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转喻在本质上是人们言语行为中很普遍的一种思维认知方式。Thornburg&Panther从认知的角度提出言语行为脚本模式。这为转喻认知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间接言语行为研究提出了转喻解释理论,从而揭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本质,为间接言语语用推理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玉敏 《今日科苑》2007,(14):263-263
小学生在"言"与"意"地转换活动中呈现的表达智慧,即是言语智慧。而口语交际中的言语智慧指的是对题材的认识具有独特的见解与感受,"言"和"意"的合一程度良好,用语不再干涩、平淡和苍白。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言语智慧,首先,得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增强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其次,是正确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创建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最后,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的技能,让学生在熟练地运用的同时,感受到它的快乐,使他们以交际为乐,提高他们的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3.
窦丽丽 《内江科技》2008,29(1):167-167
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想表达的有时是直接的字面意思,有时是间接的字面以外的隐含意义。言语行为理论指出当一个人说话时会同时产生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语行为理论最关注的是言外行为,它试图解释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语境才能正确理解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讨论了言语交际的认知语境观,指出言语交际过程是一种交际双方认知语境假设的过程,成功的交际就是双方不断根据话语所取得的语境效果去改变、调整或选择认知语境假设,以取得说话人所传递的信息与听话人理解结果之间的最大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陈昂 《科教文汇》2009,(4):239-239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人们语言交际中需要遵守的语用原则。合作原则可以使人们的言语交际顺利进行。礼貌原则则解释了人们为什么在说话的时候有时候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本文论述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以及它们在人们言语交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语言学界对言语交际的研究中,照应关系的认识是个核心因素.所以如何认识和研究照应关系在篇章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认知角度对言语交际中间接照应的过程做以探讨,论证可及性对英汉照应的影响并结合心理空间理论对间接照应进行阐述,以期揭示照应和言语交际关联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传统语境观是前辈学者对语境的基础性研究;认知语境观从认知角度研究语境,有利于解释语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内在工作机制.传统语境与认知语境各有优缺点,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也各有优势和劣势.所以,二者不可相互取代,但却可以相互补充.真正的语境观应该是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语境观.  相似文献   

8.
塞尔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提出,后经其弟子塞尔的发展与完善,已成为语言哲学、语用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是从语言的使用和交际的角度出发对语言的意义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从而为解释言外之力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9.
朱玲佳  万瑞杨 《知识窗》2010,(8X):16-17
非言语交际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文化角度对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含义作了介绍,详细探讨了相貌服饰、空间距离、目光注视、身体接触、姿态动作与面部表情等在实际生活中的功能和具体应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其他非言语交流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关系,论述了了解文化含义在非言语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语用失误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只是针对言语行为,而忽略了非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文章描述和分析了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等现象,提出了在外语教学和非言语交际教学中的改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彭又新  孙文婷 《科教文汇》2014,(16):128-128,166
如今,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对于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往往容易被忽视。非言语交际是以文化为基础,同样承载着各种文化内涵,非言语交际能力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部分,对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对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入手,来浅谈大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从而使外语教师在此方面的教学能够得到些许启发,使大学生们能够更顺畅地与异文化交际者进行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2.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与语言交际互为补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人们并没有给予非言语交际以足够的重视,使其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经常发生因非言语交际误解导致交际无法顺畅进行,因而影响交际质量的情况。本文从手势,面部表情,目视行为等几个方面分析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以期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如今,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对于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往往容易被忽视。非言语交际是以文化为基础,同样承载着各种文化内涵,非言语交际能力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部分,对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对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入手,来浅谈大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从而使外语教师在此方面的教学能够得到些许启发,使大学生们能够更顺畅地与异文化交际者进行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4.
言语行为是研究语用学及其分支学科"对比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和"中介语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国内外学者先后对"称呼、称赞、拒绝、感谢、埋怨、建议、不同意"等言语行为做过专项研究,研究表明英汉言语行为表达方式、语用意义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探讨英汉言语行为表达形式、语用意义的异同,以及引起语用意义差异的文化误因,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一、绪论 人类的交际有两种渠道:言语的与非言语的。有关研究表明,非言语交际传递了人们交际活动中的绝大部分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交际形式。以前的研究往往只注重于语言的内容本身,而对非言语信启、关注甚少。20世纪50年代以后,许多专家和学者开始认识到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对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依据语言学家James Paul Gee提出的“大话语”和“大会话”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梁玉  李靖 《中国科技信息》2012,(11):213+222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培养具有高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成为我国二语教育中的重点项目,高交际能力不但要求二语习得者拥有海量的词汇,更要求其掌握能够实施恰当的言语行为的能力。在众多的言语行为中,"请求"言语行为是使用频率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为此本文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切入点,对其请求言语行为的习得展开横向研究,旨在找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请求言语行为中的特点,策略以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传统语境观是前辈学者对语境的基础性研究;认知语境观从认知角度研究语境,有利于解释语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内在工作机制。传统语境与认知语境各有优缺点,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也各有优势和劣势。所以,二者不可相互取代,但却可以相互补充。真正的语境观应该是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语境观。  相似文献   

18.
江霞 《科教文汇》2008,(1):65-66
本文试以格莱斯的CP原则与RT理论为视角探讨英语幽默言语解读过程中的心理机制,提出对CP原则的违反能产生会话幽默,较之CP原则,RT理论能更清晰的解释会话幽默这一言语交际的心理推导机制。RT原则与CP原则具有互补性,二者结合起来解释幽默言语的交际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曹美兰  于湘泳 《科教文汇》2009,(27):107-108
人际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长期以来的日语教学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缺乏对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本文主要阐述日语交际中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及几种形式,并提出日语中非言语交际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张冰 《科教文汇》2010,(22):88-88,90
听力是言语交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介绍语用学中的话语分析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该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提出授课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