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是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让学生用心去观察自然,体会生活,为作文做必要的积累.没有积累就写不出好作文;其次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和发展其想像力;再次就是要把口头作文与写作结合起来。只有如此才能真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学习中,作文是最让学生望而生畏的环节。笔者通过调查得知,学生在写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无事可写,或者心中有感笔下无言,根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学生没有发掘生活,没有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而要想让生活走进作文,就要做到回归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还要注重作文评价,并且通过阅读拓展生活。只有这样,生活才能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3.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孩子放开手脚,开放思维,自由表达、真实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应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旋律。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所要做的是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来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农村生活,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农村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写作潜能。  相似文献   

4.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孩子放开手脚,开放思维,自由表达、真实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应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旋律.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所要做的是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来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农村生活,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农村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写作潜能.  相似文献   

5.
陈丽星 《学周刊C版》2014,(4):184-185
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写起作文也只干巴巴,没有生动和通顺的语言,主要原因是作文与生活脱节,教师没有在指导前让学生“一文一察”,即先通过活动、绘画、参观、游戏,或对文本作细致观察、体验,所以,要培养学生爱写作的良好习惯,必须让学生有题材,有内容可写。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创作情境,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活动、导学自察,画画、表演、游戏、讨论交流,写好文章后,展示、表扬。这样学生才能对习作有信心。久而久之,逐渐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6.
很多学生苦于作文,一提到作文就苦不堪言,平时写一篇作文要费很大力气才能完成,考场作文更是敷衍了事。让学生说实话,写真情实感,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学生真切感受生活、宣扬个性,学生创新,话题作文训练,阅读引导等方面进行辅导,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写起作文也只干巴巴,没有生动和通顺的语言,主要原因是作文与生活脱节,教师没有在指导前让学生"一文一察",即先通过活动、绘画、参观、游戏,或对文本作细致观察、体验,所以,要培养学生爱写作的良好习惯,必须让学生有题材,有内容可写。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创作情境,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活动、导学自察,画画、表演、游戏、讨论交流,写好文章后,展示、表扬。这样学生才能对习作有信心。久而久之,逐渐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8.
陈晓倩 《考试》2009,(4):21-21
作文是情感的艺术,倾注真情才能把文章写得有血有肉:让学生走进生活,认真观察,给予鼓励,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9.
申红梅 《时代教育》2010,(2):206-206
作为教师,要努力消除农村学生对作文的紧张心理和厌写情绪,多表扬,多引导,重视情感投入,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让作文真正成为灵魂深处激情的自然流露,最具个性的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如何才能改变高度技术化的作文教学,让学生能书写真情,张扬个性”进行探讨,个人认为首先应该从简单的仿写入手,让学生有法可循,从而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此外,平时还要坚持小练笔,厚积薄发,谱写华美文章。  相似文献   

11.
提到作文,如果班里有不少学生说“没什么内容可写”“不懂从何下手”,那么这就需要教师深刻反思了。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当作文成为闭门造车的“应试作文”“教室作文”时,学生视野狭窄,自然写不好作文。只有让学生热爱生活,写“生活作文”,才能真正让他们爱上作文,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2.
蔡晋琴 《阅读与鉴赏》2011,(2):43-43,42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懂得,习作有时为自己而写,即自我表达,有时是要写给他人看,即为了与人交流;必须让学生知道,习作不是为了要给老师批改,习作不是为了完成一次任务;必须让学生懂得,习作是为了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谈得上个性作文,创意作文,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写作之源,倡导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已成为作文教学的共识。如何优化生活化作文教学,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从思想和形式上淡化作文概念从思想上“淡化”,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模糊“作文”的概念,采取多种形式,减轻学生心理负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去发现、研究,去追忆、再现,去想像、推断,去剖析、感悟。让学生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我有什么就说什么,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写多也可,写少也行,没有字数、结构、形式的限制,只是要求:观察要…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尽管各种辅导资料如雨后春笋数不胜数,尽管老师们苦口婆心耐心引导,可一提到“作文”二字,学生们望文生畏,唯恐避之不及。如何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写作成为一种快乐?实践证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是情感基础;鼓励他们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是关键;从借鉴开始写自己的作文是方法;重视习作评价是重点。  相似文献   

15.
乡村学生的作文与真实生活逐步脱节,导致了学生的作文远离了实际,成了无源之水。回归乡村生活,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有依托,走进生活,同时也会把学生不同的理解体现出来,最后形成有个性的作文。乡村生活永远是乡村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是乡村作文教学最纯正的根。  相似文献   

16.
一、开凿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农村学生的作文往往缺乏新鲜真实的题材,作文中胡编乱造的甚多,生活中许多真实的素材却没有被发掘出来。因此,我们在作文指导中,要为孩子们创造更多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的机会,让他们在玩中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寻找生活的亮点。学生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习中注意积累,厚积薄发,到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积累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各种生活材料以及规范的书面语言。没有生活材料,作文就没有对象,没有方向;没有规范的书面语言,等于想造房子却没有技术。两者相…  相似文献   

17.
汪雷雷 《成才之路》2009,(32):22-23
近几年高考作文越来越“生活化”,尤其江苏省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要求学生“品味时尚”的生活。从阅卷来看,很多学生的作文缺乏个性,写的作文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这就对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一个警示:把学生关在题海里,不去好好关心社会与生活,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那么,怎样让写作教学走进生活呢?  相似文献   

18.
一、激发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想写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其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接受事物的能力较差,再加上对字词理解得不深,又缺乏对生活的经历和体验,所以小学生的作文质量普遍不高。为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从身边熟悉的生活写起,让学生能写、敢写;二是走进文本,挖掘练笔素材,让学生巧写;三是采用多元评价,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能坚持写。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