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指导我们不断地进行课堂改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从激发学生的求异灵性,强化学生的认知灵性,升华学生的求真灵性和丰富学生的思辨灵性来探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塑造学生学习灵性的空间,促进他们知情同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意义构成部分。因此,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是时代对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使课堂富有美感性。让学生在充满灵性的感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充满激情的创造中享受教育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邱玮 《知识窗》2011,(4X):22-23
<正>前不久,笔者听了一堂语文课,这位任课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大体有这么几种:"表扬表扬他(她)!""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有感情!""你听得真仔细!"如果是学生第一次被老师表扬,他(她)会十分高兴;但如果次数多了,学生听了会毫无感觉,还有可能失去激励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笔者觉得教师评价的语言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幽默与风趣。  相似文献   

4.
美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转变我们的观念,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多地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程内容,淡化学科中心,多途径地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空间、时间,把多元活动引进美术课堂,让美术课堂充满灵性与活力,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5.
〔心灵独白——课改,我们的同一首歌〕语文原本就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它是个见情、见性、见灵思、见神韵的审美活动,但现在我困惑于:为什么朝气蓬勃的孩子到了课堂却缺乏了灵性?为什么越来越感受不到师生之间心灵的撞击、愉悦的体验?今天,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诞生了。它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课堂,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相似文献   

6.
一个冷漠的课堂,必然教育出一群冷漠的孩子,有一天他们走上社会,表现出来的还是冷漠。高效灵动的课堂首先是充满情感,充满关爱,充满人文关怀的。学生都希望老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是教书的机器,如果课堂上能营造浓郁的"情"的氛围,使课堂教学充满情味,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也才能在课堂上看到一张张洋溢着温暖阳光的笑脸。  相似文献   

7.
教学细节,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学功底的一种展现。它看似平常,却在平常中蕴涵着智慧;它看似简单,却在简单中孕育着深刻。有了教学细节,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思辩与灵性。关注了教学细节,才能演绎出我们精彩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8.
杨春睿  王冰 《科教文汇》2014,(1):115-115,123
为什么我们与孩子在一起时就能感觉很快乐,很开心,而与成年人在一起时,却不能全然真实地表现自己?这是因为,我们对孩子“不批判”。因为当我们不批判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快乐,很真实,没有一丝一毫的虚假,做到不唯上、不唯书,而这些都是童真所给予我们的。童真可以让我们真实地表达自己,没有否定的阴影或是随便的认同。它可以跨越二元对立的范畴,从制约中解脱出来,是一种用心去体会的直觉。在我们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也应该大力倡导童真课堂的实施,因为童真课堂才是真正以人为本、充分张扬孩子个性的课堂.不会泯灭和剥夺孩子的快乐,能够充分发挥孩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我们与孩子在一起时就能感觉很快乐,很开心,而与成年人在一起时,却不能全然真实地表现自己?这是因为,我们对孩子"不批判"。因为当我们不批判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快乐,很真实,没有一丝一毫的虚假,做到不唯上、不唯书,而这些都是童真所给予我们的。童真可以让我们真实地表达自己,没有否定的阴影或是随便的认同。它可以跨越二元对立的范畴,从制约中解脱出来,是一种用心去体会的直觉。在我们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也应该大力倡导童真课堂的实施,因为童真课堂才是真正以人为本、充分张扬孩子个性的课堂,不会泯灭和剥夺孩子的快乐,能够充分发挥孩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关注细节,巧妙处理课堂活动,提升教学智慧,演绎出精彩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由许许多多个教学细节组成,精彩的教学细节使课堂充满思辩和灵性,而教师有价值的一次次提问则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精彩细节,适时提问,使教学目标问题化,教学过程问题化,教学总结问题化。教师在动态的课堂中捕捉信息,随机应变地作出相应的设问点拨,提问让我们的课堂提高了质量,也提升了品位,更开启了智慧。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一堂课的有效性或许容易,但若给学生一堂充满趣味与灵性的课,是需要智慧的。我们追求的"趣"味课堂,"趣"之基石是"人本","趣"之外在是动力,"趣"之内化是养成,"趣"之灵魂是高雅。"趣"给我们的课堂带来生机,带来活力,带来思考,带来奋进,我们力求给学生带来"趣味"盎然的幸福课堂。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宽容、自信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理氛围,营造充满灵性的小学语文课堂,让课堂重新焕发生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樊超军 《科教文汇》2008,(18):56-56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一个好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本文认为关键是老师在上课时不要抱有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想法。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初中思想品德生态课堂作为一种新的课堂范式,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审视现实课堂,重构课程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等,促进生生共同成长。本文主要追寻初中思想品德生态课堂的三大理论基础,即主体间性的哲学基础;个性化教育的心理学基础;"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学基础,进而指导教学实践,让师生能在充满生命关怀的和谐氛围中自由展开,整体提升,让师生诗意地生活在课堂中。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社会》课程主要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个人行为习惯,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道德规范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在社会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品德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做为教师我们在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应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审美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力求在贯彻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彰显"教书育人"的教学特色。让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具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如何利用课堂生成性学生资源,做到捕捉信息,有效牵引;善待意外,巧妙点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课堂充满灵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对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一堂普通教学课的片段描述与剖析,来谈对课堂生成性学生资源有效开发与运用,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新课改要求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打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打造充满爱意和创意的课堂,在平等、合作、交流中使学生真正体味到数学的乐趣,给数学课堂注入灵气。  相似文献   

19.
乐春 《知识窗》2012,(2X):38-38
<正>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学科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思想品德学科的活力所在。把时事政治热点有机地引入思想品德课课堂,必然会大大增强思想品德课  相似文献   

20.
因为读书,我的课堂充满魅力,孩子更加眷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