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占奎 《江苏教育》2014,(10):23-25
<正>当今社会,繁荣的背后充斥着迷茫与喧嚣,本应宁静的教育也有些飘然。高中校园里,教师快节奏地工作着,不停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不停地开展常规教育、找学生交流、处理突发事件……周而复始,整天忙忙碌碌。我们是否好好想过:"我们为什么教?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教育?"我们是否好好思考过:"我们该教什么?教教材、教教辅、教学生考试、教学生经验,还是基于课程标准来教学?"所以,我们忙碌着,有时却无所适从。事实上,思想决定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常常受制于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生活,生  相似文献   

2.
张丽华 《辅导员》2012,(12):23-24
我常常想:世界上有许多事情都是那么的奇妙,就像我和我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力量使我们相遇、相知、亲密无间呢?为什么有那么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又那么深刻地融入我的思想,我的生活,让我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呢?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一个教师,只有当她真心实意爱着自己的学生的时候,她才能够把学生完全吸引到自己所主持的教育过程中来,才能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3.
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又教了十几年的语文,我忽然想问自己:这么多年来,我究竟是凭着什么在教语文呢?语文在我身上可曾留下一些什么痕迹?如果不留痕迹的话,又凭什么理直气壮地让学生跟我学语文?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2012年秋季,当我来到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时,便筹划着一节"新"语文课.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把自己于2012年9月6日在高一(9)、高一(10)班两个执教班的第一节语文课也看作是自己语文"新"路上的"起始课".  相似文献   

4.
我常常想:世界上有许多事情都是那么的奇妙,就像我和我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力量使我们相遇、相知、亲密无间呢?为什么有那么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又那么深刻地融入我的思想,我的生活,让我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呢?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一个教师,只有当她真心实意爱着自己的学生的时候,她才能够把学生完全吸引到自己所主持的教育过程中来,才能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5.
做了十多年的教师,整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忙得不亦乐乎,但对什么是教育,从未做过多思考。随着教改的深入,新课程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重新反省自己的教学工作,才发现整天挂在嘴边的"学生"一词处处透露着玄机。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的目的又是什么?仔细玩味"学生"这个词语,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启示。学生:从字面上解读"生"字,含义颇多。①陌生,生疏;②生成,创  相似文献   

6.
<正>开学的时候,常听到其他老师问我:"这届一年级闹啊?"我挺得意地回答说:"不错,这届一年级还是挺安静的。"这就是这届一年级给我的第一感受。好景不长,当学完数字,开始需要学生大量说的时候问题出现了,课堂气氛不亚于六年级课堂的气氛,那种沉闷常常让我出现幻觉,难道他们真的是一年级吗?一、课堂上需要举手回答问题吗?"课堂上需要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吗?让他们回答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课后我产生这样两个问题。我们教学生知识不是  相似文献   

7.
正"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现在的学生根本就是不学无术。""现在的学生脑子里都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每每听到这些话,我都有无限的感慨:学生难教吗?学生不学无术吗?到底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觉得关键在于"学生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作为一名教师,你必须知道学生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  相似文献   

8.
教師的基本任务是‘辦好学校,教好学生。’因此‘如何教好学生?’這是每個教師必須研究的問題。我們必須在工作中去檢查自己‘為什么不能把学生教好?’在一年多的教学工作中,我發現了自己有不少的缺點和錯誤,也有了些经驗。一、徙積極的方面教導兒童要很好的實施民主管理,必须偏重於積極的教导和長期地启发与鼓励,  相似文献   

9.
游敏 《语文知识》2015,(4):58-60
高中小说究竟应该教什么,从哪儿教起,怎么教才好?我想,小说就是讲故事,何不把小说当故事教学?何不用故事教学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开展小说阅读之旅?而把小说当故事教学,要注意什么呢?一、故事如何处理故事教学究竟要怎么教?我想,首先要遵"路"而教。这个"路"就是《高中语文普通课程标准》。故事教学为什么要遵"路"而教?遵"路"而教,可以让故事教学少走弯路。教学《祝福》时,在内容选择上,我确定了故事与写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教师,您有没有这样想过,如果我的学生将来的深造和工作都与我所教的学科无关,我还能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常有人问我在学校是做什么的。起初,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教数学的";现在,我常常会说"我是老师"。这里有一段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芳草碧连天     
又是一年芳草绿。似水流年,芳草地小学走过了半个世纪。常常有人问我:是什么让芳草地溢盈着美妙的诗情画意?又是什么让芳草地充满着如此神秘的魅力?直到最近,一位颇有建树的早期毕业生帮我找到了答案。她说:我在芳草地,不是被"教"出来的,而是被"熏"出来的。是的,这就是芳草地。芳草地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50年来,芳草地彰显着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这里先后培养出7名  相似文献   

12.
偏爱     
我知道,一个好老师,就不能偏爱。偏爱是教师职业的最大敌人。虽然我常常提醒自己对学生要人人平等,可我就是忍不住要偏爱。清楚地记得我从教这么多年来,每教过一届都有一个被偏爱的学生。有跑步健将,有顽皮的“小猴”,有事件制造大王……最早的一届,毕业都快20年了,我至今仍深深地记得他。他来报到的那天,因为课本不够,暂时没领到书。他焦急的眼神四处观看,最后定定地盯在我的脸上,我问他叫什么,他只是看着我不说话。从那时起,他沉默的表情和那双闪动的大眼睛让我时刻注意着他。  相似文献   

13.
芳草碧连天     
苏国华 《辅导员》2013,(12):41-41
<正>又是一年芳草绿。似水流年,芳草地小学走过了半个世纪。常常有人问我:是什么让芳草地溢盈着美妙的诗情画意?又是什么让芳草地充满着如此神秘的魅力?直到最近,一位颇有建树的早期毕业生帮我找到了答案。她说:我在芳草地,不是被"教"出来的,而是被"熏"出来的。是的,这就是芳草地。芳草地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50年来,芳草地彰显着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这里先后培养出7名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的教育究竟缺少了什么?今天当我们有幸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时,我们必须要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审视自己多年来使用教材的方式还能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我教过几年毕业班,总结出一些经验,归纳起来可以用"厚书薄教"来概括。"厚书薄教"的根本目的是:在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努力寻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途径,达到"减负",又"优教"。下面谈谈我"厚书薄教"的一些做法。一、化烦为简,单刀直入"厚书薄教"不是机械地删减教学内容,它是一种单刀直入的教学策略。六年级肩负着升学的重任,有些教师在使用教材时生怕漏掉一点,甚至一个词语、一个  相似文献   

15.
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学习初中语文作文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语文教材中没有给出作文部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常常不知道"教什么",学生也不知道"学什么"。对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几点提升初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常听许多老师说思想品德课难教,总听见“你跟他们讲半天大道理,他们也听不懂呀”诸如此类的抱怨。回想起自己教这门课的时候,似乎也有同感,不过有一回却是个例外。那是给四年级某班上《尊敬老人》这一课,课上我问了学生们几个问题:“你奶奶知道你爱吃什么吗?”“你爷爷知道你的生日吗?”“你姥姥知道  相似文献   

17.
小于同学在我教的班中算是差生了。他非常淘气,上课总是低着头做自己的事情,经常不完成作业,成绩也不好。我对他的这种印象一直伴随他两年多,直到他开始接触高中数学。那是一节高一对数的概念课。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对数,所以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除了小于同学,他还是老样子,喜欢在课堂上想自己的事情。然而,当我讲到自然对数的底数e时,他突然眼睛发亮,眉头紧锁,并缓缓地把手举了起来。他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关于e这个无理数,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他还能有什么问题呢?他不会又要搞什么花样、出什么洋相吧?于是,没等他说话,我就先开口了,有什么事情课下再说吧。当时,我正讲到兴头  相似文献   

18.
刘鹏 《语文天地》2011,(21):32-33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苦口婆心地教了那么多写作技巧,念了那么多范文,学生却没有"灵"起来;老师圈圈点点,辛辛苦苦地批改作文,甚至不惜动用溢美之词,也没有让学生的文章"靓"起来。为什么呢?笔者带着这一问题常常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究竟这个"壳"卡在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改理念最终要落实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发生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业发展也主要依靠课堂。为此,数学教师"读懂课堂",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是凸显数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执教教师要读懂自己的课堂,这是本质目的。一、读懂"教什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课堂上有没有实现目标?教师有没有调整目标?有新生成的目标吗?这些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常常进行课后反思,反思:是否体现数学学科  相似文献   

20.
交互主体性是教学内容设计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常常出现"静死"现象。教者不知怎么搞的,一直不停地说下去,学生顽强地坚持着,少数几个优秀生拉长着耳朵也难以理解教师在讲什么,课后唯一的感受就是教学无内容。与之相反的是另一种极端状况,就是课堂讨论闹哄哄,很多学生觉得无聊,感到课堂上没有收获,同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