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2年10月15日下午7时,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这是他第5次被捕,也是最后一次被捕。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此次也是作为“共产党领袖”被捕的。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一生与佛教颇多关联,他可以借佛教义理感怀抒情,也可以与多位佛学大师相知、相契。但在新文化运动中他却大力非难佛教,反差极为鲜明。他持宗教二元论观点,将佛教分为佛法与佛教两个方面。他将佛法作为一种哲学,欣赏它博大精深哲学内涵,他肯定普度众生的大乘佛学精神;同时对于佛教背离教义、祸患社会的愚民行径则持强烈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封建社会在他统治的二十三年时间里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其人格魅力也是被后世研究者所关注的内容。本文试图通过唐太宗所创作的诗歌内容,分析他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荷马史诗中的奥德修在特洛伊战争后,历尽艰辛,最终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在返乡途中,奥德修经历了"迷失自我——寻找自我——战胜自我——回归自我"的心路历程,在他的身上蕴涵着丰富的人性内涵,体现了他聪明机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陈独秀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皋的,虽然他在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错误观点.乃至提出过退出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并不能因此而抹煞他对国共台作的建立和大革命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帮助下,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和孙中山、廖仲恺等国民党进步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的.作为当时我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为确立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帮助孙中山转变思想及改组国民党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国共合作形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在老师逝世后弟子为老师记录言行的不多见,记得公正、客观、平实、深入、传神,为后人信服的,更是不易.两千多年来,似乎只有孔子获此殊荣.是什么让作为一个平凡的布衣的孔子,成了众弟子眼中的圣人,甚而直到今天,依然受到人们极高的推崇?  相似文献   

8.
序言 有许多人写了许多关于王小波的章,在这些章中又有许多不同的称谓。而我情有独钟地喜欢上了叫他“王二”。王二为人厚道、正直、率真、善良,他是中国当代唯一的死后作品才得到很高评价的作家。他用心血去写他的每—部作品,每篇作品都具有憾动人心的力量。我读王二的作品心情很好,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但读过之后,仔细思索,才能理解他是在欢快和幽默的笔调下宣泄自己压抑和无奈的情绪。  相似文献   

9.
10.
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内部分化严重,右派活动猖獗,对此,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维经斯基,国民党政治顾问鲍罗廷和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之间意见不一,具体表现为:陈独秀先争后让,让中有争;鲍罗廷先让后争,争中有让;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维经斯基则始终主张让步,三者之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最后,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让步策略占据上风,从而形成了1926年初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第一次大让步,即政治上的大让步。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过程中,陈独秀提出了许多富有指导意义的战略构想,为起义运筹决策。对于筹集武器,主张取之于敌;对于制敌策略,主张集中力量;对于起义时机,主张慎重选择,把握火候。为保卫起义的胜利果实,陈独秀主张对国民党右派进行抵抗,准备防御战争。  相似文献   

12.
许多中国文人都有一个“苏东坡情结”,女作家芳芳就有一篇《喜欢苏东坡》的文章,文未曾言,假如能有幸和苏东坡处于同一时代,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嫁给苏东坡,理由很简单,喜欢苏东坡那样的人。  相似文献   

13.
由陈独秀率先创办的《青年杂志》,其发刊宗旨、栏目设置、刊物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很深的启蒙色彩。文章通过对其梳理和观照,更深入而全面地考察陈独秀的启蒙思想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在农村基层工作近30年的教育管理工作者。看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阅读了原著,感触颇多。老师应怎样教书育人始终是每个教师值得探讨的话题。教师的人格魅力从何而来,从杨昌济先生身上,我们找到了完美的答  相似文献   

15.
陈江平 《教师》2011,(13):119-120
我是一个在农村基层工作近30年的教育管理工作者。看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阅读了原著,感触颇多。“老师应怎样教书育人”始终是每个教师值得探讨的话题。教师的人格魅力从何而来,从杨昌济先生身上,我们找到了完美的答案。笔者认为,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向杨先生学习,才能不断彰显自身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介绍了德国功能学派及其目的论,并对中国的四次翻译高潮进行回顾,指出尽管每次翻译高潮中翻译标准纷繁复杂,但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每次翻译高潮中都存在着主流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7.
辛群英 《陕西教育》2011,(7):106-107
无论是每每在讲台上为学生讲授他的词赋时.还是在夜阑人静拜读他的佳作时,都为他的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艺术魅力所感叹.尤其是被他在作品中所渗透的伟大人格和精神魅力所折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新诗的百年编选历程出现过四次高潮,都具有自身的时代特色并与中国现代诗学的变迁紧密相连:20世纪初的编选属于开创期,是对文学革命的宣传、捍卫和初步总结;50年代则是在国家意志的支配下,对新文学传统的重新定位;90年代则是在美学热、回归文学本位的背景下,总结20世纪中国文学而对新诗进行的梳理;21世纪以来的编选则更加多元,也更富有深度,是对百年新诗的系统总结,在美学标准与历史标准间把握好尺度,是当今新诗编选面临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元稹、白居易的唱和诗——《四皓庙》和《答〈四皓庙〉》,对四皓的仕隐行为一贬一褒,一抑一扬,针锋相对,态度迥异,鲜明地体现了二人截然相反的仕隐观。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作为一代杰出的革命家 ,有着崇高的人格 ,突出表现为志存高远、坚强不屈、百折不挠 ;正气浩然、胸怀宽广、立场坚定 ;生活俭朴、淡薄名利、注重情谊 ;严格要求家人 ,恪守做人原则。其人格魅力源自浓烈的爱国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