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氓》与《美狄亚》是中西文学史上较早描写弃妇的作品,它们确立了所谓“痴情女子负心汉”、“始乱终弃”式的文学主题。历来这些弃妇作品中的弃妇形象成为人们研讨的主体,而对其中的负心汉形象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一些。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氓》和《美狄亚》两部弃妇作品中的负心汉形象,在对其基本特征进行探讨的同时,揭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对负心汉形象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在其作品中构筑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但评论家对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描写却颇具争议。仔细阅读他的作品,会发现海明威是个有着鲜明的女性意识的作家。尽管他作品中女性的地位显得不太重要,却个性鲜明。本文通过分析海明威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里的女性形象,解读海明威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唐五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商贾形象,他们在各色各样的角色中,显得非常贫乏、呆滞和负面,而且在作品中一般都处于无关紧要的地位。而与这些商贾形象不同的是由科举入仕的工商子弟形象。这部分工商子弟虽然出身卑微,但他们受益于科举及第,从低贱的门槛中跳了出来,因而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也与普通商贾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正一、重启发形象最大的特点是具体可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给学生,而应启发学生感悟形象,使作品中的形象直接作用他们的感觉,显得真切而生动,使他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临其境,从而能够多角度地思考,多元化地感悟。如学习《祖国山川颂》时,文章中有许多景物描写,创造出了许多形象,如对家乡的描写:细雨如烟、小溪微涨、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中描写的是空明澄净的月夜竹林之境,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安闲自得,尘虑皆空。情景交融,语言自然,使意境显得特别深远。教学古诗,如何通过语言媒介,去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追求诗歌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6.
<正>初中语文教材中,入选的课文大部分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文体上看,小说、戏剧、散文、诗歌四种文学样式都有;从年代地域上看,古今中外兼备。因而,指导学生读好文学作品,特别是指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显得尤其  相似文献   

7.
观众对歌曲的审美直接来源于歌唱者的演唱,直接感受于歌唱者的“声”与“情”。美好的歌唱应该是感情真挚,语言形象准确,技巧方法运用自如,成为诸种因素融会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品,作品写得好,还要靠歌唱者演唱得好,才能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因此,歌唱者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女歌手》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俄罗斯作家维·彼·阿斯塔菲耶夫。备课时,我预设的教学重点是分析女歌手的形象和欣赏景物描写的独特视角。或许是外国作家的作品与我们的生活有相当大的距离,学生读书的时候显得漫不经心。为了给分析女歌手的形象作准备,我首先问了一个问题:文中女歌手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有学生回  相似文献   

9.
刘文风 《语文知识》2003,(10):13-13
冰山理论,是海明威1932年在其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的创作主张。他形象地把文学创作比作冰山。他说,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看得见的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而隐藏在水下的则是八分之七。作家在创作中将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使读者通过看得见的八分之一去体验看不见的八分之七,这并不会使作品显得单薄,反而会使作品深厚起来。在冰山理论的  相似文献   

10.
在《关汉卿》中 ,田汉针对关汉卿传记材料少 ,作品多的特点 ,运用“失事求似”、“添事求实”的方法 ,塑造关汉卿的形象。他在把握历史精神和关汉卿性格基调的基础上 ,在关汉卿身上虚构了大量情节 ,使关汉卿的形象显得丰满而不单薄 ,鲜明而不模糊。并且还浓笔重抹地塑造了朱帘秀的形象 ,虚构了一批名不见史传的非主要人物形象来深化主题 ,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 ,为关汉卿形象塑造服务 ,通过多种人物织成的网络和场面描写 ,多角度、多方位地表现关汉卿的生活和斗争 ,从而使关汉卿的形象立体化了 ,成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田汉《关汉卿》的创作成功为我们当前混乱的历史剧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中的女性多取材于社会底层,地位极其低下。而当我们聚焦《水浒传》里的女性,会发现里面几乎没有完美的女性形象,作品里有作者及社会对女性的无视甚至仇视。作品虽然在审美倾向上对女性的形象显得落后了些,但是里面塑造的几位女性形象却让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水浒传》女性人物分析,我们可以将其中的主要人物分为三类来分析:以潘金莲为代表的女性外貌美丽非凡,但心肠歹毒,谋算过人,下场悲惨;而以扈三娘等为代表的梁山女英雄则外貌丑陋,但不失英雄气概;以王婆为代表的老妇则是贪恶。  相似文献   

12.
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是对儿童心灵的理性认识。儿童文学只有回归儿童这个原点才能正常发展。在通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存在着大量以成人为本位的教材体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的模式化儿童形象是对“儿童本位”儿童观的忽视,背离儿童的真实生活与情感,也使得教科书显得过于呆板,缺少趣味、想象和幽默。好的儿童文学教材需要编者必须怀有对“儿童本位”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考点解读 考纲要求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能“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D。“欣赏作品的形象”是“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在许多钢琴音乐会中,演奏常常会出现不能较好地把作品的意境、应有的气氛、情感营造或表现出来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演奏没能准确理解、把握及表现作品的音乐形象。与其他音乐形式相比,声乐有歌词提示听众去想象,交响乐多样的乐器、波澜起伏的变化吸引听众去联想。在钢琴演奏中,若要使听众理解、接受以及被感染,音乐形象的塑造和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读懂考点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欣赏形象,要求能把握形象的特点,分析形象的意义;赏析内涵,要求能分析作品的主旨、情感和审美取向,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领悟艺术魅力,要求能依据作品的具体内容,赏析作品运用的较突出的艺术手法,要注重体会作品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6.
形象塑造是儿童文学创造的关键,“孤儿”形象是众多人物形象中特殊的一类。“孤儿”是社会生活中特殊的人群,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更具表现力,更能打动小读者的心灵。本文通过对《雾都孤儿》、《三毛流浪记》等作品中小“孤儿”形象以及“孤儿”形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的分析,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孤儿”形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芥川龙之介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形象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和思想性,而且也是他探讨人性、揭露丑恶、赞美良善的有力武器。文章在分析其作品中动物形象的基础上,探寻这些动物形象的特点及芥川对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从微笑到沉思”,是著名评论家黄秋耘对茹志鹃小说创作道路的精辟概括。这种风格的变化,也突出地表现在其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前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都单纯、善良、完美,有理想化倾向,反映的主题比较单一;后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则显得复杂、丰富、真实,歌颂与鞭挞辩证地统一,反映了作家对生活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茹志鹃在塑造女性形象的方法的运用上,则体现了其作为女性作家的独特优势,在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9.
北大醉侠孔庆东的作品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而为人称道,其语言引用则了无痕迹,修辞则自如灵动,仿拟有点石成金之妙,白描有生动形象之感。细究其源,是孔庆东具有的审时度势的能力和广博的知识,才会使他充满自信的突破各种语言的常规,使文章显得俏皮、幽默、精辟。  相似文献   

20.
虹影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由于自己“私生女”的身份以及18岁以前的痛苦回忆,虹影作品中的少女形象也往往同她本人一样,具有卑贱的出身、苦难的经历,这些构成了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基调。本文旨在以虹影作品《上海之死》为研究对象,以小说中的少女形象作为切入点,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文本分析,以女性主义视角探索作品中的少女形象,对其作品中有关少女形象的叙事技巧和艺术手法做出解读,将少女形象置于历史、战争等恶劣生存环境的阴霾下进行研究,指出苦难的经历导致少女的女性独立意识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