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和动物的意义。 2.指导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查阅资料。 二、课的类型及课时安排:实验与查阅研讨课,二课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实验。 难点:光合作用实验的全过程。 四、第一课时所使用的教具: 1.植物性蛋白质的检验:面粉团、纱布、水盆。 2.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一盆阔叶绿色植物、不透光的黑纸、回形针。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共有七课:四至八课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四种器官——根、茎、叶、果实,第九课指导学生认识种子的传播方式,第二十二课指导学生认识植物怎样过冬,为了照顾季节,便于通过实际观察进行教学,这课未与其它几课编排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教材:义务教育小学自然五年制第七册第五课(六年制第九册第五课)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 课前准备: 1.分组材料:酒精灯、火柴、小塑料袋、小纸蛇。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内容: 新编义务教材第三册自然关15课,从知识内容可分为7个方面(按大纲知识单元顺序): 1.植物部分包括:第5课、第6课、第7课和第8课。这部分在第一、二册认识植物叶、花和种子外部特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果实、根、茎的外部形态,认识一株完整的植物体(被子植物)。 2.动物部分包括:第1课和第2课。这部分内容要求指导学生认识两种常见昆虫的外部特征,以及吃食的情况等生活习性,进而为三年级建立昆虫概念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练习内容自然第四册15——18课植物单元练习主要内容是: 1.使学生初步认识水在植物体内的过程,即水的吸收、运输及蒸发的简单过程。知道植物跟水的关系。 2.知道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对人和动物的意义。 3.知道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受精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二、练习要求 1.加深学生对植物生理知识的认识。在已认识植物形态构造和人体生理知识的基础上,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习植物生理功能的知识,包括植物的水分  相似文献   

6.
《植物的茎》(第七课)属观察课课型。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观察植物的茎在整株植物中的位置和作用为起点,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茎。从而形成茎的概念,学会按茎的软硬不同,把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认识过程来组织教学的。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各种植物茎的异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发展他们初  相似文献   

7.
本册教材四至九课的内容是植物的外部器官。小学生对花草树木并不陌生,但认识比较肤浅。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认识植物部分器官的特征,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分类的能力。教学建议如下. 第四、五两课可合并上,先上第五课。  相似文献   

8.
一、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春季的显著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春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到野外观察动植物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 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你们知道春季有什么特点吗?今于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春天。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在知识方面,划分为六个教学单元:(-)水的三态变化:包括第1、入3、4课c在低年级学生认识了水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沸腾,水蒸气的凝结、凝华,冰的融化、升华,以及台和霜的成因;进而指导学生认识水在液态、气态、固态之间是可以相互变化的。(二)空气:包括第气67课。在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了空气的物理性质、空气的热胀冷缩、大气压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风的成因及风的观测。(三)植物:包括第8‘9、IOxll课。在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了根、茎、叶外部形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根、茎…  相似文献   

10.
一、本册教材概述本册教材在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教学单元。互.电:在低、中年级学习了摩擦起电、电路等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电的种类、带电体的相互作用、雷电的成因及电热。包括第l、2、3、4课。2.空气:在低年级学习了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成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燃烧和灭火以及空气的污染保护。3.宇宙:指导学生认识我国古代天文仪器——日署和圭表,学习观测太阳高度的方法,观察春夏季的显著星座D包括第10。11、12课。4.植物:在学习了植物器官的形态、植物的营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植…  相似文献   

11.
一、知识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自然第二册(人教版)共15课,从知识内容上,可以分为七个方面: 1.植物:第1、6、7课,主要指导学生认识花的外形特征,学习盆栽大蒜、水培大蒜的方法,学习花盆种花的方法。 2.动物:第13、14课,主要指导学生认识金鱼、青蛙的外形特征、运动方式以及吃什么食物,为中午级学习鱼类、两栖类知识打基础。 3.力:第2、3课,指导学生建立浮和沉的概念,为中年级学习水的浮力打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制定好教学目的是上好自然课的前提和关键。为了把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制定好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的教学目的。一般来说,在制定教学目的时,知识和能力可以这样搭配: 指导学生认识物体的属性或形态结构的课(如《怎样认识物体——水》、《植物的根》等),可以把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定为能力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执教:辽阳市灯塔乡中心小学 夏志明 指导;辽阳市灯塔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 李艳华 辽阳市灯塔县教师学校教研员 郑伟 教学目的: ①此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课中关于植物知识的第一课,属于观察课型。②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几种植物的叶,了解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比较各种叶外形的异同,认识一些叶形和建立叶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比较常见作物的种子在外形上的不同,指导学生认识这些种子,并能说出这些种子的名称。2.通过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指导学生认识种子在构造上都具有胚根和胚芽两个重要部分,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细小构造的能力和把握物体共同性的能力。3.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懂得把种子“种”在玻璃杯里的方法并能在课后各自观察、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体会一粒种子就是一株植物的雏型。教学重点: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找出其共同点。课前准备:1.前次课要求每个学生带一个无色透明的玻  相似文献   

15.
《各种各样的茎》属于指导学生运用观察的方法去认识植物形态的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是这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尽力提供充足的实物性材料,让学生直接感知是这类课教学的重要条件。 夏明先老师执教《各种各样的茎》一课,在如何根据自然教学大纲的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农村学校  相似文献   

16.
《日食和月食》自然第五册第16课,属于逻辑推理课型。本课教学要求是:(1)通过插图、幻灯、录音、游戏,实验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指导推理,认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通过实验、游戏明白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活动的欢乐,达到乐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植物怎样繁殖(二)》,是在学生初步了解植物水分代谢、光合作用等知识的基础上,继植物的有性繁殖后,对植物的另一种繁殖方式——营养繁殖的学习。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初步掌握用植物的营养器官繁殖的某些技能。本课是一节比较典型的技能训练课,下面仅就这节课中关于地上茎繁殖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溶解》是人教版“九义”教材第六册第六课,该课是在低年级学习了水的一般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水有溶解其它物体的性质。首先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溶解,初步建立溶解概念,然后通过判别一些常见物体能否溶解来巩固溶解概念,最后指导学生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课属于建立科学概念的课型(自然课课型的新划分中的一种课型)。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溶解,能正确判断某种物体能否溶解在水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昆虫》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八册第八课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小学自然第三册学生认识了蚂蚁、蟋蟀等动物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本课与《两栖动物》、《益虫和害虫》两课构成本册教材的“动物”教学单元 ;从能力培养看 ,属于“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的系列。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 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 ,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都要经过变态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 人格目标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多学好问、…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六册《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一课,其教学目的要求是:1.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性能和它们的用途。2.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要求,课堂教学时应结合自然学科的教学特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实验,帮助学生获得关于物体导电能力的感性认识 教学这一课时,应指导学生去亲自动手实验,从中感知导体、绝缘体的导电性能。课前让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例如:干电池,小灯泡,各种常见的导体(像小刀、钉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