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月二十五日,在海南岛举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上,著名文学家唐弢同志就方志敏的文稿《可爱的中国》是由谁传递给党中央一事,作了口头声明。唐弢同志曾写《同志的信任》一文,是《鲁迅的故事》一书中的一篇,记述方志敏临刑前将《可爱的中国》手稿托人转交鲁迅,后由鲁迅转交党中央的故事。近年来,这篇文章一直选为中学语文教材。问题的产生是:一九八一年《书林》第三期上发表了胡子婴同志一篇文章,题目是《我接交〈可爱的中国〉手稿的经过》,说方志敏同志的《可爱的中国》手稿是由她保管传递给党中央的。这篇文章发表后,不少读者、中学教师写信询问此事,方志敏同志的后代方兰夫妇也曾多次要唐弢同志写  相似文献   

2.
这则史料来源于冯雪峰同志。冯雪峰当时是担负着党中央交给的建立秘密电台的任务而由陕北来到上海的。据冯雪峰讲 ,鲁迅从内山书店接到方志敏从狱中送出来的这份文件后 ,保存过一段时间 ,后来就转交给了他。文件中 ,有一封致党中央的信 ,主要内容是总结抗日先遣队失败的教训 ,还有一篇自传性的散文———《可爱的中国》。另外一篇作品《狱中纪实》则是由阿英同志保存的。冯雪峰见到这份文件后 ,便用电台把致中央信的内容向中央作了汇报。中央指示冯雪峰把密信销毁 ,文稿留在上海。于是冯雪峰就把文稿交给了谢旦如。谢旦如是冯雪峰早年创办湖…  相似文献   

3.
本月某日,方志敏烈士牺牲前托交专人送给鲁迅转呈中共中央的信件及其撰著的《可爱的中国》等文稿,历时三个月后,辗转送到鲁迅手里。鲁迅珍重地接受了这些文稿与信件,同时阅读了方志敏以米汁写给自己的秘密信。方志敏同志在信中表示,他不认识鲁迅,但他相信鲁迅先生是能满足一个共产党人的最后请求的。鲁迅感到巨大的激动与悲愤。到次年四月,终于找到机会把方志敏的信件转交给党中央。  相似文献   

4.
方志敏精神的表述依然在争论中,现在最权威的表述是:“爱国、创造、清贫、奉献”八个字,其中“创造”指的是方志敏创造性地建立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这只能被几个专门研究方志敏的专家所理解、熟知。“奉献”二字有些画蛇添足之感.方志敏参加革命并为革命事业而献身本身就是对革命最好的奉献。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清贫》两篇文章曾经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为国人广为传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所以,方志敏精神应该浓缩成四个字“爱国、清贫”。  相似文献   

5.
据中新网消息,上海图书馆近日对外披露,该馆珍藏的方志敏烈士手稿本《可爱的中国》已在此间仿真影印出版。据介绍,此次仿真影印的烈士手稿是方志敏自述如何拿自己的整个生命为国、为民战斗的作品,内容包括方志敏两篇文章《清贫》《可爱的中国》和一些写给家人、朋友的短信,  相似文献   

6.
《清贫》这篇短文,是方志敏烈士一九三五年在国民党监狱中写成的。 方志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从青少年时期开始,他就认真学习马列著作,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方志敏同志在江西从事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坚持“工农武装割据”,从“两条半步枪闹革命”,到创建赣东北根据地和红十军,方志敏同志始终站在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革命路线一边,同李立三和王明路线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一九三四年十月长征开始时,方志敏同志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遵照党中央指示,率队北上。途中,遭到国民  相似文献   

7.
方志敏与胡逸民───《可爱的中国》面世的经过1935年1月,方志敏在赣东北怀玉山不幸被俘,囚禁于南昌“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危险与困难,撰写了《可爱的中国》等10篇文稿,约13万多字。在看管极其森严的情况下,这些文稿又是怎样转送出...  相似文献   

8.
1952年的初夏时节,父亲花三角三分钱买了一本书,那是革命烈士方志敏所著的《可爱的中国》。浅黄色的封面,书的左上角是一片白色的雪松的剪影,简洁而凝重。书的右边纵向写着红色的五个大字《可爱的中国》,字体是行草。旁边是小三号的红字:方志敏著。书中收录了方志敏烈士的17篇文稿,这是方志敏在身陷囹圄的6个多月的时间里,在狱中戴着镣铐写下的。买到这本书,父亲视其为珍宝。常常捧读此书,读着读着就泪流满面,不能自己。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雪》是《野草》集中的一篇文字优美、气势雄伟的散文诗。鲁迅先生写作《野草》的时期是中国革命形势日渐高涨的时期。北方几省,由于北洋军阀的高压,整个说来形势是比较沉寂冷落,但是人民革命的力量始终在不断孕育着、积累着。而南方、革命力量发展迅猛异常,北伐战争正在酝酿之中。正是在这人民革命的前夜鲁迅先生写了《雪》,通过对南方和北方雪景的生动描绘,画出了两幅明丽敞亮的雪景图,表达了鲁迅先生抗击黑暗,向往光明的热望,流荡着催人奋发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我一向珍视这本书。浅黄色的封面,书的左上角是一片白色雪松的剪影,简洁而凝重。书的右边纵向写着红色的五个大字《可爱的中国》,字体是行草。旁边是小三号的红字:方志敏著。书中收录了方志敏烈士的17篇文稿。这是方志敏在身陷囹圄6个多月的时间里,在狱中戴着镣铐写下的。这本书于1951年首次面世,之后一发不可收,一版再版。拥有包括维语、藏语、朝语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的版本。它温暖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  相似文献   

11.
五、推敲选择对阅读对象的内容或写作方法,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见解,进而从中选择出一种正确的答案,这就是推敲选择的质疑方法。例如,阅读《同志的信任》一文时,会发现课文中有两个人物——鲁迅和方志敏。从两个人所占的篇幅来看,每人大约各占二分之一。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一方面写了方志敏同志的被捕,粉碎敌人“游街示众”的斗争,在狱中给党中央写信、写文稿并决定托付给鲁迅先生转交的经过;另一方面写了鲁迅先生收到密信和文稿及珍藏并转送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过  相似文献   

12.
将军与文豪     
从《同志的信任》这篇课文里 ,我们知道 ,方志敏烈士曾托鲁迅向党组织转交自己在监狱里写的文稿。虽然鲁迅不是党员 ,但他以自己崇高的人格赢得了党的信任。除方志敏烈士外 ,还有一位共产党的领导人曾在自己失掉组织关系时委托过鲁迅和党中央联系。他就是陈毅。陈毅生前虽未同鲁迅见过面 ,但对鲁迅非常敬仰 ,据杨尚奎同志在《红色的赣粤边》一文中回忆 ,1934年 ,陈毅同志在赣粤边坚持游击战时 ,因敌众我寡 ,身陷重围 ,日夜思索如何尽快与党中央取得联系。有一次 ,他突然想起鲁迅 ,虽然彼此不相识 ,但他深信鲁迅是支持党的革命事业的 ,于是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可爱的土地!可爱的人民! 半个多世纪前,方志敏烈士在狱中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震古铄今的雄文《可爱的中国》,鼓舞、感染和哺育了几代人,方志敏作为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和伟大的爱国者的形象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五十年后的今天,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民族正气、振奋民族精神,使我们更加感受到《可爱的中国》强烈震撼的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看大屏幕,这是我们班任小辛同学的一篇日记,请大家认真听。今天下午,我们全家到大姨家作客,在表姐的书橱上,一篇名叫《同志的信任》的文章吸引了我。文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爱国革命者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就义前,偷偷用米汤给鲁迅先生写了一封密信,而聪明的鲁迅先生将信浸泡在碘酒中让字迹浮现出来。起初我还真的不信,结果试了试,太奇妙了,还真的能行。我真佩服方志敏同志和鲁迅先生的聪明才智,竟能想出这样的办法,我更佩服科学,它竟这样神奇。[评:在一段优美的乐曲中,朗诵学生的一篇日记导入新课,既亲切自然,气…  相似文献   

15.
骆义松同志:来信提出,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中有两处史料失实,一为《清贫》一文注释中方志敏烈士的殉难日期;另一处是唐(?)同志的文章《同志的信任》中,关于方志敏烈士的遗稿转送给鲁迅先生的细节.为了把上述两个问题搞清楚,我们同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唐(?)同志进行了联系:现把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方志敏同志在一九三五年八月六日牺牲前,留下了在狱中书写的十四篇文稿,《可爱的中国》即是这批遗著之一札。关于这批遗著从狱中送出并转送给党组织的情况,近两年来,《书林》、《党史资料丛刊》、《文史哲》、《北京晚报》、《妇女》、《羊城晚报》、《人民日报》、《档案工作》等报刊,相继发表了不少回忆录、调查材料与文章。其中有的情况明瞭了;有的则说法不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读了《可爱的中国》这篇文章,它是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一方面,我敬佩方志敏的大义凛然、赤胆忠心;另一方面,我非常藐视当时中国的汉奸卖国贼:他们不但不保护养育自己的母亲——中国,反而去帮助残害母亲的敌人。难道这些卖国贼不知道母亲一旦灭亡,中国人就没有了生存的家园了吗?!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方志敏呼吁"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清贫》、《可爱的中国》等著作,是革命先烈方志敏在黑暗的时代唱出的浩然正气歌,这些脍炙人口的文章,真实地反映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闪烁着共产主义真理的光芒,它就像一道精神大餐,教育一代又一代青少年。198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将弋阳二中命名为方志敏中学。这所以烈士名字  相似文献   

19.
唐弢先生《同志的信任》一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接受方志敏同志的重托,冒着生命危险珍藏和转递方志敏所写文稿的经过,表现了鲁迅是共产党人“能以生命相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辞海》上,“同志”这个词有三个意思:一、指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的人。二、政治理想相同的人;同一政党成员相互间的称谓。三、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彼此间的一般称呼。《同志的信任》一文中的“同志”显然是指《辞海》中所列第二条释义。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文艺界一般都称鲁迅为“周先生”或“大先生”(因鲁迅在周氏三兄弟中排行老大),表示尊敬和客气。那么,革命进步文艺人士最早是在何时称鲁迅为“同志”的呢?鲁迅对中共领导与成员又是怎样称呼的呢?  相似文献   

20.
黄欣 《成才之路》2013,(20):90-91
《孔乙己》和《警察与赞美诗》这两篇小说选入了《汉语》第四册,同属第三单元。两篇课文有很多相似点,我在课堂教学时注意把握了这些共同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认真发现相似处,以便理解课文内容,最终提炼文章主题。一、作者《孔乙己》的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擅长写短篇小说,他愿用"匕首"一样的短篇小说刺向敌人的心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的传世名篇很多,如《阿Q正传》《祝福》《狂人日记》《药》等。鲁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