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语言表达的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西方化差异所形成的语言表达差异是提高语言教学质量、增进中西方准确交流沟通的重要措施。本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中西方化差异形成的一些语言表达差异现象的分析阐述,指出了差异形成的物质化因素和精神化因素,并就如何克服这种差异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一种颜色在不同的民族语言中往往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比较白、红、绿、蓝、黄、黑、紫等色彩词在英汉语言中的意义差别,可了解中西方文化之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女性境遇存在着巨大差异,其根源深植于民族性别文化体系中。论文从民族文化发展的角度探寻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外来因素、社会政治结构对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影响,从而揭示以宗法制度为深层结构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以宗教为核心的欧洲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境遇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从"狗"一词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列举例子,阐述了中西方文化对“狗”的看法、态度。旨在提高英语学习者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学习、交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跨文化价值观念的视角对所谓“海归派”和“本土派”的划分进行剖析。这种分歧其实就是“五四”以来中西文化争论的延续,其核心是讨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价值问题,但这种争论也有为私利所用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文化在源头上本就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之处,今年来翻译著作的不断增多,人们越来越清晰的了解到西方的文学作品,对中西的文化差异也越来越重视.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文化的差异体现的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释义及其与西方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化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规范、制度和社会心理中有关法的那一部分形成的一个统一的体系。中国传统法律化是指从上古传说时代至清末修律为止,广泛流传于中华大地的具有高度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法律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传统法律化集体本位的总体精神,无讼息争的心理倾向,德主刑辅的理论学说,视法律为工具的价值判断。在客观上,传统法律化又表现为法典编纂和皇帝诏敕及案例并为法之渊源,制定法与判例法互用,国家法与习惯法并存;在司法上,重刑轻民,程序法不发达。中国传统法律化与西方传统法律化的比较,显现出其独有的特色:1、中国社会宗法家族制度是法产生的基础,而西方形成个人本位、法律与伦理相分离的渊源;2、中国传统法律化伦理色彩浓郁,而西方法律化则是在宗教精神的笼罩下发展起来的;3、中国传统法律化以集体为本位,西方以“个人权利本位”为基本理念;4、中国古代法等级观念渗透始终,而西方法平等观一以贯之;5、中国法律化是混合法,并代表了现今法律化的趋同倾向。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中西方民族衍变历史、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民族风俗、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人们对亲属关系的称谓产生不同的重视程度,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从汉语和英语对人际关系称谓不同的传统观念,探讨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以求在对外交往和语言学习中中减少误会.以便更好的加强对外交往和对英语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论西方"爱"的伦理道德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伦理学家把爱看作人类道德人格的基础。他们关于“爱”的道德学说是从探讨人类现实境遇中的各种问题出发,力图解决人类道德伦理困境的一种努力。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和所作的思考都是非常深刻的,为我们对“爱”的伦理道德的思考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可供借鉴的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10.
西方传教士本来的使命是传播基督教,但客观地分析他人的在华活动,我们觉得,他们在率先把西方宗教文化带到中国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西学东渐的实践,并较早地向西方宣介了中学的权威,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从“后殖民主义”话语看林语堂的东西文化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后殖民主义”话语中 ,“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存在许多偏颇 ,林语堂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在夹缝中去宣传本土文化母题。林语堂的东西文化互补观 ,林语堂对东西文化的双向宣传 ,实际上是要在国际文化的广阔背景下探讨传播本土文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杜亚泉已被尘封了近八十年。杜作为“介绍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今昔皆有定论。但由于“五四”前夕新文化运动中对于中西文化的识见不尽相同,以陈独秀为主笔的《新青年》发起声讨《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从而引发了一场20世纪初叶我国学术界的激烈论战,自1915年起延续十余年,先后参与者数百人,发表文章近千篇,专著数十种。彼时潮流所向,西风压倒东风,社论战失利,辞去《东方杂志》主编后,穷病以殁——而其“封建卫道士”之称似已定论。文章试拂尘埃,研读论战双方,联系今昔,对杜亚泉的文化观及其东西文化之争论重新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频繁,西方文化包括节日文化不断进入中国,改变着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文化不断冲击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象引起了国人的忧虑,担心发展下去会改变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削弱民族精神。而2008年元旦中国人按照新的法定假日方案度过第一个节日之后,人们迎来了放假的除夕、清明、端午和中秋,以及缩短的“五一”和保持不变的“十一”黄金周。中国在做到中西结合,共存共融的同时也将不断发展的中华节日文化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collaborative self-study, two first-year assistant professors examine their view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from two cultural perspectives. Drawing from multiple data sources, including reflective analyses of teaching, monthly peer-support meetings, and the Students Opinion Information Survey, the study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in view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and how these differences affected our teaching practices. By exchanging view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wo first-year professors gained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cultures and identified the strengths in each culture 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instruction to their students.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不仅是一位影响世界的作家,还是一位博学的学者,这最突出地表现在他对东西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深入理解,也表现在他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观。林语堂倡导以自由、快乐和优雅为主旨的“游戏的艺术观”,对东西方艺术的优劣长短也给予了细致的比较分析,并试图对二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期达到一种更加健全和完美的世界性艺术。当然,对于如何达成这一融会的途径,林语堂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设计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全球化促使世界各国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文化传统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共享的资源。文章就如何看待西方文化的传播以及中西文化如何进行融合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在文化融合中,我们必须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坚持多元共存,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走向“合作”: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走向"合作"有利于东西部高校共同发展,是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进入深入推动阶段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中,还存在许多不利于东西部高校对口合作的因素,需要各级政府共同努力,积极构建促进东西部高校合作共赢的政策环境,以推动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成功走向对口"合作"。  相似文献   

18.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电影片名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存在直接影响,因此,片名的翻译不能简单机械。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其中,“创造性叛逆”的翻译策略在电影片名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文化内容、文化要旨、文化结构三方面论述了东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认为主要差异并非水火不容,反而存在融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东西方文化各自存在的普世性因素、东西方文化探讨问题的同一性及文化流动规律三方面论述了东西方文化合璧的必然性。寻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环境的和谐,寻求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社会与社会的和谐,是东西方都面临的现实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内含于中国文化之中。要引领人类“未来”的前行,必然仰赖于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中西方服装设计理念的来源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服装中蕴含的文化精神.提炼理念并加以创新,才能从本质上和形式上全面地理解中国传统服装文化,并创造出新的能深刻体现中国文化的服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