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期创造社被认为是具有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的,他们从表现“内心的要求”提出重情感、轻功利、重艺术等一系列文学主张。他们表现的“自我”,其具体内容都是围绕一种苦闷、悲哀和感伤的情绪而展开。他们高举唯“全”与“美”的旗帜,以真挚的情感来引起读者的同情。  相似文献   

2.
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在许多地方批判地继承了克罗齐美学的一些观点,并在理论上作了“补苴罅漏”的工作。在文艺与道德的关系上,他们都主张文艺可以没有道德的目的,但在艺术的评判标准上,克罗齐坚持纯粹艺术的标准而反对道德的标准,朱光潜却主张两种标准的糅合;克罗齐虽不否认文艺能暗含某种道德倾向,但却轻视甚至否定文艺的道德影响,朱光潜则极为重视它。这种观点上的巨大差异,取决于他们对艺术活动范围的理解、探讨问题的方法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反浪漫主义的“非个性”化理论,感性与理性结合的创作论及批评的目的与方法等方面分析了被誉为“现代文学批评大师”的英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艾略特的文学和批评理论,并认为艾略特既要求批评要做到“非个性”化,尊重艺术形式本身,又要把批评置于传统意识的绝对权威之下。这种观点为新批评派提供了思想倾向,但其许多认识又与这一流派其他理论家的主张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4.
“翼教”派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翼教”派的评论多持贬议,认为“翼教”派士绅顽固守旧,反对变革,与维新派之争完全是权利、利益之争。实际上,“翼教”派与维新派之争主要是学风、学理之争。“翼教”派士绅是不反对变革的,问题在于如何变,变到何种程度。对此,他们只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坚决反对学习西政、西教,不愿推进社会意识形态的重建,仍继续着洋务派的旧梦,这可以说是“翼教”派变革思想的致命缺陷。  相似文献   

5.
严羽诗学对明清时期的“性灵”说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严羽论诗主张“吟咏情性” ,直接影响了“性灵”派的诗歌表现真情的观点 ;另一方面严羽提倡“学古” ,这又与明代公安派的反对复古和清代袁枚的“学古”而在“著我”的诗学主张相悖 ,对明清的“性灵”派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文坛出现了一股文艺思潮,认为文艺是个人主观精神的表现,强调表现精神活动中的潜意识,下意识;否定文艺与生活的联系,文艺为人民服务和艺术家对人民的职责以及文艺思想内容的意义及其对形式的作用,主张“纯形式”等等。其核心即“自我表现。”这就是所谓“新的美学原则”。这种“新的美学原则”,实际上是西方现代资产阶级的文艺观在中国的变种。西方现代派文艺观,包括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抽象派以及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等,都主张艺术脱离现实生活转向主观、否定艺术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高尔基说过:“在文学上,主要的‘潮流’或流派共有两个:这就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但这两种创作方法和原则,绝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许多中外杰出的作家艺术家,尽管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审美追求不同,从而他们的文学个性和风格各异,有的富于现实主义精神,有的则钟情于浪漫主义原则;有的以工笔写实见长,有的用大胆的想象、幻想取胜。但他们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精神、两种创作方法不同程度的融合,使现实主义作品充蕴着浪漫主义因素,浪漫主义作品又蕴含着现实主义成份。  相似文献   

8.
“不可靠叙述”是叙述学中的一项重要议题,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修辞学派与认知学派两个阵营,两大学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本的不可靠叙述。修辞学派认为不可靠叙述应当以隐含作者的意图为规范,并具体划分了不可靠叙述的几种亚类型,而认知学派则主张从读者的视角来分析文本的“不可靠性”,但是这两种方法不可结合使用。根据麦克尤恩作品《与橱中人的对话》的文本特征,可以从修辞学派的角度来阐释《与橱中人的对话》的不可靠叙述,同时引用认知学派的观点,以此来说明两种方法兼用时会产生冲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性灵派”以“求俗”的文学主张独树一帜,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之一。“性灵派”世俗化的创作倾向不仅表现在文学题材的选择上,还表现在诗歌语言的运用上。明清之际理学、心学的发展,市民经济的繁荣,通俗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都是“性灵派”文学创作俗化倾向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庄子浪漫主义精神,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已成为文学领域庄子研究中一个争论很大的问题。以往论者往往仅注意了庄子浪漫主义精神中两种倾向的对立,而忽视了庄子浪漫主义精神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忽略了两种倾向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以及它们通过某种“中介”产生的“亦此亦彼”(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不确定性。这样,就难免浮于某些表面现象,以现象代替本质,以部分代替全体,导致一种片面性,同时也就谈不到对庄子浪漫主义精神的内涵及其神髓的真正研究。如果我们把三十三篇  相似文献   

11.
对于文艺特征问题,也有两派不同意见:一是形象论,一是情感论。这两种意见是与文艺本质的两种不同理解相联系的:再现派强调文艺是以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派则强调文艺是主观情感的表现,这之间还有论争。例如,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理论专著《什么是艺术?》里说:“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而且还强调指出,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用艺术互相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与闻一多同是“新月”派重要成员。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文学的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等多元思潮的影响。对新诗,无论是理论主张或创作实践,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创造。徐志摩与闻一多的诗歌同中有异,并且这差异还是很大的。就诗歌思想内容看,他们都主张诗应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在闻一多的诗创作里,始终贯穿着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徐志摩的诗大多是歌咏“爱与美”的篇章,具有鲜明的理想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3.
荷马史诗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型文学著作。当时,史诗作者还不可能懂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但史诗既是创作,必然有一个方法问题,只是诗人使用时并不自觉、并不成熟、并不统一罢了。从史诗的创作实践来看,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因素都存在,而又以浪漫主义为主。古希腊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曾称赞荷马懂得“史诗诗人应尽量少用自己的身份说话”,认为荷马的“模仿”“既尽善尽美,又有戏剧性”。确实,荷马史诗是纯客观地描述故事情节,除了“序  相似文献   

14.
<正>粉碎“四人帮”以后,文学艺术界在拨乱反正,批判林彪“四人帮”推行的反革命唯心主义文艺路线的过程中,强调文学艺术要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恢复现实主义传统,无疑是必要的。然而,有人据此否定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文艺界一位同志说:“我主张不要再提‘两结合’,不要再作为重要的主张去提它。我觉得‘两结合’的创作方法的提出,带有一种先验的性质,先有这种主张,再让大家去实验。而三十年的实验结果,多半是生拉硬扯的解释,说得都相当勉强和生硬。”(《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教材的编写问题》,载《文学十年风雨路》)有的人甚至认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两种创作方法的结合不仅它们本身不可能,在文学史上也是从来不曾有过的。”(《关于“两结合”创作方法的科学性问题》,载《文学评论》1982年第4期。)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观点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文艺的现实状态和能否使文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15.
“隐含作者”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叙述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支持与反对的两派一直相持不下。“真实作者”和“隐含作者”这两个概念难以互为涵盖或互为取代。在阐释作品的时候,他们是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16.
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开展以来出现最早的一个进步文学团体。一九二一年一月在北京正式成立,发起人有沈雁冰(茅盾)、郑振铎、叶绍钧(叶圣陶)、王统照、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十二人。他们在发起《宣言》中说:“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对侯,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治文学的人,也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事业,正同劳农一样。”他们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现象,表现并且讨沦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他们反对无病呻吟的旧文学,反对以文学为游戏的鸳鸯蝴蝶派的文学观。一九二一年,他们接编并革新了被鸳鸯蝴蝶派控制十多年的文学刊物——《小说月报》,还创办了《文学旬刊》,一九二二年出版《诗刊》,  相似文献   

17.
<正> 五四时期,“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这百多年来在西欧活动过了的文学倾向也纷至沓来地流入到中国。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新古典主义,甚至表现派,未来派等尚未成熟的倾向都在这五年间在中国文学史上露过一下面目。”而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中对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它在五四时期和三十年代形成两次“涨潮”。  相似文献   

18.
朱光潜曾倡导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才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他在《西方美学史》中时刻注重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原则,反对“唯经济决定论”,对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有着自己的理解。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又是美学的基本问题,朱光潜根据具体历史现实指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同时将其分为文艺思潮运动和创作手法,认为作为文艺思潮运动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不具有普遍性。日本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发展与西方文艺思潮运动的线性发展历程相颠倒,与朱光潜的观点形成映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把生态危机看作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危机,是牺牲人类的精神和生存来满足资本的扩张.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过程中把批判矛头指向科学技术,主张进行人道主义的革命.这一理论是浪漫主义、消极悲观主义和空想主义的混合,没有多少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初,西方文学发展史中出现了一种以反对或反抗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创作为己任的新的文学运动。西方文学史家称之为“新浪漫主义运动”,并认为这一运动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复兴。其实并不尽然,它与后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新浪漫主义者”虽然也象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一样对描写异国情调、独特奇异的事物、以及具有超人般能力的人物等感兴趣,但他们在作品中更多的是描述非理性的、虚幻梦魔般的世界,探寻人类潜意识中现代文明与原始文明的冲突,以及现代文明对人类情感的侵蚀等。个别作家还单纯追求语言美,有的甚至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