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是先秦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时期两大基本美学派别。在先秦,儒家美学主要指以孔子为代表,包括孟子、荀子以及《乐记》等在内的美学;道家美学则是指由老子开创,以庄子为代表的美学。下面将儒道两家美学思想做一粗略的比较。 美学思想的出发点——高度重视人的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 儒家和道家都是以解决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和人生幸福为出发点和前提的,或者说,他们的美学都是在思考、关注和体验人的存在状况和生命意义的哲学反思中所形成和阐发的。他们的美学与他们的哲学、伦理学融为一体,是一种注重情感体验和精神修养,以把握人生境界的美学。他们对美和艺术的运思和言说,是与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对人格理想的追求分不开的。所以,如果说儒道哲学是人生哲学,那么,他们的美学就是人生美学。与时代上大致相当的古希腊美学不同,中国先秦儒道  相似文献   

2.
儒家,道家生死观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尊重生命是儒道两家在生死观上的共同观点,但两家探讨生命的角度不同,对待生死的态度不同,超越死亡的途径也不同。儒家生死观的重心是“生”,首家生死观的重心是“死”。  相似文献   

3.
提起儒家与道家,历来讨论最多的就是两家的对立。近年来,有关研究二者相同之处的成果在不断大量增加。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着寻找道家和儒家之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4.
道家思想对谋略研究有重要启示意义,道家著作尤其是《老子》中有一些论述可视为与谋略有关,比如"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善用人者为之下"、"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等。但《老子》以及其他道家著作并不等同于谋略书。道家一般都对"知"、"智"等持否定立场,也不提倡使用人谋,这是因为通过使用谋略即便会有所得,仍然会有所失,甚至有阴祸。从道家思想基本立场出发,对谋略应持的态度是懂谋略而慎用谋略。  相似文献   

5.
儒家与道家自然美文艺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美作为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一直是儒道两家关注的焦点。儒道两家以不同的人生态度与审美方式观照自然美,根据各自的自然审美观对文学创作的要求,表达了他们对于自然美不一样的理解,构建了风格迥异、相互对应的我国古代两大文艺思想体系:一、自为与自在:两种不同的自然审美观;二、有为与无为:两种不同的文学创作理论;三、平和与清真: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四、得彼与自得: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儒家与道家这种对自然美的不同阐释源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体现了各自深厚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6.
孔子与其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一样,在政治上主张实行愚民政治。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为其政治思想服务的,其宗旨,是要把人们教育成没有自己思想,没有自己独立人格,只知"无违"统治者的"愚直"之民,这种教育是含有强烈愚民色彩的奴化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医学与儒家、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阐述中国古代医学与儒家、道家思想的内在联系,来说明中国古代医学与儒家、道家思想的内在联系,说明中国古代医学与儒、道思想的相通之处:中国哲学为中医学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而中医学也为中国哲学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哲学不再抽象,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与人类共生存。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礼"是言语举止的规范,也是美的表现。从汉字起源的角度来看,"礼"和"美"意义相近,都是表达人们强烈愿望,保证生存繁衍的精神活动。孔子继承和发扬周代礼乐文化,以"仁"释"礼"。"礼"是"仁"也即"人"的表现形式,也就是美。儒家经典文献中记载了许多古代礼仪活动,让后人欣赏,有丰富美感。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应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展现更多的"礼"之美。  相似文献   

9.
作为先锋派的女性作家,残雪擅长用荒诞的语言勾勒惊悚的情境,让迷宫般的世界变得更加模糊,这种晦涩的文学表达使其独立游走于国内主流文学的边缘。虽然残雪极力撇清她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的关系,但综观其不同时期的创作,可以发现她小说中的一些特质与中国古代庄子思想有契合之处。残雪作品中表现出的自我意识、忧患意识和反对异化等思想与庄子思想相通,丰富了读者的阅读视角。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对生存境遇的担忧与思考、对物质世界异化力量的反对与应对让她超越时空,与庄子共频共振。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中庸"具有辩证性,主张行事要适中,要有个标准、原则,要合于"礼",但又不能拘泥于"礼",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孔子认为义与利是对立统一的,都具有主体性。主体都是有目的的,因而义利观也具有合目的性。原则是目的具体化,故此义利观又都具有合原则性。孔子义利思想是以维护家族制度为目的,由之决定的义利总原则是重义轻利。无论对义利原则的确立,还是对"义"的判定,孔子都是以其中庸思想为指导的,"中庸"是孔子义利观的归宿。孔子中庸思想中具有鲜明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丘处机是全真教的一代宗师,但在他的思想中具有明显的儒家倾向,在宇宙观上,他很少谈及道家的道生,而更多是坚持儒家的天生,在天人关系上,他思想中的天不是道家的自然无为之天,而是儒家的义理之天、命运之天;就人而言,他坚持了儒家天地之生,人为贵的观念。此外,他对儒家的中庸之道,反求诸己的内省方法和孝行观多有阐发,足见他“明天人之际,助圣贤之教”。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一位实践上的儒者。  相似文献   

12.
孔子思想中对于君子的人格设计有两种,一是君子之德;二是君子之风。"德"是君子人格的内在底蕴;"风"是君子人格的外在表现。孔子主要以"德"为中心,从君子之德、之学、之才以及君子与人相处等方面阐述自己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13.
孔子一直以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的入仕精神努力寻求其政治理想的实现途径,但在当时的政治条件下他的理想追求却屡遭挫折,这就不免使其产生了很多逸隐情怀。面对出与处的矛盾,他选择以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态度来对待,这体现了其思想中的出处矛盾,同时也体现了其在立身处世方面的一种情怀、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是魏晋时期儒释道思想合流的结果,其在思想资源上呈现出多元性的特征,其中道家思想为《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虚静精神”是创作主体应该具备的心理状态;“技中见道”强调后天学习实践的重要价值;“法天贵真”则指向文学创作内容的真实与情感的真挚;“言不尽意”则开创了中国重要的审美范式。对《文心雕龙》中道家思想的考察与探究可以为深入解读《文心雕龙》提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5.
《易经》为群经之首,是先秦儒家、道家思想的源渊。《易传》对《易经》的解释,贯穿着儒家思想。《周易》对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易经》的取象方式为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提供了“师法自然”的哲学起点。二、《易经》“大和”的思想为儒道两家提供了通过内修方式消解矛盾的哲学手段。三、《易经》阐述的事物关系,影响到儒道两家的人生态度与处世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审美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源远流长,较为系统的审美教育思想,源于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的思想家。本文通过对孔子等人教育思想的评析,揭示儒家、道家的审美教育思想的不同特征,以及对于形成审美教育思想的中国传统的根源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十九世纪超验主义作家爱默生在构建他的超验主义学说时,放眼东方,积极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吸取有益成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与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相比,从"道"与"超灵"、相似的自然观以及对待物质财富的态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因为周公"制礼作乐"而被称为"礼仪之邦",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非常重视"礼"。"礼"起源于保证人类生存繁衍的现实生活,是人类精神特性的产物,是文明和文化的表现。在孔子看来,"礼"不仅是外在的规范,更是"仁",也就是人性的要求。通过"礼",人开展各种社会活动,成就自我。"礼"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又引领人们走向更美好的生活,追求更高的生存境界。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中国音乐、文化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形成并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理论思想体系,对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他的音乐思想为后世儒家音乐思想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音乐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主体。在色彩的认识上,他们也有不同的认识。儒家的教化和道家的自然成就了我国思想认识上色彩观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在色彩的观念和意识上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色彩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