《等待戈多》深刻反映了二十世纪西方危机时代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人在现实面前的无能为力与无所适从,描述了"梦幻人生"的人类境遇,展示了人在生活中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表明梦幻本身能给人以慰藉和希望,是人类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8.
加缪之所以饮誉于世界文坛,是与其独特感受世界的方式描摹并刻画着"疏离"、"荒诞"、"反抗"、"自杀"、"自由"与"正义"为重大主题的戏剧作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更需引起关注的是,他以高瞻远瞩的视域警醒地审视着当下人类现实的处境,强而有力地明示了己身存在意义所隐含的生命意识——"活得最好"与"活得最多",导出了"荒诞"意识背后隐潜、凝现着的种种生命精神与真实存在,势必给予人们可贵的生命思想以最新指引。  相似文献   

9.
法国文学家阿尔贝.加缪在其成名作小说《局外人》中,以其感受世界的独特方式表写着"未曾投入,却已疏离"为重大主题的美学哲思。他以最深刻的笔墨勾勒、审视着当下人类生存的遭际处境。加缪通过默尔索对己身存在意义所隐含的生命意识的追问与反思,强而有力地导出"荒诞"意识背后隐潜着种种生命精神关联的"存在之思",势必给活在当下的人们以人类命运极深巨的视境启悟。  相似文献   

10.
奥尼尔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是孤独的、无助的.因此他在戏剧中揭示了人类无所归属的悲剧,也反映出人类生存和存在的荒诞.在一个一切都失去了意义的荒诞世界里,人类不可能找到命运的归属,找到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雨王亨德森》体现了加缪哲学的"荒谬——个人反抗——集体反抗——和谐"的整体脉络,主人公亨德森所体验的异化感、死亡意象、荒谬处境、反抗和对和谐的渴求表征了加缪哲学思想中的"荒谬"概念,其"异化——寻求——回归"的人生路是现代人荒谬处境的极好映射。亨德森在焦虑和质疑中踏上了反抗荒谬的漫漫征程,努力在荒谬的世界上探寻和创造存在的意义,并在困境中寻求一条融于现实但又保持着个人存在的道路是作者索尔.贝娄对加缪"荒谬"存在的极好解读。  相似文献   

13.
鉴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艺理论界就“荒诞小说”中的荒诞审美类型划分问题的诸多不足,文章运用叙述学话语分析理论,立足于文本分析,将中国“荒诞小说”中的荒诞审美类型重新划分为:观念与技法的荒诞、条件性情境荒诞、本体性荒诞。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主义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异化,而这种异化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崇尚物质主义的生活原则造成的,从而导致现代人生存处境的荒诞和虚无。盖茨比的一生就是这种荒诞、毫无意义的社会的牺牲品,对死亡的选择是其实现自我复归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阎连科在《受活》中运用超现实的荒诞手法营造了一个荒诞奇诡的艺术世界,撕心裂肺地展现了"受苦人的绝境",对现代化进程中"劳苦人"付出的巨大牺牲报以悲悯的同情,同时对现代"文明"的可信度提出质疑,对造成劳苦人悲惨遭际的权力体系进行了拷问。对受活人极致苦难与倔强抗争的极端书写,彰显作者焦灼的关切和浓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黑塞的多数小说都可以看为"朝圣者小说",独在<荒原狼>处出现了一道裂缝.对灵魂和谐的探索被打破,哈立像浮士德那样厌倦了高尚,他独自一人向低俗滑落,但这一滑落并不能使他真正着陆,而是在多重的镜像中拥抱虚幻和荒诞.在学习幽默和跳舞的时候,哈立依然无法忘记反思,而以喜剧的方式对抗悲剧处境的做法也似乎并不能奏效.  相似文献   

17.
加缪的思想以及他的作品在学界不乏争议。他在其作品中表明:人的基本处境是荒诞的。他在《西西弗的神话》中塑造的荒诞英雄——小神西西弗,一次次将滚落下来的巨石推向山顶,虽然永远失望但也永远充满希望。这正如人们的生活,面对挫折、失败、死亡时,总觉得生活是荒诞的,但却还是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8.
在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陀螺》中,"被"压迫的状态表现为在两种力量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人的力量瓦解或者转嫁到无生命的物体中,在此消彼长中演变成为被压迫者的状态,这种状态在短篇小说《地洞》《海神波塞冬》里同样有所反映。实际上却是人将自己捆绑,呈现出被捆绑的状态,而这也正是现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9.
萨特和加缪都是存在主义大师。世界是荒诞的 ,是他们共同的哲学观。但由于他们对荒诞的具体看法不尽相同。因而面对荒诞他们的拯救之途也不同。加缪对之以“反抗” ,萨特却对之以“自由选择”。本文着重从哲学和文学创作上分析他们的分歧之处。  相似文献   

20.
在影片《立春》中,丑是作为人生存的一种境遇来表现的。对丑的表现既没有停留在与美作对比从而突出美上.也没有走向荒诞和崇高。在这里,审丑本身成为目的。丑成为个体生存的一种无法改变的境遇,个体的反抗是无力的。个体无法摆脱这种境遇,只能对其进行妥协并且加以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