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晓云 《现代语文》2007,(12):66-67
怀人散文在80年代以后的散文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宗璞的怀人散文因其文化背景和文学修养的原因显示出独特的风貌。本文试图通过对宗璞哀亲人、忆师长、怀挚友的散文的分析,探讨宗璞怀人散文的特色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和《江南的冬景》的比较阅读,认为这两篇散文异中有同,都体现了郁达夫在20-30年代散文的特点,即意境的唯美、生活的雅趣和作为传统名士的悠闲,而这又与郁达夫丰厚的中外文学素养、典籍学识和独特的阅历经验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当人们重新发现郁达夫时,他的散文也受到了关注,研究界对他的散文研究倾注了较多热情,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试图从郁达夫散文的散文史地位、个性特色、文化意蕴等方面对郁达夫散文的研究状况力求全面的考察与分析,以求推动郁达夫散文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散文描写领域主要涉猎自我心境的抒写、现实生活的实录及自然风光的吟唱。他的散文从早期的愁思哀情到后期的豪情,一个“情”字贯穿了创作的始终。强烈的抒情性;较为广阔的、有着鲜明个人特点的描写领域,使他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正>一、背景与理据散文教学首先应该突出散文的特点。散文的选材丰富,人事景物,虚虚实实,驰骋恣肆;散文的表达技巧综合,开开合合,灵活自如。最重要的是,散文里有真"我"。郁达夫认定散文创作最重要的秘诀就是辞断意连。梁实秋先生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就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的表现了出来。"换一个角度看,即是说阅读散文我们一定不能忽视散文中作者的人格思想。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  相似文献   

6.
<正>郁达夫《故都的秋》文笔优美,情味深厚,被誉为散文名篇。在众多的文本解读中,基于散文写实的特点,习惯于从字面理解,认为该文所写之秋就是北平之秋,"清""静""悲凉"即是北平之秋的特点。但若从写作背景、北国之秋实情和作者经历等方面来考察,该文所谓的北平之秋,多是江南之秋的变幻。一关于《故都的秋》的创作经过,在郁达夫该时期的日记中,有许多记录。1934年7月16日,郁达夫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是我国“五四”以来文学史上一位才情卓异的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和文艺理论批评家,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之一.提起郁达夫,人们首先会想到他那“惊世骇俗”的小说——《沉沦》.可以说,郁达夫首先以其小说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实他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大家——几乎在创作小说《沉沦》的同时,他也开始写散文.到了三十年代,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至今为人称颂.郁达夫的散文创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论文通过对郁达夫散文观的考察和散文个性的分析,认为郁达夫散文的抒情个性是坦诚洒脱,任性率直;他的抒情散文富有个性,真切、丰富,带有一种倾诉的语调,体现出独语的话语姿态。  相似文献   

9.
王德明 《新高考》2010,(1):17-18
人物画卷类文本,以人物为中心,小说、散文两种文体都有。我们姑且将其分为"人物速写"和"温馨怀人"两类。前者多为小说,后者多为散文。  相似文献   

10.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是郁达夫在谈中国现代散文时作的一个比喻性的总结,这话的确道出了现代散文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以小见大。笔者在此并不想重申散文的这个特点,而是要借“以小见大”的说法谈一下怎样审文章标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叶梦从事散文创作十余年,其作品不仅受到许多著名评论家的赞赏,而且有比较稳定的读者群。阅读叶梦的部分散文作品及有关评论后,我觉得叶梦散文的艺术魅力主要源于其对自我生命体验和各种人生感悟的深刻揭示,正是由于生命体验和人生观念的认同,在读者与作者之间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著名评论家刘锡庆先生将叶梦散文分为生命体验散文、诗化做文、山川游记散文、怀人散文四类,认为其中的生命体验散文最有价值。刘先生的这一看法是非常确切的。叶梦的生命体验散文大都收集在她的新潮散文作品集《月亮·女人》中。这些作品多以女性自我的…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了独特的色彩,在对故都的秋的色彩的描绘中,寄寓了对美的追求,流露了沉静、寡淡的心境,从而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独特个性和魅力。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是一位影响广泛又有着传奇色彩的著名作家.郁达夫文学创作的初期以小说为主,进入三十年代逐渐转入以散文写作为主,并在散文创作中逐渐成熟并形成自己自然畅达.热情坦荡的鲜明风格.在散文创作中郁达夫善于运于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有小品、书简、游记.杂文、日记体、传记体等等,形式虽然多样,风格却很统一,《故都的秋》即是作者小品创作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好散文。其实,郁达夫在文中流露的情感,固然跟当时的背景有关,也跟作家一生的身世命运和性格情趣有关,还跟中国传统文人的悲秋情结有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郁达夫30年代散文文本进行详细解读,尝试从诗化的语言、意象和情景和文化心理四个维度着手,层层深入分析郁达夫30年代散文所体现的优柔怅惘,情韵浓郁的诗化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是“五四”以来的一位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小说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在他留下的三百万字的创作中,散文的数量几乎不亚于小说。有小品、游记、随笔,有杂文、书简、日记和传记。情韵清新,形式多样,充分体现出一位富有艺术修养的作家的创造才能。其中尤以叙事抒情小品、游记和文艺随笔更具异采,成为郁达夫散文创作中的珍品,并由此铸成了他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艺术风格。郁达夫的散文创作,随着他坎坷的生活经历和曲折的思想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  相似文献   

17.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郁达夫的妙文.”①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②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和他的另外一篇《故都的秋》写作于同一个时期,都选人中学语文课本作为经典美文被传学.  相似文献   

18.
<正>散文是现实生活中的艺术世界的反映。教学往往严重脱离生活,散文教学是如何脱离生活的?具体表现有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就文读文。教师在教学中忽略生活中的我的存在。郁达夫说:"现在散文的最大特征,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多表现的个性特征比任何时候都来得强,现代散文更带有自叙传色彩。"当代散文研究的重要作家刘锡庆说:"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他在有关文章中,充分运用了郁达夫、林语堂、  相似文献   

19.
仫佬族作家潘琦长期以来笔耕不辍,在散文创作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潘琦的散文充满着浓厚的人情味儿,不论是他的游记散文、怀人散文还是随感类的短文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流露着强烈深挚的情感。潘琦的散文对世事人情有着较好的体悟,这一方面是潘琦生活睿智和品格豁达的表现,同时也是其厚积薄发文学素养的展露。从这个意义上看,潘琦的散文富于知识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曾用窃贼入阿拉伯宝库来比喻自己欣赏周氏兄弟散文时的沉醉,那是一种单纯的喜悦与本能的激动。读完王波先生的自传体散文《往事悠悠》,我对郁达夫的沉醉心领神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