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元代,伴随着“戾家把戏”(娼代乐剧)的盛行,乐妓已经成为杂剧演出的中坚力量,夏氏《青楼集》即为明证。具体到角色扮演,乐妓除装扮旦色外,还扮演末泥和一些“外角”(次要角色)。但同时有资料显示,元杂剧并非全部由乐妓演出。  相似文献   

2.
历代论大都从学、作、时代等角度来阐述元代杂剧繁荣的原因,而较为忽剧杂剧的戏剧“本位”特征。以杂剧的表演艺术的视角,从接受、创作与导演、表演三个方面来阐释元代杂剧繁荣的原因,便能更为关注杂剧的戏剧“本位”特征。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的士人多数不太认真研习儒家经典,却以文采风流,能诗词书画为习尚,以结社携妓交游为盛事.而艺妓这一特殊的女性群体也在迎合士人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他们的关系属于一种文化与情感的交往,影响是相互的.通过双方交往的社会基础、存在方式以及文化意义等方面,探析明末清初士人与艺妓之间那互为倚重、互为点缀、互为爱恋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相似文献   

4.
艺妓与舞妓     
艺妓是日本的一种特殊的职业,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活的载体。艺妓通常包括艺妓与舞妓两个阶段,目前相关论述对艺妓与舞妓关系的解释为:学徒中的艺妓通常被称为舞妓。实际上艺妓与舞妓的关系包含着深刻的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5.
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历来非常密切。杭州于南宋时期形成了固定的且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元朝元贞、大德年间,南方又形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杂剧创作圈。元代杭州杂剧表现了杭州的自然城市风貌和人文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6.
元代下层文人选择杂剧的心态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下层文人对杂剧艺术的选择,促进了杂剧的大繁荣。他们在选择杂剧的过程中,或隐或显地呈现出了各种心态,主要有宗教的解脱心态、生存的边缘化心态、娱乐的自适心态和价值的凸现心态。  相似文献   

7.
禅宗在中国佛教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元代宽松的宗教大环境下,禅宗文化在传统文人和民间大众中产生了影响.而作为元代最为大众接受的元杂剧,更是吸收了禅宗的文化特色,其佛教杂剧通过人物之间的对白、独白、唱词来介绍禅宗的发展、演变、教派、人物以及历史,使世人参悟禅机佛理,明了禅宗义理,成为禅宗文化传播的一把利器.  相似文献   

8.
元代平阳地区以其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孕育了一批著名的杂剧作家。本文就从地域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元代平阳杂剧的特征:少数民族题材,浅粗的语言及内容,浓郁的娱乐色彩。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大量的艺妓。她们一般都具有比较高艺术修养,懂得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甚至擅长诗词歌赋等文学样式的创作。她们与中国历史上的文人雅士关系极为密切,并对中国的文学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城市经济发展繁荣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当时的大城市如北京、杭州、太原、开封等地,经济活跃,文化生活十分发达,妓女数目之多也令人惊叹,仅北京一地,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就“计有二万有余”,那么全国妓女之数量就相当可观了。  相似文献   

10.
元代少数民族杂剧作家的创作,一方面与元杂剧创作的整个主流融合在一起,体现着元杂剧的时代与艺术风貌,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了独特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创作与当时民族大融合的社会背景有关,同时也与作家的民族特质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11.
元代下层文人选择杂剧的心态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下层文人对杂剧艺术的选择,促进了杂剧的大繁荣。他们在选择杂剧的过程中,或隐或显地呈现出了各种心态,主要有宗教的解脱心态、生存的边缘化心态、娱乐的自适心态和价值的凸现心态。  相似文献   

12.
陈京荣 《文教资料》2013,(26):37-39
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在大河流域,河流与人类文明历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元代大都直抵杭州的通惠河、会通河等的相继开通,北地杂剧作家、表演艺人纷纷通过运河向南移动.在北曲南传、南北曲交融的同时,北杂剧的重心也日开始随之向南移动.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虽到了元末就已衰落,但杂剧的某些因素如剧目、曲调及演唱形式等,为明清时期的昆曲所继承。昆曲将元杂剧的剧目全本改编或选取单折,继续在舞台上流传;杂剧所用的曲调及其联套形式也为昆曲继承,但根据昆曲的剧本体制,发生了一些变异;昆曲在演唱杂剧所采用俚歌北曲时,也采用了依字定腔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与前代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元代婚恋杂剧中的女性自我意识普遍增强。剧作中的女性大都自尊自重,不卑不亢,向往人格自由,争取平等做人的权利,渴望具有情感内核的合理婚姻。蒸腾在她们身上的人格魅力,对封建社会后期文学的演进,乃至女性为争取人权独立的斗争,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昭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向来被视为元代爱情喜剧的士妓恋爱杂剧,由于个体性追求与整体性命运的冲突,其中又充满了强烈的悲剧色彩,这在剧作中主要表现在悲剧性歌妓形象的刻画,情与理的强烈冲突,隐藏在团圆结局背后的悲剧意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东坡杂剧在元代历史文人剧中占有突出地位,本文通过现存3部东坡剧的解读,清理了元代东坡剧所构成的颇为复杂立体的苏轼形象,揭示了其在文人话语、国家话语、民间话语三种话语结构中隐含的不同指向,以更广泛的视域审视苏轼被贬黄州这一历史事件的文化意义,揭示了元人观照历史的多元属性。  相似文献   

17.
口哨与杂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剧中的口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综合杂剧剧本和出土杂剧砖雕资料分析,口哨在早期杂剧中呈现角色化和剧情化倾向,它在杂剧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深刻理解这种现象对中国杂剧起源史的研究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市井艺妓是唐人小说中的重要描写对象,《霍小玉传》等著名作品都与市井艺妓生活有密切关系。唐代市井艺妓兴盛的原因:一是市井艺妓在初唐时期受到宫廷艺妓和家妓兴盛的联动作用而逐渐兴起。二是市井艺妓商业服务性质与盛唐以后的商品经济相适应,融为商品社会的有机部分,因而长盛不衰。三是文苑和士林风尚对扩大市井艺妓的社会影响有重要作用。具体地考察唐代市井艺妓兴盛原因,对于深入研究唐小说乃至唐代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元明同题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曲江池》)皆取材自唐传奇小说《李娃传》,但石君宝与朱有燉均在继承《李娃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编.元明两种杂剧在体制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作品主题上均呈现出显著的不同.元代石君宝、明初朱有燉作为各自时代的代表性杂剧作家,他们的杂剧创作均受到各自时代背景的影响.朱有燉的《曲江池》在借鉴石君...  相似文献   

20.
受草原游牧文化的冲击,元代的审美风尚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而不再固守传统。然而通观现存的元代士妓恋爱杂剧,无论是作品内容、情节结构、情感历程,还是整体风格上都表现出中和美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