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准确地阐述了读与写的关系。然而,透视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却是另一番情景:读归读,写归写,读写脱节,读写游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引导学生如何读,也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习写,从而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学实践中我们做了一些探索,收到了较显著的效果。一、以读为本,从课文中汲取“营养”教育学家吕叔湘指出:“10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语文,却…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一篇课文,写得很好,但看来看去又觉得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好讲,教学计划安排给这篇课文的一两个课时不知怎样才能用掉。还有一些课文则是另一个极端,可讲的东西太多,这个要讲,那个也要讲,一两个课时却又根本不够用。在办公室讨论这个问题时;有老师打趣说: “我看,干脆不要讲了,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多读两遍还好些。”  相似文献   

3.
郭秀萍 《广西教育》2014,(29):50-50
正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引入课题,待学生学完生字新词后就迫不及待地引领学生进行所谓的"研读课文"。然而不少学生在"研读课文"时一知半解,甚至不能把课文读通读顺。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这也是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重点。教师只有把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目标落实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打开阅读教学的大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怎样才能使初读教学更有效。第一步:随意翻看,了解大意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在初读课文时,可能会对文中的插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多读多写”这个传统经验受到了特别的重视。从各报刊介绍的经验来看,每学期讲读课文猛增到四、五十篇,甚至七十多篇;作文不是七、八次,而是二十多次三十多次。令人读后,惊叹不已!钦佩之余,又不禁疑窦陡生。这么多的读写量,师生双方究竟是怎样完成的?它是否切实,是否可行?有没有普遍推广的价值?这样的。“多”法,会给学校教育工作的全局造成怎样的后果?宣传这种。“多”的经验,究竟向语文教学工作指导了一个什么方向?……拿初中一、二年级语文教学时数来算一算,每周六课时,每学期十六周,共计九十六课时。学生写一篇作文通常花两小时,则二十篇作文需花四十课时,如果两次作文评讲一次,又需十课时。这样,阅读教学仅有四十六课时,如果要教四十篇课文,则一篇课文只教一课时,这样能谈得上什么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意识到第一课时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然而,怎样才能提高第一课时阅读教学的效率呢?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小学语文界关注的热点。笔者现结合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通过预习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预习过程就是学生的自读自悟过程,预习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课文的效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抓好预习这一环节。教师在  相似文献   

6.
周洁 《小学生》2013,(4):72-72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第一课时的读就是第一读和第二读的问题。主要是帮助学生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同时,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要向我们传达的心声、文意。怎样的教学才真正使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到位"?我们先来看一位老师执教的《"闪光的金子"》的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诱发情感期待读师:同学们,知道老师叫什么?(徐大娟)怎么知道的?有老师的本家吗?怎么记住"徐"字呢?(学生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教学一般分为初读和深读两个阶段,初读阶段一般解决写了什么,深读阶段一般解决为什么写和怎么写的。对于精读课文,我们一般在第一课时进行初读,在第二课时进行深读;略读课文的教学虽然只用一个课时,但依然是先初读后深读。解决写了什么从另一种角度讲就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有的老师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往往形式单一。读了课文后,老师问学生:"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这种方式偶尔用用未尝不可,但每篇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4-5篇课文,这些课文大致可分为精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每个单元的前两篇课文一般都是精读课文,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精读课文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然而,精读课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因为精读课文教学既强调教师的指导和学生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要听到朗朗的读书声,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文课堂:上课后,老师就让学生读课文,初读感知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等学生简单说出后,又让学生读课文,并告诉学生边读  相似文献   

10.
赵允侠 《广西教育》2010,(10):17-18
常常听一线老师的讲课,我发现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即一读,图画句子;二读,交流阅读感受;三读,读出感情。例如,在教学叙事性的课文时,教师往往会问这篇文章哪儿让你感动?在教学写人的课文时则让学生圈画表现人物特点、品质的句子。在教学写景状物的课文时则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写得优美的词句。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语文教学是在新课标下出现的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这种模式下,许多老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满堂论、满堂动、满堂看”,甚至违背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这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出现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同样是贻害无穷的。主体性语文教学必须从“形似”走向“神似”,从而形神兼备。一、“形似”的种种现象1、满堂问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课,一篇课文学生都读好几遍了。老师问:本文的作者是谁呀?听说有位老师在教《藤野先生》时提了100多个问题,真不可思…  相似文献   

12.
小语教材第8册第7课《苦柚》是大家十分喜爱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才700余字,却有27个自然段,显得比较散,学生读起来不太习惯。怎样教学呢?我们请了三位老师在研讨会上分别作课。A老师分四步教学:一自读,二交流,三赛读,四练习。具体的做法是:第1步:让学生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自读课文,她告诉学生:读懂了什么,就在书上标一标,在本上写一写,也可以在黑板上写一写。第2步:课文基本读懂之后,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大家补充订正。第3步: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赛读,然后在全班赛…  相似文献   

13.
在实行新课程改革之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无非是分段落,写段意,明确中心思想,简单了解课文内容,一篇课文就这样草草结束了,那时就是老师讲,学生听。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欣喜的发现,语文课堂可以这么上,也可以上得如此精彩。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电子白板等现代媒体手段的发展与运用,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越来越精彩,这时是学生读,老师讲评。但是很多的课堂却从原本片面追求老师讲走向了片面追求学生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么如何把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与讲的方法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教学经历、思考,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在小语教学中 ,语言文字的训练是重点之一 ,但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读能力更为重要。语言文字训练要渗透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年级的升高 ,长课文的出现频率越来越大。如何教好长课文 ,应是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就《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教法谈谈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一、从读入手抓思路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少年闰土》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是一篇讲读课文。全文2200多字 ,分17个自然段 ,五个大段。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自读课文 ,理清思路 ,教师引导 ,分清段落 ,整体初知课文内…  相似文献   

15.
我们认为 :第一课时的内容 ,是学生学好一篇课文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上得好坏 ,也体现了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 ,教师认真上好了语文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 ,就能很快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增强语文意识。因此每个语文教师都要重视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 ;教学研究人员更要重视语文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研究。然而 ,近些年来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被忽视了 ,从上至下 ,从全国各地的“赛课”、“教研课”、“示范课”等等看来 ,绝大多数是课文的第二课时 ,即分析课。似乎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上得好不好 ,不那么重…  相似文献   

16.
记得上个世纪末,出于对阅读教学“肢解课文、机械分析、问答流程”的困惑与突围,语文教学大张旗鼓地倡导继承传统阅读教学之精华,以读代讲,以读代问,熟读积累。“读占鳌头”在当时也的确发挥了作用。然而在教学调研中却发现,老师们常常把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去认识和运用,在读的量、读的面、读的形式上作文章,导致读的质量严重缺失,读的内涵十分苍白,读的有效性问题日趋严重。新问题的产生意味着需要打破原有的平衡,构建新的平衡。于是乎,如何在读中培养语感?如何在读中理解感悟?诸如此类的问题浮出水面,刺激我们不断去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7.
<正>参加我区小学语文教师80学时培训,"付开国工作室"展示的几节研究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何玲老师执教的《颐和园》,一改大面积教学中"纠缠内容""满堂碎问,问完就行"的微效教学,充分发掘课文的教学价值,直指语用,至今令人记忆犹新——何玲老师在第一节课读准、读通了课文,掌握了生字新词,了解了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从与同学聊旅游导入新课,告诉学生:"如果把旅游中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就是一篇游记。今天我们换一种方式学习,一边学课文一边学写游记。"  相似文献   

18.
<正>在减负增效的教育大背景下,学案教学如何回归语文本真?如何用学语文的视角去解读文本?如何用学案的方式学出浓浓的语文味?我们语文教师应注意以下方面:一、设计有语文味的学案(一)学习目标尽显语文味课文归根结底是我们用来教给学生听、说、读、写方法,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工具。我们在拿到一篇课文后,应该想方设法寻找出课文中可以作为训练的点,并把这些训练点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有的老师在教《看云识天气》一文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天气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要听到朗朗的读书声,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文课堂:上课后,老师就让学生读课文,初读感知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等学生简单说出后,又让学生读课文,并告诉学生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描述这件事或这个人的,读后交流汇报;一生说不到位,别的学生补充;都谈不到位就再读课文,读后再谈。总之,老师是断然不能开口说话的,好像一张嘴就是没有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就没有做到“以读为本”,就会背上“填鸭式”“满堂灌”的黑锅。  相似文献   

20.
崔峦先生指出:"要努力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例子,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少老师对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明,究竟为何而读,通过读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头脑中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地读,一篇课文学完,学生的语文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