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重庆电视台的<山城棒棒军>、<雾都夜话>收视大旗十年不倒,到杭州电视台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荣获"全国百佳电视栏目",再到如今打开电视,陕两话、广东话、四川话、浙江话、湖北话、湖南话方言节目比比皆是;从过去单一的方言电视剧到今天的方言栏目剧、方言脱口秀、方言播报新闻、方言电视配音五花八门,方言电视节目在我国电视银幕上已走过十几个年头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宋振中 《青年记者》2007,(12):51-52
2004年8月,在“全国百佳栏目”评选中,以方言播报和主持,突出地域特色的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和杭州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榜上有名;同年10月,在杭州举办的“全国电视地域新闻表达方式研讨会”上,以方言作为地域新闻节目表达的方式成为与会专家代表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2005年方言新闻在广州、杭州、重庆、成都获得成功后,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中国国家语委副主任、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访问时曾说:“广播、电视播报新闻不能使用方言。”随即引发舆论的质疑,并且要求不应任意取消方言新闻。王登峰说,近年采用方言的广播电视节目确实越来越多,有些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约束。中国对地方台使用方言播音有严格要求,如播报新闻不能使用方言,方言节目播出时间、时长和占节目总数比例也都有严格要求。王登峰表示,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国策,是国家的利益和国家的意志,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但在国家规定使用通用语言的地方,应坚决执行规定。如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讲普通话。新闻媒体要用普通话传递信息。国家语委的强势态度,随即引发议论。  相似文献   

4.
回应特殊受众的需求 近年来,一些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方言类节目,地方媒体中出现了“方言的群体亮相”,有用方言播报新闻的,有用方言主持娱乐节目的,也有用方言演绎电视剧情的,收视率都异常火爆。一些电视台方言栏目主持人的选拔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相似文献   

5.
倪沫 《东南传播》2010,(1):69-70
方言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领域内植根于市民阶层、符合市井闾巷趣味的“俗文本”。它借鉴了传统的曲艺模式,通过话本式的新闻文本、书台表演式的新闻播报方式、说书人式的新闻叙事者、书场式的新闻叙事格局、书场式的新闻播报场域,进行细腻琐碎的市井言说和苦口婆心的道德劝诫,与传统新闻节目相比,显得新鲜粗鄙、生动泼辣,在文化自足、生活悠闲的城市尤其受追捧。方言新闻是地方台综合新闻分众化传播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介绍 从2004年元旦开始,杭州电视荧屏上出现了这样一档新闻栏目:它以杭州本地方言为播报语言,采用非新闻播音员为主播,形式活泼新颖,内容贴近民生,评说尖锐犀利--这就是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  相似文献   

7.
刘英 《新闻通讯》2011,(6):45-46
早在20世纪20年代,方言开始与传播媒介相结合。进入21世纪,一些地方电视台陆续在个性化、本土化、分众化方面进行改造。于是方言电视节目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勃兴之势,一度成为一些地方电视台新的收视增长点。方言电视节目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形态,在全国迅速升温之后,逐渐影响到新闻传播领域。其中,1994年杭州电视台开办的“阿通伯说新闻”节目.是关于电视方言播报新闻的较早记录。2003年。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再次成功推出一档全新的方言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取得较大成功。  相似文献   

8.
许菲 《视听》2011,(7):26-28
前言近些年,电视界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电视民生新闻现象在全国的风起云涌,它以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等平民化新闻而备受观众的青睐。伴随着传播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民生新闻中主持人方言播报的形式如今更是热火朝天地充斥着地方大小电视台的荧屏。显然。  相似文献   

9.
如今一些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出现了主持人以地方方言的形式来播报新闻的现象,像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一夜之间,方言仿佛成了保证收视率的“圣言”。  相似文献   

10.
赵烁 《新闻前哨》2011,(10):77-78
所谓电视方言节目.是指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或解说员使用当地方言作为主要叙述语言进行内容播报的电视节目形式。电视方言节目所涵盖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电视方言新闻节目和电视方言文艺节目。近年来,用方言主持电视节目.已成为地方电视台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1.
方言播报新闻高收视率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方言播报新闻节目因收视率较高,各地方电台竞相效仿。本文就其高收视率冷静思考的角度, 从收视率本身遭遇的质疑、方言播报存在的问题和实现新闻本土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文静 《青年记者》2007,(24):57-58
近年来媒体上陆续出现了一阵“新风”:电视台以方言作为工作语言主持娱乐节目,用方言播报新闻、播出用方言译制的外国影片等等。 在方言节目火热登台的同时,关于方言电视节目是否能登大雅之堂、是否挤占普通话的空间等的争论也没有停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素质的提升,人们对经济新闻愈发关注。电视经济新闻播报解读技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新闻播报的效果和人们的接受程度,因此提升播音员的播报解读技巧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新闻相对于其他新闻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播音员应当根据经济新闻的特点和播报的具体内容采取针对性的解读技巧,进而提升经济新闻播报的水平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本文将对经济新闻报道的要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电视经济新闻播报的解决技巧。  相似文献   

14.
孙玉凤 《新闻知识》2012,(2):104-106
当今,方言版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原生态文化和电视节目形式已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和蔓延。具体表现为用方言播报电视新闻、方言版家庭系列情景剧、方言电视小品节目、方言电视综艺节目、方言版电视剧与配音电视剧等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武汉媒体方言栏目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王超 《新闻前哨》2001,(10):32-32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新闻爆炸的时代。层出不穷的新闻,吸引了大量的观众。由于电视新闻画面的逼真效果,拥有的观众数量更是逐年增加。各电视台新闻部除了加强新闻内容与时效外,非常注意树立电视新闻的声誉,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收视率和电视台的地位。而电视新闻的声誉是与播报的方式、技巧和播报记者的形象分不开的。 电视新闻在播报时值得注意的是:播报记者的表达力、说服力,播报记者的声音、语音以及目光的运用。电视新闻记者,有的长于现场采访,有的善于在播报台前侃侃而谈。无论是现场转播新闻,还是在播报台前播送新…  相似文献   

16.
陈万怀 《今传媒》2010,(4):89-91
"说"新闻和"播"新闻同为当前广播、电视媒体新闻播报的两种不同方式,特别是"说"新闻,因其独特的新闻播报方式,获得了听众和观众的普遍认同。同为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新闻内容、听众定位大致相同,然而,其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指的方言电视节目,主要指栏目化的情景系列单元剧和用方言播报的新闻或以方言为主要交流语言的谈话节目两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当今,用方言播报地域新闻的栏目,在全国各城市电视台正如火如荼的创办发展。方言品牌的形成和生存,正是找准了自己的目标观众,明确了服务对象,了解他们的需求。尤其是强调重视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本土特色、本地受众的深入调研,大胆探索节目创新,培植起原创能力,从而提高频道的品牌效应。论文针对宁波近年来创办的几档电视方言栏目的有益经验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王春丽 《新闻爱好者》2011,(17):101-102
方言新闻节目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顾名思义,就是采用方言播报新闻,目前,各地方言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四川话、杭州话、河南话、湖南话、闽南话……纷纷展现在荧屏中,方言新闻节目收视率不断攀升。南京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四川电视台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陈飞 《新闻实践》2006,(5):42-42
尽管方言新闻目前风头正劲, 吸引不少观众的眼球,并且为电视台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但其本身所存在的种种矛盾也不断地暴露出来。一、用方言播报新闻与推广普通话的矛盾我国是一个多种方言并存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