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之友》2008,(3):52
[本刊讯]30年的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历程,是由一段段的艰难求索之路串结起来的,其间,曾经历过多少跌打滚爬,涌现出多少风流人物,激起了多少风云震荡。在30年之末的今天,由重庆市新闻出版局、改革杂志社和重庆大学出版社联合策划的,由十几位国内经济学界的权威专家,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勾勒这些历史轨迹的大型丛书《中国经济改革30年》,历经3年,已正式出版了。  相似文献   

2.
薛涌 《新闻世界》2008,(4):29-29
中国工人的月薪应该是多少?这当然应和他们的贡献成比例。不切实际的高工资会妨碍企业的竞争力;但过低的工资,不仅会造成社会的不公平。也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而在这里,我们探讨的是一个中国工人的理想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2008,(4):44
在中国SUV网的主页最醒目处,有这样一段极度造势、又高度概括的话语:“一类车型,一个群体,一种生活”。看看,矫情到了什么程度!简短的几个字,包含了严重带有天生优越感的排他性,无比契合小部分人要跟大部分人区分对待的初衷和内心渴望。如果在路上问过往的行人,如果不受经济条件约束,要买台什么车?不知会有多少人选择SUV,肯定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4.
任佩 《云南档案》2005,(2):15-16
“会文百家,泽润千载”,这或许是对历史文化名城会泽最为贴切的诠释。翻开铜都会泽泛黄的典册,那千百年来辉煌的铜商经济,曾经牵动过多少商家富绅的心魄,撩拨过多少宾客游子的发财幽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千文脉缘于铜”,铜业曾经是乌蒙山中这座古城贯穿始终的命脉和灵魂。令人垂涎的巨大铜利,引得天南海北的大商巨贾,富家名豪,工匠艺人趋之若骛,纷至沓来,在这边地安营扎寨,开矿办厂,经商贸易。一时间,会泽小城客商云集,八方辐辏,名噪遐迩。运输、建筑、金融、铜产品加工、商业服务等各种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发展,诚所谓一业兴而百业振。…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曾经举行过多少次作文比赛,大约没有人能够知道;历史上曾经进行过多少次夫妻之间的作文比赛,也许有人清楚,但是我不清楚。我只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著名的夫妻之间的诗词创作比赛,结果都是:男人惨败,女人完胜。  相似文献   

6.
著名老报人徐铸成从20年代末即开始献身于新闻工作,一生不知有过多少次采访,写出过多少篇报道。以徐先生个人之意,平生有过许多称心之作,其中以1930年初在太原的那次戏剧性的采访最为得意。那次采访获取消息非常意外,发出电文非常机敏,《大公报》处理这条新闻非常巧妙,堪称中国新闻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8年,国民党北伐军抵达北京后,蒋介石开始着手削弱和剪除其他派系的军阀,通过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唐战争,先后重创了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桂军、冯玉祥的西北军,以及唐生智部队。 在此期间,山西的阎锡山一直是蒋拉拢的…  相似文献   

7.
本书分析了中国经济的改革与转型及其背后的动力,指出中国的改革首先是由政府制定改革目标,从顶层开始做全面设计与规划,自上而下全面推动,通过深化改革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中国经济的全面转型。书中首次披露改革总体思路出台背后的思想交锋,深度解读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清晰勾勒下一轮改革与转型路线图。作为“稳健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作者参与过12次中央文件的起草,极具权威性和说服力,这也使本书构筑出中国改革大目标的演变简史,可谓中国经济转型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经30年,30年,弹指一挥间;30年,沧桑巨变。30年里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取得这些成就,毫无疑问,首先得益于中国的经济改革,这些成就来之不易。改革有多艰难,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时间,如果要统计出来,可能是没有办法的。因为现在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可在当年处理起来之难,不可想象。  相似文献   

9.
再过两个月.我们《新疆经济报》就满 十周岁了。十年──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为这张报纸操碎了心!──我们不知为她付出了多少汗水多少心血,也不知为她伤过多少次自尊流下过多少回眼泪?!然而,她的存在和健康成长,是我们生命价值的体现──是她,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充实和甜蜜;是她,赋予了我们的人生以深邃的内涵和丰沛的意义。因此,在第一届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我很愿意借《新闻记者》的一角,把她介绍给全国的同行们,让大家一起来分享我们的骄傲和自豪,并希望能够通过介绍结交更多的朋友,取得更大的理解,得到更广…  相似文献   

10.
王治平 《新闻界》2001,(1):51-52
谈到经济报道,我们会时常听到读者的抱怨,“报纸上的经济新闻难读”;记者叫苦,“经济新闻写不出新意”;编辑苦恼,“编的经济新闻不疼不痒”。类似“产粮多少”、“创产值多少”、“获利润多少”、“套话+数字+过程”式等,简单化、填空式,一厂一店一村一品式的经济报道常常占据着报纸经济新闻的版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与我们新闻工作者对急剧变化着的社会环境缺乏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对变化着的受众群的新需求缺乏准确的把握;对新时期经济新闻的特征和社会功能缺乏全面的理解等有很大关系。因而改进…  相似文献   

11.
打口产业链     
和其他“黑色经济”一样,打口这一行当一直都处于地下状态,买和卖都行踪诡异。没有人能确切说清,10年来中国究竟消化了多少打口磁带和打口CD,又有多少打口贩子由此发家致富。 当然,打口的日子也不是一直都那么好过,它不仅要与正版、盗版一起争夺市场,还要时时提防主管部门的查禁。  相似文献   

12.
王治平 《新闻知识》2000,(9):18-18,8
谈到经济报道.我们会时常听到读者的抱怨,“报纸上的经济新闻难读”;记者叫苦,“经济新闻写不出新意”;编辑苦恼,“编的经济新闻不疼不痒”。类似“产粮多少”、“创产值多少”、“获利润多少”、“套话+数字+过程”式等,简单化、填空武,一厂一店式的报道常常占据着报纸经济新闻的版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与我们新闻工作者对急剧变化着的社会环境缺乏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对变化着的受众的新需求缺乏准确地把握;对新时期经济新闻的特征和社会功能缺乏全面地理解等有很大关系。 在经济活动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20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记者在对一个热点事件的采访中,发现了一个潜伏于水下的灰色产业链。记者:“比如说对一些网络社区里的热点话题,你觉得有人专门在制造和操纵的,大约占到了多少比例?”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网络经济专家吕本富:“我没有做过精确的统计,  相似文献   

14.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自贸区似乎只是一个遥远而生硬的经济概念,或者仅仅雷同于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词语,司空见惯,没多少吸引力。然而,当下的“自贸区”试验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翻身,也直接关系到我们政府部门是否能“壮士断腕”式脱胎换骨。如果成功,未来每一个人都会席卷进这一比以往任何一次改革都深刻的大潮之中。然而,自贸区到底是什么,到底有什么好,到底该怎么进入?我想大部分人都仍旧茫然。  相似文献   

15.
当中国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也许没有任何人能够预见到中国经济在这之后三十多年能够持续保持接近两位数的增长。在人类经济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人群,用这么高的速度,持续增长过这么长的时间。 但中国仍然是一个相当不富裕的国家。虽然中国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的人均收入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有学者认为,县域竞争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密码”,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之一。但也有人批评,地方政府竞争极大地扭曲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付出了过高的资源、环境成本,并形成了巨大的权钱交易空间  相似文献   

17.
"山寨"是人们对某些知名品牌低成本仿制的专用名词.2008年被称为中国山寨年,山寨手机、山寨鞋、山寨油、山寨米、山寨药、山寨车、山寨春晚、山寨明星等等山寨产品在中国遍地开花."山寨"这多少带些匪气的字眼已然演变成了一种让全球惊艳的中国经济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亚洲迫降     
美元持续疲软,通胀的压力继续上升--石油、大米、煤炭,等等,一片涨声。新的金融风暴会不会来?如果会,它将在哪里点燃?近段时间以来,源自东南亚、南亚的一些新兴经济国家的反常信息,令中国经济领域的神经也悄悄绷紧。  相似文献   

19.
经济报道是党报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大多数经济报道是从党委政府的角度来报道:党委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GDP增加了多少,财政收入增幅多少等,这在地市级党报中表现尤为明显.这些内容和数字重要吗?非常重要,但和百姓的关系有多大?老百姓关心吗?考虑得比较少.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历代王朝都曾不同程度地对西北地区进行过开发,其中元代以元世祖忽必烈为代表的最高统治者,就曾积极推进对西北经济的开发,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本文就元代西北经济的开发进行客观历史回顾与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