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学校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理念和坚守的原点。  相似文献   

2.
3.
高洪 《下一代》2011,(2):1-1
我国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古国所传承的、和谐社会所要求的、现代化所体现的现代中国人的文明素养和精神气质应该是什么样的?教育工作者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待人有礼貌、做事守规矩、行为讲文明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基础教育应该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让学生学会过精神生活,重视精神的价值,关注内心,使学校生活成为整个人生美好回忆的巨大宝库,让学生形成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其次,基础教育的基础应该包括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比他们学到了什么更有意义的。当然,这离不开对具体学习内容的学习。但这个过程是不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智力劳动的快乐,是不是有一个精神充实的过程,是不是能经历精神的历险和理智的挑战,决定着…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党的教育方针也明确提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进一步要求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可见学校教育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德育功能,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学校在升学率压力下,重智轻德,缺乏学生道德评价的机制。的德育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偏颇:德育以惩处违纪学生,  相似文献   

6.
在青年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用好并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运用课程教材中丰富的资料,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主题教育活动;精心组织社会实践,强化体验和感悟;构筑学校人文精神,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熏陶。培养民族情感,内化民族意识,升华民族精神,鼓励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成长为能承担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8.
9.
"恩来精神就是高悬于空中的太阳,我们不断追随着,践行着,传承着……"年轻学子往往有着太多的困惑和迷惘,他们需要一种能够给他们以方向和力量的精神,引领和感召他们思考和践行生命价值和人生理想。北京市中关村中学自1982年创办以来,始终把"教育学生爱国,教会学生做人,做堂堂正正的有骨气的中国人,做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中关村中学人"作为学校的德育目标,充分挖掘伟人文化的  相似文献   

10.
辛仲 《广东教育》2005,(7):13-14
汕尾市城区新城中学创办于1991年9月,建校之初该校占地3.9万平方米,只有6个班,391名学生,29位教职工。14年后的今天,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占地16万平方米,拥有58个教学班,3142名学生(高中1514人,初中1628人),224教职工的完全中学,教学质量在当地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1.
陈顺珍 《教育》2014,(29):23
对于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将古代诗词全部删除的做法,陈顺珍认为,对于孩子今后语言文字的培养有一定影响。假如一年级语文直接过滤古代诗词的话,到了高年级也应该有所恢复。新学年该校根据实际情况,一年级语文课本选取了北师大版本。她称,这个版本的语文课本对古代诗词还比较重视。尽管让低年级的学生接触这些古诗词,对诗句意境的理解、消化,由于年纪较小等原因,可能还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通  相似文献   

12.
中职教育要关注学生精神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提出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其精神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提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方法和措施,探索中职生思想教育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3.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近几年,我们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激励学生快乐成长上,就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感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郑频波 《成才之路》2013,(14):34-34
目前,随着学校教育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及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等原因,在无形中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一年中,学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学校度过,每天在校超过8小时。因此,学校每时每刻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带着喜悦或者迷茫的心情来到学校时,  相似文献   

16.
班集体是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场,它满足了学生成长中的多种心理需求,包括学习知识的需求、交往的需求、归属的需求、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成功的需求。开发整合班集体的教育资源,就会为每个学生精神生命成长提供足够丰富而个性的营养。  相似文献   

17.
所谓注意力是指人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指向和集中,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集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然而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十分淡薄,甚至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导致教、学双方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运用好了不仅能够引起学生长时间注意  相似文献   

18.
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教师更能教好书,受到精神成长关注的学生具有更健全的人格,更有利于其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张伟 《天津教育》2014,(3):67-69
研究、实践这个题目,源于时时涌上心头且挥之不去的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是深感当今中国孩子们精神成长的缺失.精神成长,这绝不是一个玄虚的话题,我认为精神成长已然成为当今一代孩子们成长的时代性危机:生理上的提前成熟,知识上的强力灌输,使他们在这样一个技术至上的时代,日益将知识作为换取世俗功利的手段.心理的成长,与智力的成长相去甚远,至于此,我们才会明白,精神的成长是灵魂的健全,是人格的生成,是公民意识的培育,是人的自我实现和自觉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当下学校教育强调知识的严密、完整、系统化,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精神成长。陶冶是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主要手段。发挥陶冶的教育作用,须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聚焦学生精神的成长;注重真、善、美环境的创造;重视学生内心实际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