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882年排华法案是美国国会通过的第一个全国性的限禁外来移民的法案,它对中美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包括破坏了两国间的协议和信任,伤害了华侨的生命财产和中国人民的感情,影响了中美人员、贸易和经济往来、教育交流。1882年排华法案是中美关系史上不光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殷倩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9,(2):35-35,53
今天,以移民身份进入美国的外籍人口中有一半以上都来自亚洲。在历史上,美国的亚裔移民人口远远不及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人数。造成20世纪上半叶美国境内亚洲移民数量相对较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影响最深远的莫过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的排华运动和随之产生的1882年排华法案。排华法案一直是很多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讨论排华法案对华裔移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永春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0(B12):63-65
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移民在美国被视为“模范少数族裔”。华人的吃苦耐劳和任劳任怨使他们成为受欢迎的廉价劳动力,也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受到比其他少数族裔更多的歧视和排挤,甚至连政府也制定排华法案,限制华人移民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中国佬》中追溯了历代华裔美国人的经历,反映了华人从未被当作真正的美国公民,他们所受的待遇总是与“中国”发生关联,他们的社会地位深受中美关系的牵制的史实。 相似文献
4.
张永春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0(Z1):63-65
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移民在美国被视为"模范少数族裔".华人的吃苦耐劳和任劳任怨使他们成为受欢迎的廉价劳动力,也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受到比其他少数族裔更多的歧视和排挤,甚至连政府也制定排华法案,限制华人移民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中国佬>中追溯了历代华裔美国人的经历,反映了华人从未被当作真正的美国公民,他们所受的待遇总是与"中国"发生关联,他们的社会地位深受中美关系的牵制的史实. 相似文献
5.
1848—1882年华人移民美国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广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4(6):95-96
美国是一个移民之邦,华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848—1882年大量华人赴美的原因很多,但有三个方面是最主要的,即国内经济的破坏、美国方面的劳工需求和清政府移民政策的变化。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的通过结束了这段自由移民时期。 相似文献
6.
谭雅伦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10,93
《排华法案》是美国首项含有种族和阶级歧视性质的移民法律条文,专门针对及排斥劳动阶级的华人移民。美国联邦政府1882年实施《排华法案》,到1943年才废止,这61年间对华籍移民的限制,是美国移民史上非常不光彩的一页。本文就排华时代美国旧金山华埠行刊的华语报章里收集的引用有关华人移民的词汇,探讨当年美国华人社区媒介对排华政策的反应及表达方式,值此印证当年居美华人对联邦政策的抗议及批评。这些华埠报刊里收集到的词汇,明显地反映出当年美国华人绝对拒绝认同一切《排华法案》有关的移民措施。有关排华及移民的讯息,在翻译程序上,不但没有直译原意,中文译文里更附加上严厉批评的意识,结果是创造了一类非常突出的华埠华文词汇,在美国各地华埠通行数十年。这是一种既普及也特殊的华埠小区语言词汇现象。加上华人不断地循各种法律途径挑战歧视他们的移民法例,尤其是在旧金山1906年地震后充分利用了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法案条文,整体来说是一种保障他们公民籍权和移民权益的具体行动。从这个当年美洲华文报刊文字现象看美国华人历史,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年美国各地华人的共同立场:在自己的小区里,他们的语言表达是全面否定,不接受联邦法律所容许的排斥华人的国家政策。这种小区媒体文字一致抗衡政策上歧视他们的团结精神,也是充分地表达了中美两个国家的民族都存有的"不平则鸣"的普世文化思维。 相似文献
7.
王立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5):113-117
1882年上海股票市场异常火热,许多股票价格翻了一倍,是中国证券史上的第一个大牛市。人们投资股票的热情高涨,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一批洋务民用企业表现突出,成为市场追捧的热门股。1882年大牛市的形成是有原因的,既有洋行股票的示范带动,也有洋务民用企业的壮大与促进,以及广大商民高涨的认购热情,同时也暴露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许多典型问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随着冷战的进一步发展,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已经不仅局限在军事实力的较量,第三世界及发展中国家成为其争夺的焦点。对外援助成为美国外交的一个重要工具。肯尼迪上台后,把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放在发展中国家,制定新的《对外援助法案》,把外援重点由军事援助转向经济援助。以《1961年对外援助法案》为开端,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及美国外交政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李源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8):41-43
“纸上儿女”是美国移民史上特定时期的一个特殊现象,文章主要通过论述19世纪华人移民的社会背景、社会结构、在美生存状态以及美国的反华运动和排华法案的实施,分析“纸上儿女”现象形成和发展的内部、外部及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晚清政府与美国就排华的交涉是晚清外交关系中的一页重要篇章。在美国排华运动最剧烈的时期,晚清政府派张荫桓担任驻美公使,与美国就排华惨案进行交涉,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张荫桓为华侨赢得了一些权益。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排外主义运动在华人移民问题上再起狂澜。以往学者主要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解释美国排华浪潮,其实美国天生的种族主义倾向才是排华兴起的根本原因,现拟从种族优越论、种族文化歧视和美国传教士的种族偏见三个方面来探讨全美排华浪潮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李正存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22(2):61-63,73
经验性语文知识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认识话语、文章和语文实践活动的产物。与理论性语文知识相比,更具主观性和个体性。经验性语文知识中有感性知识,也有理性知识;有缄默知识,也有显性知识。 相似文献
13.
理想的翻译应是译文与原文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作者的意图、读者的反应三方面的完全吻合。这种吻合也可以说是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及言后行为三方面的完美结合。汉诗英译也不例外。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对汉诗英译进行再认识,希望译者可以从中得到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林红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5(2):101-105
亨利·卢斯对于20世纪前半期中美关系的影响在主流的研究视角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得以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确非偶然。这是一位典型的美国至上主义者,有着深刻的宗教背景,特殊的中国情结,控制着一个影响非凡的舆论王国。他坚信美国正面临着承担一个强国的使命,因此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而中国则是一片理想的试验田,一个美国化中国的出现,将是美国完成其强国使命的有力证明,"中美相似论"正是为了实现这一"强国梦想"而精心设计出来的。在亨利·卢斯控制时代公司的20多年里,"中美相似论"帮助塑造了美国主流的中国印象与舆论,从而形成了一种对于政府决策的公众压力。 相似文献
15.
1882年美国通过华侨华人历史上第一个排华法案后,美国华侨陷入认同危机。康梁保皇派适时在美国华侨社会中宣传其救国思想,其活动客观上推动了华侨认同的改变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字调对语调的影响——字调与语调关系的另一种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小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5):55-60
语调是语句的音调模式,尽管与字调都表现为音高随时间而变化的形态,但各有自己独特的音高变化格局,而且各自的功能不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语言学平面。从言语的生成阶段考察,字调不会制约语调的形成。字调对语调的内部构造不产生制约关系。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考察,字调的改变可能会对语调的调移、调高和调域带来量上的细微变化,但对语调音阶的总体走势与波动形态不构成影响。因此,可以说字调对语调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周祁林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31(4):79-82,96
性别歧视性语言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体现。本文就汉语和英语中常见性别歧视性词语的一般表现形式进行了简要对比分析,认为两者在取名、词序、称谓和词义的降格方面均有相似之处。促进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和进步是改变人们惯常的思维模式,是避免和消除性别歧视性词语的关键和根本。 相似文献
18.
赵胜营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2):18-2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美国法院在审核证据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确立这一原则的目的在于要求警察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执法,阻止警察滥用职权,从而有效地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不受侵犯。然而,严格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会使一些事实上有罪的人逃避法律制裁,因此,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此原则进行重新评估,并先后确立了当然发现例外、独立资讯来源例外、诚信例外和公共安全例外等规则,在保障人权的同时,追求最大限度的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19.
政策本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少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5):92-97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政策学们关于政策的本质见仁见智。虽然学派众多且视野各异,却基本上可以归属到社会和谐论和社会冲突论两大阵营。对政策本质认识分歧的成因大体可归结为社会本质观、科学本质观和方法论以及政策过程观等方面的差异甚至对立。事实上,价值的社会建构性、决策过程的价值涉入、政策主体和目标群体价值趋向的多样性以及政策本身能量的有限性决定了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各种价值取向冲突与妥协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