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魏 《阅读与鉴赏》2002,(12):24-25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诗人游历至宣城。登临此山,伫足此亭,缅怀古人,想到自己大半生浪迹飘泊,李白情难自禁,便写下这首《独坐敬亭山》。  相似文献   

2.
时空,有多长?我不大清楚。但,我却十分想超越它。因为,超越时空可以让我的内心充满十足的好奇和无限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4.
把字写在哪里可能对一个社会的风貌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使用\"封建社会\"一词,已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封建社会\"一词之所以为大部分中国学者乃至民众所接受,成为\"约定俗成\"的时代名词,是因为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形成生产方式的决定性的因素.在近代工业化之前,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欧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的发展水平基本相同,它们各自由此而产生的生产方式也理所当然地是在同一个历史阶段里,因而其社会本质也是基本一致的.我们只有以超越时空的广阔深邃视野、以粗线条的规律性的探索归纳,才能从更为理性化的角度来辨识\"中国的封建社会\",从而避免过去那种对号入座式的纠缠不清的繁琐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探讨影片<失乐园>作为不伦题材使用悲剧结局的原因.从雅斯贝尔斯的悲剧超越理论角度来看,悲剧可以通过死亡得到解救,以死亡达到空间与时间的瞬间凝固,表达真正的形而上的爱恋永恒--对纯粹本能爱情的坚贞与执著.而影视作品时空合一的审美特性所带来的时空感受的超越,则升华了永恒主题的表现层面.  相似文献   

7.
陈支平 《历史教学》2007,2(14):13-20
中国人使用"封建社会"一词,已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封建社会"一词之所以为大部分中国学者乃至民众所接受,成为"约定俗成"的时代名词,是因为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形成生产方式的决定性的因素.在近代工业化之前,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欧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的发展水平基本相同,它们各自由此而产生的生产方式也理所当然地是在同一个历史阶段里,因而其社会本质也是基本一致的.我们只有以超越时空的广阔深邃视野、以粗线条的规律性的探索归纳,才能从更为理性化的角度来辨识"中国的封建社会",从而避免过去那种对号入座式的纠缠不清的繁琐讨论.  相似文献   

8.
超越     
李芳 《高中生》2011,(21):27
  相似文献   

9.
作为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艺术审美超越是人的超越性本质力量在艺术活动中的对象化,主要包括对审美客体的超越、对审美主体的超越、对审美主、客体所处的物理时空的超越以及对实用功利价值的超越。但是,艺术审美超越又不是超越一切的绝对自由,它必须以现实为依据,最终必然要受到现实生活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抒写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知音难觅的悲凉心境,引起了古今有志之士的共鸣,加上诗中时时空永恒无限、人生短暂易逝的深沉叹息,更是上升到了哲学意义上的人生思考,《登幽州台歌》是超越时空的孤独者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