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课本注释:〔郭〕外城。这种注释是不够妥当的。就诗推理,木兰的父母不是从内城走到外城去迎接女  相似文献   

2.
《木兰辞》中“出郭相扶将”里的“扶将”一词,有人解释为:“将”是“扶”的词尾。其实这个“将”和“扶”是同义词,“扶将”应该是同义复音词,不能把“将”当作动词“扶”的词尾。从古书中可以看出一些传统的用法。《正韵》解释:“将”,“扶持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教材,但对“好自相扶将”一句的注释,我们认为不妥。“好自相扶将”一句,课文下面的注释为:“好好服侍老人家。扶将,这里是扶持意。”这种解释,我认为起码有两点值得怀疑:A、在结构上,“自”的意思没有着落,遗漏了;B、如果此句如课文所释,那么,岂不与上句“勤心养公姥”重复?其实,在这句中,“自”字是有具体意义的,指对于自己。“扶将”是扶持意,此  相似文献   

4.
言中,指代性副词“相”一般表示互指,相当于“互相”、“彼此”;在一定的场合又可表示偏指,或指第一人称,或指第二、第三人称;又可表示递相,有“一个接着一个”的意思;还可以表示共相,有“一块儿”、“共同”的意思。“相”的指代作用的细微变化,如果不细加辨别,译释时可能产生偏差。例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勤心养公姥。  相似文献   

5.
1 .自、复最早注意“自”“复”后缀性质的是清人刘淇 ,其《助字辩略》卷四和卷五曾分别列举到“自”和“复”的语助用法。其后再次揭示这一现象的是吕叔湘先生 ,他在《开明文言读本导言》中说“(自 )附在故、正、终、犹等副词后 ,本身无明显意义。”近年来 ,学者们通过大量材料的调查比勘 ,逐渐认同了“自”和“复”是从中古起便常常缀于词根之后的词尾。教材中的“自”尾派生词比比皆是 ,却无一处有注 ,实为一大遗憾。教材中例见 :昔作女儿时 ,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 ,兼愧贵家子。  《孔雀东南飞》勤心养公姥 ,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忽如夜春风采,干树万树梨花开”,当时的评课观是一课堂没有了多媒体课件,就是一堂非常落伍的课,自然就不能称其为好课。后来,一堂课的课件做得相当精美、用得又较多时又要挨批,理由自然是教师不在。实”处做文章,尽搞些“花花草草”。风向忽左忽右,教师也只好向左走走,又向右走走。然而在笔者看来,好课就好比是好花,信息技术就好比是绿叶。没有绿叶相衬的好花,总感觉有些欠缺,谈不上完美。当然绿叶遍地,只衬着些花骨朵,也无美感可言。因此,笔者认为。“好花还需绿叶扶”,信息技术在课堂中适时、适地、恰当的“扶持“,可获得画龙点睛、好花绿叶相扶相衬的效果。下面就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相扶作用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公姥”“公姥”一词在诗中有两例:一是刘兰芝对焦仲卿说的:“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二是刘兰芝临离焦家时对小姑说的:“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这两例的“公姥”,一般皆解为“公婆”。在此诗中,因是出自刘兰芝之口,故似乎还说得通,但仔细一琢磨,就不尽然了。因为这是刘兰芝对焦母所生的儿子、女儿讲的,翻译过来就应该是:“你去告诉公婆”,“你要用心侍候公婆”。当媳妇的在丈夫、小姑面前怎么能这样称呼呢?这既于情理不通,在词义解释上也不确切。看了北朝乐府民歌《琅琊王歌辞》,我们才明白了,原来“公姥”就是“父母”。那首歌辞说:“东山看西水,水流盘石间。公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这“公死姥更嫁”的话,不正是俗话所说的“爹死娘出  相似文献   

8.
我国秦汉时代的文献,把居住在朝鲜半岛北部的朝鲜先民称为“秽貊”、“(艹岁)貉”“(氵岁)貊”。《汉书·食货志》作“秽貊”:“彭吴穿秽貊、朝鲜,置苍海郡。”《汉书·夏侯胜传》作“(艹岁)貉”:汉武帝“东定(艹岁)貉、朝鲜,廓地斥境,立郡县。”张晏注:“(艹岁)也,貉也,在辽东之东。”颜师古注:“(艹岁)字与秽字同。”《后汉书·东夷列  相似文献   

9.
申志贵 《广西教育》2012,(42):51-51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爱”也是班主任工作不变的旋律。相识,相知,相爱,相扶,是美好爱情的四步曲,也同样是班主任工作的四步曲。下面,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谈谈班主任工作的“爱情四步曲”。  相似文献   

10.
梦魂昨夜到桐城, 故旧相扶竞出迎。 互贺白头犹健在, 也难笑里暗吞声。  相似文献   

11.
‘你别捶了,我来帮你练。” {了、~一__岁·:毛 少厂曰洲不“我这就将功夫传给你!”(7)这天蛋蛋和芹菜胡子从姑姑家吃饭回来。一说一的其沫一子一举块泡”。(12)芹菜胡出了真情。“我一个指头,就能 将你戳一个洞!”真假大侠——芹菜胡子系列故事之三@范锡林 @董晓燕  相似文献   

12.
夸张讽刺     
夸张这种修辞格,也叫做“铺张”。王充《论衡》称之为“增”,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夸饰”,近人唐钺的《修辞格》称之为“扬厉”,鲁迅有时也称之为“廓大”。照鲁迅的说法,夸张和漫画一样,是“廓大一个事件或人物的特点”,使之“更容易显出效果”。而所谓“显出效果”,就是“确切的显示了事件或人物的姿态,也就是精神”,使人一目了然,得其艺术上的真实。夸张不拘泥于事实的真实,却也基于事实的真实“,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夸张,而是“胡闹”和“笑话”了。  相似文献   

13.
朱熹赠诗     
朱熹有一次得了脚病,有个道士给他施行针灸治疗后感觉好转,他非常高兴,重谢了道士,还作了一首诗赠给道士“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率翁。”道人得诗就走了。没过几天,朱熹的脚病又发作,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好文章是“做”出来的。这里所说的“做”,就是实践,就是多思,就是寻找科学的依据。理由如下:(1)做,可以“做”出“火花”。只要做一个教育教学研究的有心人,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心研究,就会有真实的事实感受和独到的认识与见解。这些见解就可能成为一篇好文章的立意。(2)做,可以“做”出细节。教师要善于观察、收集、积累第一手材料,特别是实施某种变量后所引起的变化。这些细节往往是文章最有用的论据。(3)做,可以“做”出信度。教师在教育研究中要学会运用科学量表进行教育测量,对结果作出定性分析,得出形成性结论。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15.
我和小猴玩警(jing)察(cha)抓小偷(tou)儿游戏,小猴当警察,裁当小偷儿。我问小猴:“准(zhun)备(bei)好了吗?”小猴说:“准备好了。”我大喊一声“开始”就往前跑。小猴跑得更快,我刚出大门,它就把我抓住了。  相似文献   

16.
我爱车     
“这是捷(jie)达王吧?”“不对,这是捷达!”“我怎么觉得这就是捷达王。”我从一岁半就能分辨(bian)出这两种车, 而妈妈到现在还经常分不清它们呢。我从小就被大家称(cheng)为“认车狂(kuang)”,因为只要是在我视线之内的车,都会被我大声地  相似文献   

17.
一、拼音的复习——玩中巩固经过摸索,上学期我设计出一种“拼音牌”:将拼音字母制作成小纸片,就像一副扑克牌。玩的时候首先将“牌”分发到每个参与者手中,一方先出一张“牌”,同时念“我出×(如‘b’)”,然后另一方出牌,所出的“牌”要能与对方的“牌”相拼。(比如出“n”,出牌者要念“我出n,b——n——bn,斑马的斑”)如果拼对了,对方的这张牌就赢过来了,最后看谁赢的牌多。在开心的游戏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复习了字母,训练了拼读,玩得可开心了。我还鼓励学生下课也玩这个游戏。有几个学生居然发明了玩“生字牌”的游戏,看来学生们对此兴…  相似文献   

18.
封建社会中,中国妇女,特别是已婚女子的命运是极其悲惨的。夫家对媳妇稍不顺心,可以随便找个“理由”将其逐出。被称为儒家经典的《礼仪·丧服》中就有所谓“七出”之说。这“七出”的大意是:妻子不生育可以“出”,妻子说话罗嗦(一说为“私蓄财产”)可以“出”,妻子淫佚可以“出”,妻子不孝顺公婆可以“出”,妻子妒忌丈夫的小老婆可以“出”,妻子有病可以“出”。统观全诗,只有一条与兰芝对上号,这就是兰芝没有生育。如果仲卿与兰芝有子女,按常情,诗中会有描述的,然而恰恰找不到丝毫痕迹,倒是有许多地方  相似文献   

19.
谈谈抒情     
清黄宗羲谈到“文以理为主。然而情不至则亦理之郛廓耳。”(《论文管见》)他又讲;“今古之情无尽,而一人之情有至有不至,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也。”(《明文案序上》)可见情感在文章中的作用,但是在文章中怎样抒情?这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辅导难点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唐晶 《幼儿教育》2002,(12):45-45
希望树材料与工具:卷纸芯、绿卡纸、白纸、油画棒、剪刀、固体胶。制作方法: 1.将卡纸剪成“树冠”状,然后将其贴在卷纸芯一端。 2.请孩子们在白纸上画出心中的希望,并将它贴在“树冠”上,一棵美丽的“希望树”就做好了(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