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诗歌的多义性是诗歌教学的重、难点。诗歌的多义性可分为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底蕴义和言外义。在诗歌多义性的教学中 ,要善于比较揣摩 ,弄清诗歌的多义性 ;从修辞手法切入 ,把握诗歌的双关义、象征义、比喻义 ;探索源流 ,把握诗歌的情韵义 ;联想补充 ,把握诗歌的言外义 ;剖析创作技巧与背景 ,把握诗歌的底蕴义  相似文献   

2.
<正>【考点透视】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近年来对诗歌鉴赏题的考查,主要还是从诗歌的特点这个角度命题,如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诗歌是通过现象来表达感情;诗歌的想象丰富;诗歌的语言精练;诗歌押韵,有节奏感。归纳一下即四个方面:一是诗歌的内容,二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三是诗歌的表现手法,四是诗歌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对诗歌兴趣不高,不能很好地对诗歌进行赏析;教师忽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提出的要求;诗歌知识不成系统等问题。文章针对诗歌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诵读诗歌还要引导他们了解诗歌的内容、艺术手法与诗歌中的文化的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诗歌教学。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中国诗坛创造了许多奇迹: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是奇迹,它们高耸于文学的高原之上;白话进入诗歌是奇迹,它拓展了诗歌的空间,开始了诗歌的新纪元;朦胧诗是奇迹,它打破了诗歌的封闭状态,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手法;口语进入诗歌也是奇迹,它解构了诗歌的传统主张,开启了诗歌的新生之门。20世纪80年代中期,诗歌形态与诗歌精神发生了很  相似文献   

5.
诵读诗歌、欣赏诗歌,是童年时代对儿童最伟大的馈赠。以人教版教材中出现的两首高洪波创作的儿童诗为例,探究诗歌的规律:相似的结构,赋予诗歌的味道;明丽的视角,激发诗意的向往;动态的描写,构建诗歌的意境;回归现实,表达诗意的童心。并就儿童诗的课堂教学进行探索,即朗读引路,探索诗歌结构;想象渲染,描绘诗歌意境;仿写推动,引发创作乐趣。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构建有效的诗歌审美教育策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开展诗歌审美教育:熟悉时代背景,进行反复朗读;提出基本问题,营造诗歌意境;分析用字用词,培养形象思维;总体感知诗歌,明确诗歌类型;深入探析诗歌,感悟哲理寓意。采用这些策略可以有效达成审美教育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诗歌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途径有:诵读创设情境,体会诗歌的情感;创设品析诗歌情境,深入理解诗歌内涵;运用音乐创设情境品析诗歌;表演创设情境,对诗歌学习进行再创造。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诗歌教学,不仅能体现当下新课标的意义和作用,更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文学素质。  相似文献   

8.
诗歌教学教什么,诗歌教学如何教,这既关涉教学内容,也蕴含教者对教育教学目标的理解。在诗歌教学中,应加强诗歌基础知识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些阅读诗歌的基本知识;强化诗歌解读方法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些解读诗歌的基本方法;注重诗歌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9.
冯广军 《成才之路》2014,(29):65-65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更蕴含着美的情感、意境和形式。诗歌教学万不可脱离诗歌的本质之美。"多维朗读,触摸诗人情感之美;品析词句,破译诗歌形式之美;促发想象,玩味诗歌意境之美;拓展资源,开掘诗歌深度之美",从而让诗歌教学行走在"美"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0.
诗歌寄寓情感且蕴涵美感。小学阶段的诗歌审美教学要立足课堂,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对诗歌韵味进行品读感知。小学语文诗歌审美教学可利用丰富生动的导入,让诗歌更有审美情趣;利用反复用心的品读,对诗歌进行审美感知;利用画面意境的想象,让诗歌更有审美魅力;利用延伸练笔的强化,让学生更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成 《河西学院学报》2011,27(3):16-18,118
朝鲜李瀷与清代赵翼对李白诗歌创作的理论评述包括如下内容:李白诗歌的语言特点,李白的《古风》诗,李白与杜甫、韩愈诗歌的比较等,给我们提供了域内、域外两个诗评视角。对此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拓宽李白诗歌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高等教育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市场经济下人才需求对传统的本科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校需要重新定位和规划,进行分类、分层指导,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多元化,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适应性强的人才,不仅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寻求发展特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李白是我国盛唐时代最具仙道浪漫色彩,同时也是仕途价值取向最鲜明和功名情结最为凸显的伟大诗人.他一生都在不懈地践行"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仕途价值取向,因此李白相当数量的诗歌中都表现了他"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功名情结.他的仕途价值取向和功名情结永远缠绕着他的诗魂,构成了他传奇般的伟岸和悲剧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晚唐诗风情调低沉,色彩晦暗.意境朦胧,词藻华美。李商隐则是这种诗风的开宗立派和集大成者.清人刘熙载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邀。”李商隐朦胧晦涩、深情绵邈的风格全面、深刻、典型地反映了晚唐的时代风貌。最能反映时代风貌和表现李诗风格的则是其感伤主题的诗歌。  相似文献   

15.
考察“魂”与“魄”及其相关的复合词在李白诗歌中的用法,可以看出,李白诗歌中“魂”与“魄’’作为对义词而决不混用,李白对“魂”与“魄”的使用既严格遵循上古汉语的用法,又体现出他的道教信仰,由此诠释了道家用“精魄”一词表达构成生命物质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李白写景诗的风格外观是多色调的,有神奇的美、壮丽的美,也3有清丽含蓄的美。李白写景诗的内涵是时代精神充分个性化的、形象的表现,盛唐气象通过李白的“济世”热情和飘逸个性,转化为空间时间化的动态意象。在艺术创造上,李白继承了“兴寄”和“自然”两大写景传统,在个性表现和自然生成的基础上,一方面尽量呈现对景物的原初感觉,另一方面又象征寄托着深厚的时代内容,是比兴兼得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李俊民是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的后裔,在金末元初文坛的名望仅次于元好问。现存词69首。其中多为酬赠词和写景词。其词主要受到陶渊明等隐逸文人的影响,词人在其作品中多表现闲适放旷、高洁平和的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18.
唐代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其诗其人确实都洋溢着一种魄力宏大、无拘无束的豪放之气,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豪放包含着他豪放的人格和气质,并与他豪放的诗风和诗情相映照,共同组合成为一位血肉丰满、异乎寻常的布衣诗人、人民诗人.李白的豪放主要可以概括为以情抒豪,以景兴豪,以酒助豪,以仙赋豪,以长句写豪,整个地展示了情感性诗人的艺术精神和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七言古诗、乐府与“歌行体”的关系为切入点 ,从唐前歌行体的演化历程及其发展阶段 ,对唐代最终成型的新兴诗歌样式“歌行体”的诗体定义和形式特点作了界定与阐述。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李白的歌行的考察与确认 ,论析了其歌行以“主体性”为内核的表现形态和艺术特征 ,从而肯定了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与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20.
陈樵是元末浙东理学家,他终身不仕,隐居著述,以振兴程朱理学为己任,惜其学术著作皆遗,惟存诗歌《鹿皮子集》四卷。他的诗以咏物、咏怀诗为主,描述了其隐居生活环境,表达了他淡泊独善的追求;他的诗中唱和赠答诗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诗涉及现实内容较多,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另外他还有一些理趣诗、咏史诗等。他的诗歌艺术受时代影响,总体上学唐复古,但不同的体裁表现不同:七言近体学陆龟蒙,七言古体学温庭筠,乐府诗歌和当时以杨维桢为代表的“铁崖派”相呼应,力追李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