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长期未能登上大雅之堂。自梁启超发起"小说界革命"将其推至"文学之最上乘",经小说家不断努力,小说已空前繁荣:小说种类、数量迅猛增加;研究小说的专门论著大量涌现;专门的小说目录学著作也应运而生。人们在论著及目录著作中对小说的分类也渐趋细化且更为合理。这些变化是与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尤其是与中国文学观念的变化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5):122-127
孙犁的抗战小说在"纪事"中隐含着史诗追求,以伦理观念变化为观察时代风云的基本视角,同时继承五四新文学传统,将启蒙意识融于作品。《铁木前传》延续了这种写作风格。它以伦理观念变化给农民带来的心灵悸动为横线,以乡村婚姻现状和女性意识觉醒后的挣扎为纵线,开启了以土改为背景的另一种小说的史诗书写,完全区别于当时土改小说的宏大叙事,也成就了这部小说的独特文体。它接续了"五四"以来抒情小说的余脉,在"人民文学"时代将抒情小说与性格小说、写意小说结合在一起,为"人民文学"时代的小说增添了新的质素。  相似文献   

3.
作为晚清启蒙文学的领军人物,梁启超唯小说独尊,他对小说的本体性关照,引发了晚清"小说界革命"的滥觞,小说由此登上文学的大雅之堂。梁启超把小说置于其它文学体裁之上,促使了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由雅向俗的发展趋向,而这种俗文学观念的变化,在梁启超的文体观中有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的"改革小说"正面响应了文学现代性的要求,反映了中华民族迫切现代化的呼唤。其发展经历了初期的物质现代化转向人内心现代性的追求;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逐渐深入的时候,改革小说却出现停顿。探索这段时间里它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为文学发展提供一个参考。现代性的复杂与多元,要求"改革小说"既要适应时代变化发展,又要时刻贴近人心,更多地关注于现代性过程中人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上,17世纪无疑是小说观念突破的重要阶段。而谢小娥故事的"文学—历史"流转恰好可以勾勒出这一时期古代小说观念的变化。谢小娥故事在历史的流转中,改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之进行了各取所需的改造,这种改造表现出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巨大变化。同时说明,在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中,小说并不与虚构构成对应关系,倒和"史真"(历史真实)联系密切,这就为谢小娥故事从文学流转到历史提供了机会。小说的慕史倾向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为那些文学向历史流转的古代作品提供了基础。谢小娥故事的"文学—历史"流转同时说明了,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现代化转型的艰难曲折性。  相似文献   

6.
章学诚的小说观源于班固《汉书》以来的史家传统小说观,但又有新的变化:一是对小说的史学价值作了新的阐释;二是提出小说"历三变"论,肯定了唐传奇、明清通俗小说的地位;三是对小说的文学价值有独到的阐发;四是对小说创作中的虚实关系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章学诚的小说观新旧杂陈,说明史家传统的目录学小说观念业已分裂,正在被文学本位的小说观所取代。  相似文献   

7.
文言小说源远流长,从魏晋时发端至五四运动时期白话小说的提倡,其间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历程。在文言小说发轫初期,它简约典雅,堪称是"雅"文学的代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至清代,文言小说的阅读群体已由少数贵族扩大到了多数市民。这样,文言小说从构思到创作都发生了适合于市民口味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文学的消费性,说明文学创作是为读者服务的。  相似文献   

8.
越战文学是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西方视角下的越战文学更多地展现美国人记忆中的越战,反映越战对美国各方面产生的影响。美国越裔作家阮清越在2016年凭借其处女作越战小说《同情者》拿下第100届普利策小说奖,它与其他越战小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讲述越战中越南难民生活状态的同时,多次提及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中国形象"。本文详细解读小说中的"中国形象"特征及其内涵的变化,以加深中国读者对越战文学中"中国形象"书写的审视与理解,引起中国读者对其背后社会历史与文化形态的深刻关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初期,文学的发展变化与文学期刊密切相关。王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编《人民文学》时,进一步明确办刊宗旨,广开文路,不仅注重刊物创新,重视作品特色,力推新人新作,助推先锋小说的生成;而且还强调刊物的受众意识和"有机体"意识,扩大先锋小说的影响,维护先锋小说生成的媒介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10.
依据马克思的历史进化论、马克斯·韦伯的社会文化理论和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以民初文学本位观和钱穆、余英时等人的"内在理路"研究方法考察民初大型通俗文学期刊《小说新报》,可以发现民初文学表现出凸显文学"小传统"的内源性变革特征。从历时性看,民初文学具有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从共时性看,民初文学的结构形态表现为新旧文学体系的融合体。就小说而言,其历史演进使小说文体从"小传统"变为"大传统",而与"五四"新文学这个"大传统"相比,以通俗小说为主体的民初小说仍然是"小传统"。  相似文献   

11.
比较文学研究的范畴既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的研究比较,也包括跨学科,即文学与其它艺术门类和意识形态的比较研究。这是比较文学宽泛而稳定的研究形态。本文从比较文学的定义出发,力图探讨"语言"这一介质在从小说到电影的转变过程中的变化。"小说语言"也即是小说的文本,"电影语言"即电影的镜头、对白等等。跨越这两个艺术门类进行比较,是我所解读的"比较文学"。  相似文献   

12.
《今古奇观》求"真"、尚"奇"、厌俗崇雅、"点铁成金"及对人性美、人情美追求的美学风范,是时代的思潮及编者抱瓮老人文学修养交织的产物,是对原本的发展与超越,反映了小说选本审美观念的变化,对小说理论的发展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的努力,使"小说救国"论蔚为大观。作为"新小说"肇始的"政治小说",先天地秉赋着宣教的文学社会功能。这一文学史实的还原,必须依傍于政治小说流变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迟子建的小说是很独特的,而其讲述"故乡故事"的创作姿态,却是二十年来不曾变化的.文章从成长记忆、个性内质和文学背景三个角度力求全面解读其小说乡土情结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小说历来被视为"小道",不能与诗文同登文学大雅之堂,但"五四"文学革命开辟了中国文学史上文学的新时代,给小说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使小说在形式、叙事、语言等多个方面出现了革新,这集中体现在这一时期小说的多样创作上.本文试图从"五四"这一特殊时期出发,分析小说理念的刷新和创作上的多样探索.  相似文献   

16.
晚清小说期刊领域译介观念的发生,以梁启超在《新小说》等期刊上提出其译介主张为标志。但是,梁启超对中外小说的不同态度和译介主张来自于现实的政治需要,因而《新小说》的文学译介实践并不与它完全同步,而且这样的译介观念很快在其它小说期刊中发生了变化。这充分说明了在特定历史时期,文学译介观念的形成同当时的历史"语境"和译介实践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黄昏"意象在日本近现代的散文、小说以及其他文艺作品中的出现频率很高,成为解码日本文学的关键词之一。从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到村上春树等人的作品中,"黄昏"意象深刻体现着日本近代以来文学的独特变化历程,并昭示着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传统。  相似文献   

18.
韦编联是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的壮族作家,他的小说集中反映了广西中部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也带有那个时代文学的共同特点,一些小说具有"伤痕文学"、"反思小说"的鲜明特征。同时,他在小说艺术手法上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美国黑人文学经历了"哈莱姆文艺复兴"、"莱特式反抗小说"和"寻求黑白融合小说"三个阶段.黑人文学以其厚重的历史使命感,深刻的现实意义,影响并推动着美国黑人争取权利斗争的历程.美国黑人文学与美国黑人运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0.
小说《印度之行》从始至终带有明显的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首先,同存在主义文学一样,"荒谬"和"痛苦"是《印度之行》的基本主题,表现了在广阔的印度背景下的世界的混乱和世事的荒谬以及存在的无意义。另外在艺术表现上,小说运用了象征这一现代手法烘托主题。福斯特笔下的那些山洞与存在主义文学中的许多意象极其相似。无变化、无意义、空荡荡、令人昏乱的马拉巴山洞象征着一个人类必须面对但又无法了解的宇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