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应现代快节奏社会生活的“轻体育”、“休闲体育”和“课余体育”的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理应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高校实施“轻体育”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可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顺利接轨,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从而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本文通过对“轻体育”的概念、范畴、特性以及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论述了“轻体育”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裴宏祥 《考试周刊》2013,(90):101-101
适应现代快节奏社会生活的“轻体育”具有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理应进入中学体育课堂,成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本文通过对“轻体育”的内涵及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论述“轻体育”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注“心育”渗透 优化“德育”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青少年学生面临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尤为突出,如网络迷恋、独生子女的骄纵、性观念淡漠、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等,这些都表明了,关注学生的“心育”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所谓“心育”,即心理素质教育或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从心理教育对象看,可将其分为社会心理教育、学校心理教育和家庭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育要转轨,就必须实现从“选优”到“育优”、从“升学”到“育人”的转轨,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实体,教育的规律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学校的教育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学生经过学习而终生受益。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依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维、情感、心灵等方面的心理沟通,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因此,只有加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沟通,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青少年学生面临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日益突出,如迷恋网络、骄纵、自私、缺乏责任感等,而传统德育又过于注重说教和灌输,忽视学生道德心理的培养,致使教育效果欠佳。笔者认为,要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必须探索德育与心育相整合的有效方式,用“心育”提高德育的温度。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多的表现为“育心”,即“心育”。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呵护者,给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让学生能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迅速适应这个飞速发展变化着的时代、社会与世界,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职责,因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在论及创造的儿童教育和民主教育时,强调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眼睛、双手和嘴,解放他们的空间和时间。他认为,有了这“六大解放”,才能真正使学生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做到自动自觉地学习,才能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先生关于“六大解放”的主张,不仅对改革当时的旧教育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如何进行教育改革,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开拓型人才,也深有启发。下面谈谈我们对“六大解放”的一些认识。一、解放学生的头脑。陶行知先生着眼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解放学生的头脑,意思是要把学生从迷信  相似文献   

8.
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及其所承担的使命为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必须在道德、情操、品行、作风、学识等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做到“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德“。只有这样,才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周丽 《考试周刊》2010,(17):52-53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的“健全的人”。为学生服务就是要不仅为学生的今天负责,而且要为学生的明天负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教育学生能够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等等。学生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我们就抓住课堂这块阵地,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种情感智力教育的氛围.在知识的传授中以材育情,以行育情.以境育情.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智力,培养出真正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各种思潮纷至沓来,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学校的德育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如何走进学生内心、如何增强实效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思考。我们认为,教育的功能是育人,育素质全面、个性鲜明的人,也就是说要培养能生存发展、对社会有作为的人。按照这一目标,德育工作只有采取“区分层次、降低重心、坚持底线、强调践行、讲求实效”和“严爱结合、尊重学生需求、贴近学生生活、着眼学生发展,注重心理疏导”,才能走出“无序、软弱、低效”的困惑,达到“清晰、有力、高效”的目标。基于这一认识,长沙市第一中学于1…  相似文献   

11.
体育技能教学的意义 体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中小学实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担负着“育体”和“育人”的双重功能,通过体育技能教学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能够适应社会的终身体育锻炼者。  相似文献   

12.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新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积极理念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提供了新契机。积极的研究取向代表了“两育”发展的未来方向,积极人格的养成体现了“两育”追求的最终目标,积极环境的营造奠定了“两育”目标实现的基础,积极的心理过程构成了“两育”运行的共同机制。为了使学生成为具有积极人格的积极型社会成员,理应围绕一切从积极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积极发展的思路来深化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促进“两育”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被认为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成为“五育”融合的突破口。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五育”融合需要打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劳动教育引领的“五育”融合最好以“食育”为突破口,以此连接家庭劳动、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让学生承担学校的绝大部分劳动,由此形成学生自治的基本责任和担当。劳动教育引领的“五育”融合需要发挥社会教育力,建构“五育”融合的社会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20):F0003-F0003
重庆市天星桥中学坚持以“关爱每一位学生,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一代”为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初步形成了“双主”(以学生为主体、班主任为主线)、“三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操作模式;构建了以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为目标、班级心理辅导为主要途径、育心育德为主要内容,全方位拓展、多学科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品德社会实践课中如何让学生在具体事件中学习、体会、实践,只有让学生自己品尝梨子才能知道梨子的滋味,充分体现学生“做事情”的能力,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做”增长学生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依据新课改对数学课堂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学生发展,我们只有努力建设融学课堂,才能更好地关注到学生,“五育并举”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能力与自学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立足课堂,深入研究,在数学教学与融学课堂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7.
简论普通高校成人高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要全面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培养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迫切需要改变“传承型”、“顺以型”、“守成型”、“标准型”人才培养目标;迫切需要构筑并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才能反映高等教育的活力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如果一个教师只“教”不“育,那是一种罪.把教书当作手段,育人作为目的,用良好的师德形象感染学生,老师的自我价值才能得于体现,才能实现伟大的教育目的,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已从内卷、外延式增长转向减负增效的内涵式发展,学生的成长文化亦应从“压迫”式文化向“自驱”文化转变。“自驱”文化的学理,可借鉴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本我”“自我”“超我”),以及王阳明的“培根说”“知行合一”等基本主张。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尝试立足“五育”领域,对学生“自驱”文化的建构进行探索,并总结出目标导向、文化引领、技术加持、心育为上等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已经具有了深刻的消费文化属性。消费文化为教师角色带来两重危机:一方面,消费把教师角色推向“经纪人”,教师和学生形成了消费者和被消费对象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惟一来源,教师权威地位受到威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惟有积极变革角色,成为服务型、管理型、对话型、学习型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