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童远铭 《福建教育》2007,(7):107-108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相遇问题》一课,朴实,常态,充满生命的活力,展示了有效课堂的魅力。笔者听后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3.
吴正宪老师将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三个课时进行整合,把分数乘法纳入乘法整体板块之中,站在乘法运算全局的角度,引导学生追根溯源寻找算理本质:“所有的运算都是一样的,都是在研究‘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个数’的事情。”从而打通了整数、小数、分数乘法运算的关联,架构了结构化的数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林湘 《广西教育》2004,(7A):45-47
北京的吴正宪老师作为中国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名师,在全国各地上过许多内容不同的课,在广西也有很多老师们听过她的课,相信大家都有一种共同感受:听她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5.
有幸再次聆听吴正宪老师对课标修订的专业解读.吴老师就数学课标中"数与代数"领域中关于数概念下分数概念建立中分数意义的理解这一个点展开,引领一线老师理解修订课标. "实验稿"关于分数概念的要求:"(第一学段)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第二学段)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2011版的描述是"(第一学段)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第二学段)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参见例26);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相似文献   

6.
有幸再次聆听吴正宪老师对课标修订的专业解读。吴老师就数学课标中“数与代数”领域中关于数概念下分数概念建立中分数意义的理解这一个点展开,引领一线老师理解修订课标。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幸聆听了北京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两节示范课,领悟到她卓尔不群的教学技艺。特别是吴老师在课堂中适时运用学生之间以不同意见展开相互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更让人回味无穷。片断一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时,吴老师出示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提问:这个物体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请根据特征判断。(学生出示反馈牌)持两种意见的人数约各占一半。这时,吴老师请双方各出一名代表谈谈为什么这样判断。(认为是长方体的同学为正方,认为是正方体的同学为反方。)正方发问:“我想问对方一个问题,正方体具…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已试行两年多,新课标的理念大家都不陌生,但走进课堂,如何将理念转化成教学方式,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前不久,到杭州听了一节吴正宪老师上的“有趣的搭配”,感觉耳目一新,谨献给大家,愿和大家共享,并能从中得到启发。一、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如果一对久别重逢的  相似文献   

9.
10.
傅贵成老师说:快乐是一种感受良好时的情绪反应。唤醒快乐的记忆,唤醒生命中的达观与感动。一旦唤醒,那些沉淀在心里的快乐,就会携着岁月的温馨,穿越光阴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1.
观摩过不少优质课,却从没有听过这样朴实的语文课;聆听过不少“教育思想”;却从没有听过如此“真实”的教学理念;自己在课堂上反复训练,却从没有像这节课一样训练得如此扎实,听完上海市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执教的《我不怕鬼》这一堂课,就好像是品了一杯“清茶”,味道是那样的纯正,那样透心的香甜。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工作室研讨活动中,张齐华老师无意间提出了三门问题,结果很惨烈。张老师心有不甘,决定用40位教师作为学生进行一次特别的教学实验,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很好奇,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问题,究竟是哪儿出问题了?为何让这些数学教育工作者掉入坑里?结合张老师的教学实验,以及笔者对身边的同事、家人随机进行的调查,绝大多数的人都有保持最初选择的倾向,其原因大致为以下三种:1.控制错觉。典型想法:为什么要换?说不定我第一次就选对了呢!  相似文献   

13.
今年开学初,有机会去上海听于漪老师的课,并和她交谈一些有关语文教改情况,获益匪浅。 于老师的课堂教学,有三方面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一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二是学生发言自由,不必先举手,征得老师允许;三是老师特别注意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例如:于老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上《挥手之间》一课时,先提问同学:“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哪些地方有疑问?”话音刚落,一个女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是作者的败笔,写得不好。因为前面四段和后面几段都是写人们期待的心情,表现群众对主席的热爱、关心和崇敬。从文章的结构上来看,插上了这么一段,写  相似文献   

14.
<正>"方程"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初次经历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发展的一个过程,是从认识方程开始,到要学会用方程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在教学这一单元时,面对学生出现的诸多问题颇感困惑和疑虑,通过观摩吴正宪老师执教"认识方程"一课,使我豁然开朗,顿悟不少。问题一:会辨认方程的样子就是认识方程了吗?学生心声:方程嘛,不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吗?学习方程,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5.
观察、想象和思维是打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工程”。观察是想象的依据,是思维的“火花”,是创新的“源泉”;想象是思维的基础,是创新的灵魂,是写作的动力;思维是想象的升华。为此.小学生作文教学要完成这个“整体工程”必须把观察、想象、思维和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6.
有幸参加千课万人小学数学研讨观摩会,吴正宪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给我一种拨云见日的感受,原来数学建模也可以跟着感觉走。【片断一】初寻感觉背景:通过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两个数学问题之后,得到两组算式  相似文献   

17.
某校正在研究"简约课堂",其主题是"让课堂简约而不简单"。提供了三节研讨课,我们参与了研讨,一节是《年月日》试卷讲评课,一节是《多边形的面积》的复习课,一节是《商不变的规律》的新授课。三节研讨课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学校平时对"简约课堂"的理解与研究,给我们的一个印象就是"不简单"。  相似文献   

18.
王芳 《成才之路》2012,(18):14-14
正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按这种标准来衡量,吴正宪老师肯定是当之无愧的"好"老师。吴老师在学习积累、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多地进行了思考,并以她的智慧点燃了学生创造的热情。在欣赏了吴老师精彩的数学课堂以及教学理念后,更加让我有所感悟。感悟之一,情境设计有情有理,真实有效。在这节课的引入部分,吴老师先叫了一名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石景章老师要来我们学校六年级上一堂课,于是我便主动向学校提出,让他老人家在我们班上。课文是我选的——《和田的维吾尔》,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组课文的一篇阅读课。看石老师会在我这个口头表达能力极差的班施展怎样的一种回天之术呢?我很期待。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石景章老师要来我们学校六年级上一堂课,于是我便主动向学校提出,让他老人家在我们班上.课文是我选的一<和田的维吾尔>,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组课文的一篇阅读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