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源,也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物”是新闻具有说服力的最重要因素。任何新闻都是对客观存在即“物”的报道。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  相似文献   

2.
隗鹏 《青年记者》2007,(11):58-58
无论什么样的稿件,在写作中都要力求一个“新”字,这既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创新的基础。但是记者在具体的新闻采写过程中,往往为报道对象的外在形式和自身的思维定势所束缚,使不少很好的新闻题材在写作加工的过程中落入窠臼,走入了程式化的老路。所以,新闻稿件要出新,记者必须逾越三个关口.从报道事实所依据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新闻采访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新闻写作的质量,如果采访时不深入,不细致,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掌握的事实材料不确切,不充实,到写作时,“米不够”就“假来凑,添枝加叶,搞“客里空”;或者采访时满足于第二手材料.不亲自到现场.不核实查对,就急于写成报道,往往写出的新闻质量不高,没有真实反映出客观事  相似文献   

4.
新闻舆论监督和其他权力一样需要进行规范,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制约和监督,否则,就会造成新闻舆论监督的“越位”,导致新闻对舆论监督自身监督的“缺位”,这种“越位”和“缺位”使得新闻舆论监督权力的绝对化,以至权力被滥用,滋生腐败。  相似文献   

5.
新闻写作是新闻报道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说新闻采访解决的是新闻的“原料”问题,那么,新闻写作解决的就是加工、制作的工艺问题。传统新闻写作有“倒金字塔”的结构模式,即重要材料放在前面,次要材料放在后面,以便于读的阅读。事实上,哪怕这样也依然有一部分信息是属于冗余信息,传播方仍然需要拿出相应的篇幅或资源(版面大小,节目长度)来提供这些信息。  相似文献   

6.
谈新闻写作中的『物』『意』『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指作者从客观世界中得到各种材料后,经过大脑的思考,形成某种思想认识,这是新闻“意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陌生化”艺术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用得较多。它通过艺术变形使文学形象更加生动,使作品更具艺术张力,从而更加吸引读者,这已是文学界的共识。但是,尽管“陌生化”艺术手法实际上已在新闻写作中运用,而新闻教科书和新闻论著中却少有涉及。因此探讨一下“陌生化”艺术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对丰富新闻写作理论和增强新闻写作手段都很有必要。“陌生化”唤醒读者的“新”感觉 新闻要新,人人皆知。一篇新闻作品是否新鲜,当然首先取决于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但是对读者来说,评价新闻是  相似文献   

8.
陈连胜 《青年记者》2007,(12):78-79
新闻写作的角度,就是指新闻写作的突破口和落笔处。选择角度既要求符合写作要求,又要注意写出新意,这是新闻“新”的重要标志之一。人们每天看新闻、听新闻,对老一套早已厌烦,换个新角度效果就不一样。特别是一些需要反复宣传的主题,就更需要研究新的角度。抓住本地特点,从不同角度来报道,宣传效果肯定会好些。那么,新闻写作的角度应该怎样去选择?笔者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的写作要摆脱程式化、公式化的框框,要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生动性,报道应找准“动情点”。笔者认为,一则新闻报道能否打动人心,关键在于找准最有代表性、最能揭示新闻价值的“动情点”,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若能抓住动情点,就能使新闻报道“出彩”、“传神”,满文生辉,就能抓住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10.
创立现代新闻价值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念将新闻价值、新闻价值的要素和新闻价值的标准视作同一个对象,埋下了自我颠覆的祸根。现代新闻价值理论认为,最令人欢迎的新闻是所谓“怎么办”的报道。因此,媒体需要增加解决社会问题的报道。所谓现代新闻价值,就是指新闻满足受众需要所表现出的效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各级党委、政府、人民团体和各经济组织等所召开的各种会议,作为新闻的聚集地,都是报道新闻、获知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富矿。但对不同新闻媒体来说,因为受众对象不同,其报道会议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对近年来兴起的省级晚报(都市报)来说,因其读者对象是以都市市民为主,这就要求在报道会议消息时,无论是报道角度、报道内容、报道方式,都要和在我国媒体中长期占重要地位、用来指导工作的党报有所不同。都市报的这种属性,决定了它在报道会议时,必须跳出传统会议报道的路子,从中找到鲜活的真正为读者关心的“兴奋点”来。一、透过…  相似文献   

12.
新闻学专家认为:用好背景是新闻成功的一半。档案正是新闻背景材料的一个重要来源。在新闻研究中,大量运用新闻背景的报道称为“解释性报道”。《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等报刊都以“解释性报道”见长。据统计,《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所发的新闻中90%左右属于“解释性报道”,美国1978年出版的《世界大百科》将“解释性报道的增多”列为20世纪以来美国新闻事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可见,在世界范围内,利用档案资料作为新闻背景在新闻写作中大量、巧妙运用,已成为新闻写作发展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安冬 《青年记者》2007,(3):85-86
新新闻主义(New Journalism),又译“新吉纳主义”,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被认为是20世纪新闻学界最激进的一种报道理论,20世纪60年代是新新闻发展的高峰时期。新新闻主义的典型特征就是报道介入事件当中,并作详尽分析,真实刻画人物心理和事件发生的场景,重视细节的描写,简单来说就是用学的笔法来写新闻,即所谓的“创造性非虚构写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任志萍 《新闻界》2006,(3):52-53
很长的一段时期在我国,体育新闻报道星现着一种“大足球”倾向,各类体育新闻媒体都不约而同将比较大的报道空间和报道重点放在了足球项目的报道上,除此之外,互联网的体育新闻报道、都市报、晚报等,都给“足球新闻”留出了相当的版面。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为足球赛事新闻语篇,语料主要来自《体坛周报》、《足球》《足球周报》等报刊以及搜狐体育等网络的文字报道,不包括照片、图表、图像、声音等符号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周骥  忻志伟 《新闻实践》2012,(2):81-I0001
生动、简洁、精炼、准确——这是几个经常被用来形容优秀新闻作品的词汇,也常常被视作是对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看似简单的词语。对于一名记者来说。要想每篇报道都能“达标”。也非易事。  相似文献   

16.
对话理论下的民生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了有关“民生新闻”的三个问题:第一,从“民生新闻”的选题来看,它是“与民沟通”的对话。第二,从“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来看,它又是“得民认同”的对话。文章第三部分提出了“民生新闻”要警防的三个误区:去“政治化”倾向,“粗俗化”倾向和“同质化”倾向。  相似文献   

17.
李林涛 《新闻窗》2014,(3):83-83
新闻工作就其主要方式来说,是一项写作的工作。写作要有材料,事实是一种材料,背景也是一种材料,都要靠平时的观察积累。对于新闻写作来说,临时性的采集材料是必须的,但是要不断地写作,在材料问题上,就不能只是“现趸现卖”,而要建立一个自己的仓库,有计划地进行持续的收集工作。记者现采访,现写作,也能完成任务,但难于写出有分量、有深度的报道,这是因为:新闻事实的发现,往往依赖于记者平时的情况贮存,并且只有在材料的观照下,新闻事实的重要性才能被认知和充分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有西方记者指出:记者如果在导语写作中没有能力,那他就没有写作能力。任何一条导语都肩负着如何把主要新闻事实及其意义表达出来,如何吸引读者来阅读该篇新闻的双重任务。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说,导语应是所要报道事实中的最重要的亮点,是整篇新闻的一个卖点;对读者来说,导语应是激发读者阅读的一个兴奋点。在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时间通常占据整篇新闻构思与写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19.
谢常青 《新闻界》2005,(3):104-105
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写作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美国新闻学者的这一新闻理念,使“新闻故事化”成为众多记者在新闻写作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以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喜好,容易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以至达到共鸣等显著优势同样引起中国记者的兴趣并付诸于广泛实践,在新闻界兴起别样的新闻表现风格。这种新鲜、生动、细腻的新闻叙述方法改变了我国新闻报道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单调、僵化、枯燥乏味的状态,使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大幅度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  相似文献   

20.
有西方记者指出:记者如果在导语写作中没有能力,那他就没有写作能力。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说,导语应是所要报道事实中的最重要的亮点,是整篇新闻的一个卖点;对读者来说,导语应是激发读者阅读的一个兴奋点。在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时间通常占据整篇新闻构思与写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考察当前新闻导语写作,就会发现概念性导语、概括性导语、笼统性导语、综合性导语等等抽象性导语充斥在我们的新闻报道当中。抽象性导语恰恰忽视了读者阅读新闻时的首因心理,不能调动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缺少激发读者阅读的兴奋点。为解决这个问题,记者在采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