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是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条宝贵经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真谛的科学揭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入高度关注改革开放条件下人们精神领域的发展变化,创造性地提出并使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范畴,系统阐发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动因。近现代三次工业革命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这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文选》科学地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对我们完整地、准确地学习、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他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中,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明义教授和一批青年学者所承担的国家“九五”社科重点项目之最终成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一书(以下简称《真谛》),特色鲜明,富有新意,堪称佳作。...  相似文献   

5.
实现工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建国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理论与实践说明,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是,城市工业化必须与农村工业化同步进行,工业化必须建立在城乡共同富裕的基础上,即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其中发展乡镇企业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发展乡镇企业可以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推动我国农村由自然、半自然经济步变为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6.
7.
1984年以来,邓小平多次强调一个重要话题,这就是: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以往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如果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做出具体的正确回答,就不可能建设好社会主义,会遭到很大挫折.综观《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我们不难发现: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划时代的著作.它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深刻的改革目的和多维的开放格局,这些鲜明的时代特色,无疑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成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先导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一、坚持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8.
(一)、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总任务 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广大群众中长期被压抑的生产积极性开始发挥出来,形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十年来遭受严重挫拆的中国经济,终于迈出了前进的步伐。但是由于对长期以来经济工作中不符合我国国情,背离客观经济规律的“左”的错误还没有进行清理,当时担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又妨碍了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拔乱反正,因此,在国民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中又出现了求成过急的“左”的失误。提出了过高的不切实际的口号和指标,基本建设规摸铺得太宽,超过了国力负担的可能,盲目引进外资与成套设备,有些大项  相似文献   

9.
10.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结论。他们凭借科学的预见,还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基本趋向。但是,限于实践,他们不可能给后人完备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和方法。列宁说,“变革的形式、方法和手段,马克思既没有束缚自己的手  相似文献   

11.
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条件。源于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动力机制依次表现为:公平机制、效率机制与和谐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机制演进历程就是逐步趋近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是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民族,近代千千万万的爱国者面对祖国的衰弱和落后,孜孜以求祖国的兴旺发达。今天,每一个关心民族命运和祖国前途的人,都在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伟大事业.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对于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只有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一、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爱国主义是人们世世代代凝聚起来的对祖国的深  相似文献   

1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经过十四大的概括和阐述,成为全面、系统、严密、高层次的理论体系。十四大正确地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早在1980年10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要恢复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4.
我们所处的时代,仍然是从十月革命开始的、世界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这个时代使世界上出现了一球两制并存竞争、相互联系制约和相互借鉴扬弃的局面,但站在时代中心并决定时代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的却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社会主义不断冲破各种阻力,在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中前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时代新的特,点和时代主题的产物。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时代发展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比较系统地全面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新思想和新观点,是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个论断是非常正确和科学的.同样的,二者又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这是因为:第一,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我党、我军和我国人民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都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条宝贵经验,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自觉坚持和运用,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重要结论,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真谛的科学揭示,也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19.
伟大的理论来源于伟大的实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而进行深刻的改革,也是第二次革命。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个关系,可以用“拨乱反正、继往开来”八个字来说明。  相似文献   

20.
罗郁聪在《现代社会主义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厦门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全民所有制或国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这同列宁当时的俄国“现存社会”所处的,多种经济成分中以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占优势的特殊的过渡时期的“最初阶段”,对比起来显然不尽相同。然而,必须注意到,二者比较也有相同的原则要求,即同是由于跑得太远要引导纠正越阶段发展,以退为进;同是策略性行为,要准确规定退却的限度。从我国来说,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