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现代数学女王”添彩的炎黄子孙 “现代数学的女王”,法国数学家狄多奈曾这样赞美拓扑学。巧得很,吴文俊早年正是因在国际拓扑学领域颇有建树而一举成名。 在半个多世纪前,风华正茂的吴文俊开始接触并从事代数拓扑学的研究,他凭着智慧和艰辛的努力连续取得了一系列开拓性的成果,其中最著名的是吴示性类与吴示嵌类的引入和吴公式的建立及其应用,这一切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拓扑学事业的发展和完  相似文献   

2.
如果不是获得了今年的中国最高科学奖,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吴文俊”这个名字。其实,早在半个世纪前,吴文俊就已饮誉国际数学界。他在“现代数学女王”——拓朴学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被称为“拓朴学大地震”,将在世界范围内基本上陷入困境的拓扑学研究继续推进。1956年,吴文俊因其在拓扑学上的杰出成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当时的“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年他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今天的中科院院士)。  相似文献   

3.
投身数学领域的王国俊教授曾多次荣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其中《拓扑分子格(Ⅰ) 》、《一种比较理想的弗晰紧性》和《Fuzz上的序同态》被国家科委列为我国重大科技成果。他创立的“拓扑分子格理论”抓住点集拓扑Fuzzy拓扑学共同的、在格论意义下的本质,通过新研究方法利用“分子”及其“远域系”等重要概念使有点化方法在格的框架上得以实现。这一理论填补了我国教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大大推动了格上拓扑学的发展。王教授编著的《L—Fuzzy拓扑空间论》一书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教材奖,目前已成为国内外从事L——Fuzzy拓扑学研究者广泛引用的经典之作。 十余年来,他先后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数学学报》、美国《数学分析与应用》、日本《一般拓扑学问题及解答》和国际权威杂志《模糊集与系统》等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相似文献   

4.
吴文俊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他强调自主创新,在拓扑学、中国数学史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深刻性、奠基性的工作。他关心中国数学的成长,把握着中国数学的发展方向。他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在数学研究中找到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道路。吴文俊对中国数学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重要贡献,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  相似文献   

5.
四色猜想     
名的“四色问题”也是与拓扑学发展有关的问题。四色问题又称四色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余玮 《百科知识》2005,(9X):37-39
刘应明解决了拓扑学中有名的“怀特海德难题”与Lawson-Mislove问题,成功地把狄奥多列插入定理这一经典结果格值化,把大数学家厄勒斯曼倡导的格上拓扑学发展到新的阶段;并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全国科学大会奖,最近摘下国际模糊数学界最高奖“Fuzzy Fellow奖”,从而打破了欧美科学家垄断的格局并成为“科学中国人”2004年度人物。  相似文献   

7.
2月 1 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上 ,江泽民主席首先为获得 2 0 0 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颁发由他亲笔签发的奖励证书和奖金。这是我国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 ,首次获得该项奖励的两位科学家。吴文俊系著名数学家 ,现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文俊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70年代后期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此外 ,在中国数学史、代数几何学、对策论等领域也有独创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25日,挪威公布了第二届阿贝尔奖的获奖者。果然不出所料,又一位当前数学界领袖人物,美国的阿蒂亚爵士(Sir Michael F.Atiyal)获此项殊荣。他的研究领域涉及代数几何学、拓扑学、代数学、分析以及数学物理,因此他被认为是沟通数学各领域的能手。他的成就很  相似文献   

9.
胡复 《百科知识》2007,(8X):28-29
今年5月,以色列总统把沃尔夫数学奖颁发给美国数学家斯梅尔和以色列数学家费尔斯坦伯格。这样,斯梅尔成为同时荣获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的第10位数学家。作为一位大数学家,斯梅尔的研究领域已不限于1966年获奖时的微分拓扑学和动力系统理论,他在许多领域继续做出突破,特别是数理经济学和计算理论。  相似文献   

10.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那么,当代中国有叫得响的新四大发明吗?日前有专家本着世界第一和具有原创性的原则,以一家之言的方式探寻中国“新四大发明”,以此祝福中国真正的新四大发明早日出炉。一、数学机械化方法发明人:吴文俊当选理由:给中国传统数学注入活力。吴文俊开创了被称之为数学机械化的研究工作。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转而研究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彻底改变了这个领域的面貌,被称为“吴方法”。吴文俊的数学机械化方法“把中国传统的数学思想方法化腐朽为神奇”。牛顿发明了微积…  相似文献   

11.
参加国际数学“奥赛”,中国获得的金牌总数常常高居榜首,是当之无愧的数学“奥赛”第一大国。但少年数学人才辈出的中国,为什么屡现数学人才断层呢?这些优秀数学苗子中的绝大多数为何“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呢?只开花、不结果的背后意味着什么?美籍数学家魏诗曙在对中外做法进行比较后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在数学“奥赛”上年年丰收,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选手都是层层选拔,并在赛前经过了严格的强化训练。“在国外,参加‘奥赛’是自由的,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组织得这么好。”在我国,各种“奥赛”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痕迹。这…  相似文献   

12.
艾米·诺特,抽象代数的奠基人,主要研究领域是代数学、代数拓扑学、代数数论和代数几何。文章首先论述了诺特的生平和诺特的数学成就,最后研究了诺特的从特殊到一般、转化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线的超弦     
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家N.David Mermin回忆起他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一名学生,这名学生偶尔去旁听他的研究生课程:如何将“同伦论”——拓扑学的一个分支,应用于凝聚态物理。这名一年级的学生大约每两周左右出现一次,待上十分钟,如果发现还没有讲到他不知道的内容,就安静地收拾东西离开。不久以后,这位不速之客再没有出现,但他有时会去Mermin的办公室并且向教授提一些建议。“我从他那儿学到很多东西,”Mermin这样说。  相似文献   

14.
数学与赌博     
两个人乘气球迷失了方向,看见地上有人时,他们便问:“您能不能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在哪里?”地上的那个人坐下来开始思考,半小时后回答道:“在气球吊篮里。”于是气球上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这个人肯定是个数学家。”“你怎么会这么认为呢?”另一个问道。第一个人笑道:“首先他过了很长时间才回答,其次他的答案绝对正确,最后他的回答根本没什么用处。”确实,数学最大的优越之处正是它的严格性和确定性,没有含糊不清之处,数学的定律和证明永远都是逻辑分明的,没有任何漏洞。当然,数学并不是没有用处的,而绝对是最关键的科…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2005,(9):9-12
今年仙逝的数学大师陈省身说过:“一般中国人觉得我们不如外国人,所以我要把这个心理给改过来。”杨振宁先生认为,他一生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获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一个看法,就是“中国人不如外国人”的看法。对此我深有同感。有记者问过我:“你在从事激光照排研制过程中最大的苦恼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2):122-123
1 学术指导吴文俊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19年出生于上海。 194 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 194 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1990年创建数学机械化中心 ,并任主任。研究工作涉及拓扑学、数学史、数学机械化等众多学术领域。 195 6年因在拓扑学中的示性类与示嵌类方面的卓越成就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0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0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 ,1993年获陈嘉庚…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步青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数学家、教育家、诗人,是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创始人。国际上,他被誉为“东方国度里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他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辛勤耕耘70余载,不但在微分几何领域独领风骚,著作等身,还培养出一大批中国数学栋梁。他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第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自然现象和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近20~30年来非线性科学应运而生。非线性科学是一门交缘学科,尤其是与数学和力学、物理的交缘。近代数学的发展对非线性科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如泛函分析、拓扑学和群论,特别是微分动力系统理论,它们是进行非线性分析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揭示产生各种非线性现象的物理机理和本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非线性效应”有深刻的理解,并加以控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3月23日,挪威科学与文学院宣布将2011年度阿贝尔奖授予纽约州立石溪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的约翰.米尔诺(John Milnor),以表彰他在"拓扑学、几何学和代数学领域作出的先驱性发现"。他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表现、无限的惊喜和非凡的美丽。  相似文献   

20.
发明不是魔术张文海《文汇报》曾刊载了一篇题为《孙嘉林是陈景润第二吗》的文章。文中说:山东43岁的业余数学研究者孙嘉林,宣布他创立了全新的数学基础理论,并称解决了著名的“希尔伯特第一第二问题”,他称自己“研究13年,为发表争取了15年”,为其出版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