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口技》一文里,编者将“会宾客大宴”的“会”解释为“集合”,笔者觉得不妥,不敢苟同。 首先从句子结构上看,将“会”解释为“集合”,整个句意为“集合宾客而大摆宴席”,这似乎讲得通。但“宾客大宴”是因强调“宾客”而将其置于“大宴”前的。这种前置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并不少见,如“会”作“集合”解释,就讲不通了。  相似文献   

2.
清人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赞扬了口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艺,表现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能。对这篇文章,人们往往只注意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所表现的口技表演之"善",而忽略了这场口技表演的艺术设计之"善"。下面,笔者对它的艺术设计之"善"作一简略的分析。 一、从演出地点的选择看 这场口技表演,把演出的地点放在"宾客大宴"的厅堂上,是非常巧妙的,"宾客大宴",  相似文献   

3.
<正>任何艺术都要讲究节奏,寻求变化。清代林嗣环撰写的文章《口技》中"口技者"表演的口技之所以产生那样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是与表演者恰如其分地演绎口技的节奏变化分不开的。总览全文,《口技》的行文结构与刘成章先生的《安塞腰鼓》有异曲同工之妙,两篇文章的开篇和收尾都有相类似的静态场景描绘。先看两段文字: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  相似文献   

4.
口技     
1.指出下列各组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叫 会宾客大宴 会心微笑 京中有善口技者 定伯曰:“大善” 止增笑耳 絮絮不止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翩哟剧哟剧哟 2.摘出文中表示时间的五个词语。 答: 3.翻译以下各句。 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译文: ③众妙毕  相似文献   

5.
《口技》是一篇不足五百字的短文,但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难以忘怀。这篇短文强烈的感染力在于作者在叙述过程中的形象运用,以“可视画面”、“可闻音响”打动读者。课文对场景、人物、事件、氛围的叙述均用以实物为依据的白描手法,凭画面说话而紧紧抓住读者,完全摒弃了抽象的形容词运用,而使文章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且看该文的开篇:“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寥寥五十余字就把事件之主角、场景、道具、观众交待得清清楚楚。而这种交待全是以“可…  相似文献   

6.
<正>【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  相似文献   

7.
舞台摄影,绝不仅囿于拍摄演员正影、背影、侧影的光彩照人和远影的扑朔摇曳。为了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演员的多彩风姿,而是镜头总会摇向那些热情有加的观众,他们或鼓掌喝彩,或登台献花,或眉目送情。此时会更让旁观者感受到演员歌喉的圆润、舞姿的轻盈。这观众的喝彩、献花、送情就是一种侧面烘托,这种侧面烘托会把演员表演的精良展示得更淋漓尽致。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口技》一文。《口技》开篇所渲染的“满座寂然,无敢哗者”的肃静紧张的气氛正是“忽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所造成的客观效果,首次侧面烘托出口技人表演之“善”;“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这是口技表  相似文献   

8.
初读《口技》,有几处令人颇感费解。一是古人表演口技为什么与今人不同,要躲在“屏障”后面?二是文中“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一段描写有浮夸不实之嫌。三是《口技》赞的是口技表演者的非凡技艺,读者赞的也是口技表演者的非凡技艺,当我们只专注于口技表演之“善”的时候,无形中就有了一种误解,似乎《口技》描写得精彩主要是因为作者有幸遇上了那样一场绝妙的表演。但反过来想,并不是每个有幸欣赏到那样一场精彩表演的人都能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的。那么,《口技》作者的过人之处在哪里呢?难道仅仅是…  相似文献   

9.
“侧目”怎解等三则———与杨宝生、玉荣杰等商榷浙江/张圣春一、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口技》)杨宝生先生《〈口技〉注释献疑五则》(《语文教学通讯》1996年第12期)一文认为:从“侧目”的语法结构来看,“侧”是修饰“目”的;...  相似文献   

10.
《信陵君窃符救赵》:“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对此《教参》译为:“在这时,魏国的将军、相国、宗室等宾客坐满了厅堂,等待公子开宴。”《教参》认为“宾客”指的是“将相宗室”,泛指信陵君家中的客人,误矣。其一,“将相宗室宾客”说的是三个方...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行三年制初中语文三册第八课《口技》中的“会”,课文中注为“集合”。翻开《现代汉语词典》,“会”的注释有十条,第一条为“聚合、集合”意。可见课文注释所取的是第一条。然而教师教学用书的译文中译为“正好碰上”,乃是按注释第十条“恰巧”、“正好”注,词典上明确标明”书”字,表明为书面上的文言词语。另据《辞海》有关“会”的注释有  相似文献   

12.
信陵君窃符救赵》1.“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课本注:“[遍赞宾客](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赞,引见,介绍。”此注对“赞”字的解释并不错,问题是介绍的“方向”不合语境。诚然,所谓“介绍”总是双向的,即向侯生介绍“宾客”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口技》中“奋袖出臂”一句,教材(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注为:捋起袖子,露出手臂。笔者以为“奋袖”二字的解释欠妥。  相似文献   

14.
《口技》一的作是清代顺治年间的进士林嗣环,该中有几句是这样的:“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笔在研读此时,发现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这几句的翻译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四册(必修)《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的注释,舛误有三,现逐一指摘辨正。一、遍赞宾客“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句“遍赞宾客”,课文注:“(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赞,引见,介绍。”人教社教参译:“把宾客一个个介绍给他。”这么注译,颠倒了被介绍者与听众对象的位置,不确。正确的解释应是“把侯生周遍地介绍给客人”或“向(在座)诸位宾客介绍侯生。”理由如次:  相似文献   

16.
文人趣答     
1945年,在重庆的许多文化名人应邀参加廖冰兄漫画《猫国春秋》首展剪彩仪式。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自称为兄?”版画家王琦代为解释说:“他妹妹名冰,所以他名叫冰兄。”郭沫若听后,哈哈大笑,说:“噢,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叫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一句话引得满堂宾客捧腹大笑。抗战胜利后,张大千要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在饯行宴上,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见众人不解其意,张大千解释道:“你是君子———唱戏动口,我是小人———画画动手。”一句话引得满…  相似文献   

17.
口技 讲授《口技》一文,他在导入时,给学生表演了一段“口技”——鸡犬相闻。他蹲在讲台桌后面,就像“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样。只听见鸡鸣、犬吠、羊咩、牛哞、猫喵、鸟叫……教室一下沸腾了,大家竞相模仿表演起来,真的出现了“鸡犬相闻”的情景。学生情绪一度高涨之时,他又来了一句:“欲闻口技名家之表演,请读课文《口技》!”  相似文献   

18.
林嗣环的《口技》以寥寥三百余字,绘声绘色地记述了清代顺治年间京城里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口技艺人高超精湛的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艺人的智慧和才能。在盛赞口技表演者的同时,不能不为作者侧面烘托的表现技巧所称道。文章紧扣篇首语“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字,多侧面地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擅长的技能。先从口技艺人的表演空间看。文章开头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交代了口技艺人施展本领的场所是临时设置的“八尺屏障”之中,再除去“一桌、一椅”的位置,可利用的空间是极其有限的,而在这极有限的空间里,口…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这么一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这是描写欧阳修宴请宾客的场景的。“射”书下注释为“投壶”。但投壶是什么样的游戏,我查阅了些资料并整理下来。  相似文献   

20.
【课文品读】 “善”在哪里? “善”在一个“善”字开篇。“京中有善口技者”,点出一个“善”字。“善”既是全文的线索,一个“善”字贯通全篇,串起“口技者”精心模拟的三个场景;它又是概括本文题旨的关键字眼,口技者的表演,一言以蔽之:“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