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作用早在19世纪就已经被一些西方数学家所认同.HPM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1972年成立,当时欧美众多著名数学家、数学史家和数学教育家都提倡在数学教学中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数学史.HPM成立以后,专门讨论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作用的学术会议和文献日益增加,该方面的硕士和博士论文也在不断增加.国际上许多刊物都出版了数学史专刊,美国还创办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在线》杂志.HPM这个数学教育学术领域正在蓬勃发展,日益繁荣.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分析世界各国HPM的发展情况,以期为我国HPM的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
数学史记录了数学知识的起源、发展,记录了数学家和爱好者探索数学知识的事迹等.同时,数学史还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合理融入数学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传承数学文化,提升数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3.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新教材中.任何一个新概念的引入,都特别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背景或数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知识发展水到渠成.所以特别希望在教学中能不时渗透数学史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和利用数学史的教育价值.使学生通过了解数学史.而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4.
数学史是数学发展的历史。将数学史适当地融入到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爱国主义思想。同时.数学史还能促进教师的发展,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针对数学史在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要提高教师的数学知识水平.加强数学史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全面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文[1]对数学史料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概括,包括数学史料对理解数学发展的作用;数学史料对学生掌握数学思想的作用;数学史料对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作用;数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对其教学原则做了全面的阐述,颇受启发,认为数学史的确值得引进数学课堂.现今已将《数学史选讲》作为选修课纳入高中新课程体系之中.但长期以来,受旧课程的影响,虽然人们已认识到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重要意义,理论上的认识也趋于一致,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渗透起来还是很难,从附件a、b的调查统计表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本身历史的一门科学,能够充分揭示数学概念、方法及其本质特征,完整反映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知识,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是HPM的一个中心话题。国外学者深入探讨了在数学教学中"为何融入数学史"以及"如何融入数学史"的问题,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表明,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对于如何融入的问题还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寻找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切入点,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未来HPM研究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发生和发展历史的一门学科.具体地说,它研究数学思想和数学理论的演化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研究数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研究数学家科研中的成败原因,研究影响数学发展的各种历史因素等,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教育功能.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一些数学史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因此,我认为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之中渗透数学史的教育将是当今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前,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课题.其中,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备受关注.鉴于此,本文分析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必要性,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因。教材中数学史的呈现形式.同时还探讨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途径:新课导入中呈现数学史.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史,课后习题中展现数学史,教学结束后补充数学史.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育中融入数学史的若干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2年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关系国际研究小组(HPM)成立后,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得到各国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为了更好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中,改善和发展数学教育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文中就HPM下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研究内容、存在问题、实施措施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是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论题.数学课程标准关注数学史,旨在把数学史引入数学课堂.可见,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日益凸显.然而,数学史在教学中“高评价、低运用”的现象普遍存在.调查显示,中国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素养普遍偏低是其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峰 《考试周刊》2011,(67):59-60
数学教育和数学史是分不开的.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有利于提高课堂授课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如何将数学史根据中职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结合到教学中,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爱上数学,学好数学.是我们目前最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很早就被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认同,成立于1972年的国际HPM研究小组标志着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已经成为数学教育的研究课题之一.我国也成功地开展了两次“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学术会议.可是由于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师数学史知识比较匮乏,如何把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研究案例偏少,再由于升学的压力、课时的限制等,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目前并不乐观,平时教学中教师较少融入数学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张小明  汪晓勤 《中学教研》2005,(8):48-48,F003-F004
随着HPM研究的不断深入,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各国教育界的共识,J.Fauvel曾总结出约20个应用数学史于数学教学的理由,萧文强也给出了将数学史用于数学教学的8种原因,其中有: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从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三方面绘制知识图谱,发现近二十年我国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研究的主题有:数学史的教育价值研究、数学史融入数学教材以及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等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加强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研究,加强"互联网+"背景下数学史融入数学教材方式的研究,重视数学史...  相似文献   

16.
数学师范生对数学史的认识现状是数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师范生对数学史的认识水平深刻影响着我国中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对师范生关于数学史认识现状的研究主要从数学专业课是否渗透数学史、数学史任课教师如何教数学史、数学师范生对数学史重要性的认识与对数学史的了解程度是否匹配以及数学师范生在实际教学中是否渗透数学史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发现数学师范生关于数学史的认识存在不足,通过分析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已成为数学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大家普遍认可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价值,数学史的研究视角获得了拓宽,认识到了数学史在数学教育方面,对学习数学的重大作用.并且由此证实了“数学学科本身就与数学史相一致”的基本认知.本文选取数学教育中数学史的渗透研究作为题目,具体探讨中结合教育教学经验,概述了数学史的价值内涵;分析了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数学史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国内很多师范院校已将数学史作为数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或必修课,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将数学史列为高中阶段的选修内容。不仅如此,初中数学课本各章中也介绍了有关的数学史。因此,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下面从四个方面探讨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哲  钱丽 《中学教研》2006,(1):30-34
数学教育应该从数学史中吸取养料,来丰富数学的教与学;同时,对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研究,也需立足于课堂教学.离开教学实践,我们的理论研究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而变得空洞而难以让人由衷地接受,从而丧失用武之地.在《数学教育目的的深化和拓展:数学史的视角》一文中,笔者从理论层面就知识和技能、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四方面论述数学史引入数学教育,其目的发生的深化和拓展.而《中小学数学课程中数学史的呈现方式》,研究的视角从理论转向实践,介绍了数学史在数学课程中呈现的4种方式.进一步,本文关注数学教师和课堂教学,结合教学案例从广泛阅读、深入挖掘、全面渗透、有效使用4个方面说明数学史如何融入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20.
数学史素养及其提升: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是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论题.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日益凸显.我国数学课程标准关注数学史,旨在把数学史引入数学课堂.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对数学史“高评价、低运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研究资料显示,中学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素养不高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本文重在剖析数学教师数学史素养的内涵,探讨该素养的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