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教授、精神分析学家纳塔莉·沙鸥女士以伦理学为中心、以研讨班为文本依据分三个方面对拉康精神分析伦理学展开讨论:与科学的关系,与政治的关系(包括宗教与性),精神分析的传递(通过结构语言学和现代"数学型"对精神分析理论再反思)。借用现在的时尚语言,沙鸥教授是要导引我们去追寻拉康思想的前世今生。对于我这样的精神分析的外行来说,可能在阅读中(特别是涉及一些专业技术问题时)  相似文献   

2.
电影《芳华》的女主人公何小萍从来到文工团的第一天就注定成为大家眼中的笑话。她自小生活在一个破裂的家庭,难以融入集体,误打误撞当上英雄却罹患精神障碍,痊愈后渐渐过起了朴素知足的生活,最后与刘峰没有结婚但彼此相爱相守。电影作为反映社会的影像,有太多对雅克·拉康理论的投射。本文从拉康的镜像阶段入手,并结合他者、自我、三界认知理论、缝合等精神分析概念,重点探讨《芳华》女主人公何小萍置身于他者的环绕和影响,如何完成其自我的认同与建构,从而达成自我对社会现实和整个人生的和解。  相似文献   

3.
斯拉维奇·基载克(SlavojZizek)是斯洛文尼亚拉康学派的领袖。虽然拉康精神分析学说一直在西方学术领域占一席重要的地位,真正使这一理论发扬光大的还是基载克所代表的斯洛文尼亚学派。英美学术界中对拉康学说比较有成效的应用主要限于女权主义与电影批评。而在法国拉康学说往往是更多的与心理治疗联系在一起的。自从1989年基载克发表了他的第一本用英文写的论文集之后,西方学术界这一局面颇有改观。该书题为《意识形态升华的客体》《SublimeObjectofIdeology》London:Verso,1989)。这本书的诞生给西方文化批评领域带来了冲击,使…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对当今的电影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精神分析学中的人格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入手,分析了美国导演托尼·凯耶执导的影片《超脱》,对电影中的主人公性格,女性角色设置和电影的救赎主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5.
齐泽克运用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对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征兆合成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希区柯克电影中征兆合成人的生成机制及其叙事策略,阐释了希区柯克电影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品位和深远的文化意义,认为希区柯克的电影是对拉康哲学的生动再现。同时,齐泽克通过对希区柯克电影的拉康主义研究,也深入阐述了拉康哲学思想与大众文化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娜 《视听》2021,(1):103-104
导演李安在中西方双重文化背景下,凭借出色的影像语言架起了中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在温情、凝练的镜头下构建出一组组身份各异、温和向善、多元文化包容的魅力女性形象.电影是直观反映人类生存境遇、伦理道德、社会规则的艺术形式.在精神分析学看来,电影是人类自身行为的"反射镜".采用精神分析学透视李安电影中的女性意识,能够为李安电影...  相似文献   

7.
麦茨结合精神分析学与符号学,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移置”与“凝缩”概念按照拉康的理念“投射”到修辞学所言的“隐喻”“换喻”的对立结构上,从而论证隐喻之于电影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直接影响到了导演钟孟宏的多部创作。钟孟宏在作品中按意识逻辑比对物质世界中相关要素,创造符合物质现实的影像外形,寻求影像与物像的相似性。其新作《瀑布》将意指设置于类梦化编码、符号性隐喻以及视觉化表征三方面,建构起一部含混多义的台湾地区现实影像。  相似文献   

8.
【导读】吴冠军教授的新作《爱、死亡与后人类:“后电影时代”重铸电影哲学》借由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后人类思潮,试图把握“电影之为电影”的本体论要素。这恰恰构成了在后电影时代重新捍卫电影之合法性/独特性的一条坚实的论证途径。引言新千年以降,“后电影状态”(state of post-cinema)似乎悄然“迫近”电影研究的学术场域之中。  相似文献   

9.
《七月与安生》改编自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两位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这种套层式的叙事结构使那段经历更像是一场"梦"。笔者将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女性主义的观点,分析七月与安生在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过程中的两面性,同时将这两种可能性置于社会文化语境下去分析文本所要传达的深层内涵及意识形态症候。  相似文献   

10.
新书长廊     
《中国图书评论》2011,(9):125-127
哭泣的尼采与中产阶级的精神分析 当尼采哭泣/【美】欧文·亚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从章士钊1929年给弗洛伊德写信,渴望成为精神分析的中国传教士开始,精神分析与中国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1.
顾长芬 《大观周刊》2012,(11):16-16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把人的精神层次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方面。利用这种学说来分析我国的古典小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西游记》就是一部用神魔故事来表现人类精神理解的著作,小说申的唐僧师徒四人以及妖魔鬼怪代表着三个层次中的不同方面,猪八戒代表“本我”,沙僧代表“自我”,唐僧则代表“超我”.孙悟空徘徊于“本我”与“超我”之间.而妖魔鬼怪综合了人类精神的多个层次,虽然侧重于“本我”,但不乏“自我”和“超我”的特征,“理想的超我”。“游走的行者”.“人性的妖魔”。本文试从魔性、人性、神性三个层面分析四种典型的人格。指出师徒四人是作者吴承恩精神世界、内心情感投射到现实存在的结果.其作品是作者“心灵游历”的外在体现。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析学说与信息用户心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精神分析学说博大精深,且具有很强的渗透力。本文应用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核心理论,从用户信息需求的本能分析、人格三重结构与用户个性分析、潜在信息需求分析、唯乐原则与用户信息行为倾向等四个方面,揭示其内在本质关联性,期望为用户心理研究开辟一块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是众多理论、态度、倾向及流派的混合体。其中,精神分析学说为后现代语境下的图书馆学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和诠释其思想的方式。本文阐述了精神分析下的无意识后现代图书馆学和文本后现代图书馆学。后现代图书馆学的发展需要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2007年5月在德国埃朗根举行了"图书学研究与教学"学术研讨会。会议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设有图书学专业的德国高校代表作报告;第二部分是来自档案馆、图书馆和相关协会的代表作报告;第三部分是一个国际化的讨论,由来自瑞士、奥地利和中国的从事图书学研究和教学的代表发言。  相似文献   

15.
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进行电视剧批评可以从创作者、情节、受众三个方面切入.从创作者来说,传记式精神分析方法应受到重视;从电视剧内容来说,精神分析理论原则上几乎全部适用于电视剧的内容分析;从受众来说,尽管存在争议,但是在某些条件下精神分析理论仍然能够派上用场.  相似文献   

16.
伍玥  曾伟 《声屏世界》2017,(1):36-37
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详细分析了黑泽明创作的影片《梦》中八个梦各自代表的含义,将梦境与他的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相结合,以便分析《梦》背后的深层意义以及黑泽明通过它的影片所要表达的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和对人类种种愚行的谴责.  相似文献   

17.
张安琪 《报刊之友》2013,(10):143-145
消费文化的背景下,粉丝群体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难以忽视的社会现象。与此同时,粉丝文化研究也渐趋平衡与多元。本文将做粉丝/追星看做人们与他人沟通,构建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并从四个方面归纳总结了粉丝认同与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因果关系,分别是:消费作为一种认同方式、大众文化世俗化趋向、传统认同力量的式微,以及精神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18.
祈望长生不老是人类最持久、最本能的追求,这种追求一方面会把人带入迷思,另一方面也能激发人的创造力 在《论创造与无意识》一书中弗洛伊德说,"每个人都欠大自然一笔账,人人都得还清账——一句话,死亡是自然的,不可否认的,无法避免的。"话虽这么说,这位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还是在他67岁时的1923年,在维也纳主动去寻求了一种被称作“斯坦纳奇手术”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李常叶 《东南传播》2012,(12):157-159
2009年上映的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获孟买电影博览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配角(波曼·伊拉尼)、最佳剧本等六项大奖,并获国际印度电影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情、最佳摄影等十六项大奖。对于当代西方的解构主义学派和精神分析学派来说,拉康的这一理论成果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将用此"镜像理论"分析影片中三位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以及关系变化。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影史经典的《卡里加里博士》,自诞生以来,其经典性多被集中在表现主义电影、恐怖电影两大主题之下讨论。然而《卡里加里博士》中所表现的潜意识、梦的概念等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亦有许多映射与关联之处。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这一新的视角切入,解读《卡里加里博士》中人物的情感表现,并进一步分析《卡里加里博士》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